高校本科阶段实施研究性教学模式探索

2015-03-17 12:23张金波王晨超葛宜元夏晓峰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年3期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模式教育

张金波,王晨超,王 洋,葛宜元,夏晓峰

(1.佳木斯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2.韶关学院韶州师范分院 计算机系,广东 韶关 51200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社会对人才的急需程度也越来越高。而高等院校作为人才的基地与摇篮,肩负着培养具有科学探索精神和奉献精神的创新型人才的重大历史责任。当前,高等教育的传统教学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再适应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因此必须转变观念,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改革现有的教育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培养模式。传统的教学理论认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而学生是被动者,即教师将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而学生则被动地接收。长期以来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了简单化、程序化的吸纳知识的“容器”,丧失了其主观能动性,沦为学科课程的奴隶,并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与信心,致使其独立思考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差,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出现将会使上述问题得到很好地解决,其教育理念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学习的独立性、创造性、自觉性和选择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真正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主人,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优势,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又利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积极参与到实际的研究工作中去。寓教于研、以研促教、教研结合,为学生提供创新的发展空间和平台,使其发挥出最大的潜能。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逐渐明确了自身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找到了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因而会自觉地使自身的全方面素质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1 国内外研究性教学发展现状分析

美国在20世纪末就提出了“教育的重要目标不仅要培养学生对于学术领域问题以及现实问题的评判思考能力,同时对维护民主社会意义重大”。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校长查尔斯在北大百年校庆上发表演讲时说:“我成功的最大秘诀就在于促进了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并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把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引入到科研工作中来”[1]。1998年,美国博耶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委员会(The Boyer Commission on Educating Undergraduates in the Research University)发表了“重振本科教学:美国研究型大学的蓝图”(Reinventing Undergraduate Education:A Blueprint for America’s Research Universities)的报告,在对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现状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研究型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10条建议,为大学本科教育阶段实施研究性教学指明了方向[2]。而我国也在21世纪初开始对“高校实施研究性、启发性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改革进行初探[3]。2005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规定“在规模持续发展的同时,把提高教学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再次明确,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来满足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要求在高等本科教育阶段,促进科研与教学的互动及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继续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

2 现阶段高校施行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紧迫性

2.1 研究性教学模式有利于普通高校的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以及传统教育经验的积累,普通高等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在如出一辙的教育模式中,普通高校与一些具有较大资源优势和教研、科研实力的老牌学府相比,其竞争力相形见绌。因此,普通高校要想在如此快速发展的现代教育事业中顶住生存压力并且占有一席之地,必将面临着重重困难。而教学模式改革将是改变这种现状的有效手段。研究性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的教学理念,转变了教师和学生的课堂角色,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科研、教研工作中去,并在研究工作中更加深入地学习和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并提高了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其能够快速进入工作角色。同时,研究性教学模式可以极大提高普通高校的科研和教研实力,并扩大自身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对于其今后的长远发展可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2.2 研究性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

现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研究性教学中的实践性和创新性与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相适应的。传统教育模式让学生死记硬背,过分突出和强调让学生吸收与掌握课本知识,使得学生动手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较差,几乎完全放弃了对学生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5]。而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基础是实践,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直接接触,获得最真实的实践能力,使得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更好的理解和使用理论中抽象的知识。在实践能力不断地提高的同时,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突破固定的思维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性教学要求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主动地思考与探究,为学生提供运用创新能力的机会,对学生的创新成果给予尊重,认同学生的价值,使学生在学习中成为主导,对学习产生兴趣,积极实践与创新,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5]。

2.3 研究性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必要条件

传统的教育过程中,教师早已形成固定思维模式,对学生的教育仅限于课本,使得教师容易缺失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在研究性教学中,对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为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这样的实际教学环境中,工作压力也使教师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模式,从而使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得到不断地提升。

