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惠东
提到英国,就不免想到莎翁。伦敦出生的演员埃迪·雷德梅尼20岁登上莎士比亚环球剧场,参与演出莎翁戏剧《第十二夜》。之后,他演电视剧、演戏剧,逐渐在英国戏剧界大红大紫,几年时间,奥利弗戏剧奖最佳男配角、剧评人圆形剧场奖的最佳莎翁戏剧表演奖接踵而至。很快,他一路闯荡来到好莱坞,一边拼戏一边学习。
2015年伊始,33岁的“小雀斑”埃迪·雷德梅尼凭借在电影《万物理论》中饰演的霍金一角,为自己迎了个开门红——1月12日获第72届金球奖剧情类最佳男主角、2月23日获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为什么是他从诸多优秀演员中脱颖而出摘得桂冠?除了天分,更多的是认真和谦逊。
斑斑点点也成迷人特质
对中国观众来说,埃迪应该是比较陌生的,很多人看到得奖的埃迪,要反应半天,“噢,是那个《悲惨世界》里的革命青年!”埃迪·雷德梅尼在电影《悲惨世界》中飾演共和青年马吕斯,同伴全都在起义中牺牲,他孤单却执拗地唱起一首《Empty Chairs at Empty Tables》,也让观众就此记住他那张眼神忧郁、点缀着小雀斑的脸。观众看罢亲切地称埃迪为“小雀斑”——原是明星都想避免的瑕疵,在他的脸上却变成了迷人的特质。
他不帅,但那对凸耸着的颧骨,布满雀斑的瘦削脸庞,还有厚厚的但显苍白的双唇,就充满了孱弱却又稍显病态的英伦气质。如果再开口说话,英式英语的口音绝对是给他的气质加分不少的。
这个英伦小生不曾偏离一个典型的英国贵族式演员该有的成长轨道:1982年他出生于英国切尔西,就读于英国最顶尖、最神秘、最具有贵族气息的中学伊顿公学,同级学友中富贾名人后裔无数,最知名的是威廉王子。大学,他是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艺术史专业毕业的高材生,不属于表演专业的学生,却偏偏对表演充满热情。
可以说,他继承了英国优秀前辈们的衣钵,这种精英式的教育背景让他比起那些从小就怀揣梦想到加州端盘子谋出路的美国本土明星,在学习能力上实在是有了不少优势。而这,恰巧是塑造一个伟大的角色特别需要的。
他的演技突飞猛进是在好莱坞,“当你们可能只看到我的眉毛在大银幕上下翻飞的时候,我自己却感觉每次演电影都像是在上一堂迷你大师课。”他疯狂地从合作的奥斯卡获奖演员身上汲取养分,不吝于做任何一个配角。
这几年他演过的电影不多,《幸福的黄手帕》《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我与梦露的一周》……在拍摄《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时,埃迪和斯嘉丽·约翰逊成为了非常好的朋友。女神发现埃迪对于电影的阅片量简直少得可怜,因为在拍摄间隙闲聊时,每当斯嘉丽问埃迪有没有看过一部电影时,埃迪的回答总是“没有”。所以女神就给埃迪开了张片单,那些他一定要补看的电影。
在不断拓展自己的银幕形象的同时,埃迪没有放弃他最初挥汗过的剧场演出。拍电影的空余时间他马上回到剧场舞台上去,几乎从不休息。
他珍视剧场舞台所能带给他的好处,“你永远不可能做到完全正确,”他说,“你永远达不到你概念中应该在哪里的那条线。而这正是剧场让人兴奋的地方。许多演员都不喜欢看他们自己演的电影,因为你所能看到的全是耀眼的谬误、你自己的小伎俩。人们经常问我,为什么你要夜复一夜、整月整月地演同样的戏剧呢,你不觉得无聊吗?而原因就在此。在剧场里,你总是有机会尝试,并总是有机会修复你上一晚演出的遗憾。”
就这样双轨运行了十多年,他努力要打破外界对他“只会撅嘴的花瓶”的评价,让人欣慰的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说“埃迪·雷德梅尼不只是会撅嘴”。
他演得有多像霍金?
在观看《万物理论》的过程中,你一定会惊异埃迪怎么可以演得这么真实这么传神。然而,在《万物理论》开拍之前,即使和霍金同样毕业于剑桥大学,但埃迪因为名气还不够大,并没有获得制片厂的提前青睐。是埃迪想尽办法见到了导演,毛遂自荐才获得了这一机会。
角色敲定之后,埃迪的精英教育、他超高的学习能力开始发挥作用了,四个月时间,他专一而深入地研究这一角色,“刚开始时我毫无头绪,不知从何下手,我唯一的想法就是演绎出角色的身体特性,即史提芬·霍金是如何活动的,我认为这是最关键也是最首要的事情。”
为此,他本想和霍金本尊见一面,从而更精准地演绎角色,但因为事务繁忙霍金没有接受他的请求。于是他采用了一种适当的科学的调查方式,深入了解研究这一角色。
这其中包括照片研究,他尽最大可能找出更多关于史提芬·霍金的照片,进行研究解读,他希望通过这些照片解读角色;此外,他还获得了一位舞蹈指导的帮助,学习正确的身体行动;他求助于史提芬·霍金以前的门生杰罗姆·冈特利特教授,以了解角色在科学方面的表现;最关键的,是他与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的相处。他触摸他们的双手,感受他们的肌肉以及他们是如何行动的。
表达霍金逐步失去行动意识时肢体和情感的递进过程极其复杂,而拍摄顺序又要背离时间顺序随时跳跃。雷德梅尼就像在撰写博士论文一样,把每个时期霍金心理、学识、以及肌肉萎缩的状态用科学的方法编纂精分,装在自己的iPad里,以方便任何一场戏都可以精准调取出表演状态。
于是,我们在电影中可以看到,意外患病后的霍金的手指抖动、肌肉萎缩、骨骼变形、逐渐丧失语言能力,他激扬或者沉默、开心或者痛苦、幽默或者悲伤,霍金的形与神都被埃迪全面而细致地呈现在银幕上,甚至让人以为那就是真实的霍金。
《万物理论》试片放映时,霍金前来观看,影片结束后,雷德梅尼看到护士轻轻抹去了霍金眼角的泪光,他用语音合成器说:“影片总体属实。”几天后,这位科学家发了一份电子邮件给电影公司,对于埃迪·雷德梅尼表演的评价是:“在观看影片的一些时刻,看着雷德梅尼我就像在看我自己。”
如果对于不熟悉埃迪的观众来说,《万物理论》中成功塑造霍金、同一年夺得金球奖和奥斯卡两大影帝才是他们认识埃迪的契机,那么这绝对是一个足够高的起点,也许对埃迪本人也是一个新篇章的开端,后面他一定还会埋头做戏,然后更加风生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