3 现阶段实施研究性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3.1 对研究性教育模式不够重视

目前,一些高校对研究性教学模式缺乏了解,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高校对于研究性教学有着错误的理解,主要表现为大部分学校将研究性教学视为一种创新培训的内容,只让感兴趣的学生参加。再者,研究性教育还没有全面普及,个别院校对实施这种新的教育模式缺乏足够的信心,害怕实施研究性教学之后对原有的教学任务产生影响,从而产生畏惧心理。还有的高校认为自己的教学模式已经成熟,学生成绩也十分优异,因此不需要实施研究性教学等。这些观念问题使得研究性教学难以落到实处,从而无法展现出令人满意的效果,严重阻碍了高校中研究性教学的开展。

3.2 教师对研究性教学的不适应

首先,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就象征着知识,是知识的代言人,是一个学校的教学体系能否完美发挥的关键点,而在研究性教学体系中,知识并不是单一的,新知识不断地涌入学校的教学任务中,教师不再是多元化知识的绝对权威。许多学生研究的知识领域是大多数老师所不了解的,而且学生的知识来源更是多元化,不仅仅只局限于课本当中,这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产生了障碍,让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无所不能的教师觉得不如自己的学生,从而产生挫败感,产生对研究性教学的不适应。

其次,在研究性教育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主导者,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以及合作者,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合作的,进而使得教师处在了比较被动的地位上,使得教师难以适应。

最后,研究性教学中大量知识的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各种各样的考核标准等使教师的工作量大大增加,这就需要教师要不断地学习,积极地提升自我,相比传统教育的单一考试,单一授课等预习、复习、考试的模式来说,压力徒增,大部分老师没有做好心理准备,难以接受如此之多的负担和压力,因此会产生排斥心理。

3.3 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对研究性教学积极性不高

长期以来,传统教育一直注重学生的强制记忆以及对于课本的反复利用,使得学生自我个性、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逐渐消磨殆尽,在学生的潜意识里早已形成了被动接受的一种心理。学生习惯于“教师讲什么学生学什么,说什么做什么的方式”,让学生在研究性教学中以自我学习为主导地位、积极参与互动的学习模式极其不适应,没有了教师的领导,大部分学生完全失去了学习的方向,不知道该如何学习,例如对于课堂上的内容老师提出查找有关资料进行讨论,学生盲目从各种途径收集。在课上也只是教师在自言自语,学生鸦雀无声没有讨论,充分体现出学生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依赖。而在长期传统教育中,学生只看重眼前所学。但在研究性教育教学模式中,面对大量的多元化、信息化的新知识,学生不敢尝试创新,不敢提出问题,不敢犯错,怕被批评,使得学生对研究性教学产生厌恶和抵触情绪,严重阻碍了研究性教学的顺利实施[6]。

4 解决问题的方法及途径

4.1 加强高校对研究性教学的认识

普通高校在教育事业中应认识到研究性教学模式是教育改革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一所学校能否生存下去并永葆青春的必要条件,正确的教育教学方式对高校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实施不仅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更可以使高校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普通高校应积极推进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实施,在教学中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并在实施过程的软硬件条件加大支持力度,为研究性教学创造良好的氛围,并逐步完善研究性教学模式实施的相关制度。

4.2 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作为实施研究性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师应充分意识到研究性教学的重要性,并在实施过程中注意发掘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把研究性教学当作一种师生之间相互学习提高的方式。注重传统的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过程中角色的转换,建立其师生之间平等的关系。在研究性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主要领导者,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组织学生相互沟通积极讨论,因此教师更应时刻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努力学习新知识,及时改善和更新教育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适应研究性教学模式。

4.3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高校应创造一切有利条件,使学生充分了解研究性教学的内涵,并意识到研究性学习对于学生自身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作为研究性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应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其创新意识。在实施研究性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积极交流,及时获得并处理反馈回的信息,真正做到双向互动,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种寓教于研、以研促教的教学新模式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科研的乐趣,以及取得成果后的成就感和幸福感,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人生价值。而研究性学习带来的益处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能够更积极地投入到研究性学习之中,形成了良性循环,研究性教学的优越性才能够得以充分体现。

[1]王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秦文华.研究性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11):85.

[3][德]弗里德里希·鲍尔生.德国大学与大学学习[M].张弛,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4]梅萍.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5]胡玮军,邓清芳,申爱玲.地方高校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中国电力教育,2011(4):43.

[6]崔丽影.高校实施研究性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31.

猜你喜欢
研究性教学模式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题解教育『三问』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