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考制”与“等级制”在小学音乐课堂评价中的运用

2015-03-16 09:08夏辉跃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大拇指音乐会班级

夏辉跃

【摘 要】 工作十余载,我任教过不同年段的音乐教学工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小学低年段的学生大多有较强的表现欲望,能够自信地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对音乐课非常感兴趣。但学生的表现欲和自信心却与年龄成反比,特别是高段学生,他们中绝大多数不愿意展示自我,不能够自信地表演。而越是如此,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就越低,课堂纪律很难调控,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作者为改变这种状况,翻阅了大量的书籍,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后,开始尝试“免考制”与“等级制”相结合的评价之路。以评价作为载体,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调动学习积极性,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让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关 键 词】 评价;免考制;等级制;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应该早已被大众所认识,爱因斯坦的“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即是一句至理名言。音乐新课程标准更是把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作为重要理念。因此,调动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保证,也是“免考制”与“等级制”评价的最终目标。

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结果,却忽略了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性。文学家罗曼·罗兰说:“不要只在乎事情的结果,只要曾经努力。”这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更为适用,努力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素质发展的过程。

评价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不是要完成的某种任务,而是一种持续的过程,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有进步的动力和方向,更帮助学生能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一、“免考制”与“等级制”评价的实施程序

(一)评价原则

1. 面性原则:本评价项目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评价学生音乐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等综合素质。

2. 体性原则:本评价项目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整体考量学生的表现,形成贯穿音乐教学全过程的良好的评价氛围。

3. 味性原则:本评价项目中“免考制”与“等级制”的实施、大拇指的使用等贴近学生的心理,深受学生欢迎。

4. 操作性原则:本评价项目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即可轻松完成,不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

(二)评价对象

小学高年级全体学生

(三)具体操作

1. 音乐小舞台

(1)内容要求:

课前10分钟以随机报学号抽查的方式,让学生演唱上节课学习的歌曲。

音乐小舞台的设置是为了检查学生对学习歌曲的掌握程度,随机报学号抽查的方式让每位学生都有一种危机意识,做好充分准备,起到人人都有复唱歌曲的作用。

(2)评价方式:

设计学生素质评价表,以奖励大拇指为单位,抽查合格者在的音乐小舞台中奖励1个大拇指。

一学期每位学生有四次抽查的几率,若四次抽查合格的学生期末唱歌环节实行“免考制”。并被评为“小小音乐家”,获得奖状和教师精心准备的礼物。

(3)评价宣言: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

(4)操作要点:开学初可采用教师随机抽测的方式,中途就要根据情况适当的调整:关注从未抽测到的学生给予演唱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对上课不认真的学生,抽测也是对他们的一个警示。

2. 班级音乐会

(1)内容要求:

期中安排两个课时进行活动,要求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自选歌曲(本学期学过的歌曲或校外健康向上的歌曲皆可)进行创造性表演,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

第一课时,由学生主持音乐会,学生按节目单顺序进行表演,教师现场录像。

第二课时,教师播放学生表演录像,学生在班级音乐会评分表上对所有节目进行打分和点评。

(2)评价方式:

学生打分为百分制,每位学生的汇总成绩是去掉5个最高分,去掉5个最低分,总数相加除以剩余人数得出的分值。

班级成绩前五名者在学生素质评价表(附件中表格1)的班级音乐会中奖励2个大拇指;80分以上的学生奖励1个大拇指;评分表中认真仔细记录每个节目的优缺点,可再奖励1个大拇指。最高为3个大拇指。

一学期“音乐小舞台”和“班级音乐会”相加,有6个大拇指的学生期末唱歌环节实行“免考制”,成绩为优秀;5个大拇指的学生期末唱歌环节实行“等级制”,内容是自己选择课本上的一首歌曲演唱,让学生有自主权;3~4个大拇指的学生期末唱歌环节实行“等级制”,内容是采取扔骰子的方式选择课本上教师选定的五首歌曲演唱;1~2个大拇指的学生期末唱歌环节实行“等级制”,内容是采取扔骰子的方式选择课本上一首歌曲进行演唱(歌曲代表的数字事先告知学生),让学生做好歌曲复习工作。并邀请唱歌“免考”的学生担任评委,调动学生积极性,感受成功的喜悦。同时对其他学生也是一种激励作用。

(3)评价宣言:我的地盘我做主!

(4)操作要点:“班级音乐会”的形式改变教师的独裁地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音乐会上,教师提供评分标准让学生自己当评委相互评议。先让学生自评,再让大家互评,最后确定所得成绩。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在欢乐激烈的气氛中,使每位学生知道了自己的优缺点,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更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3. “我知道”(5分钟音乐作业)

(1)内容要求:

一单元一个作业,内容是单元中讲过的音乐知识,课内5分钟即可完成。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课堂教学过程中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

(2)评价方式:

“我知道”作业正确即奖励一个大拇指,每位学生每3个大拇指可转化在学生成绩评定表的“我知道”一栏中的奖励1个大拇指。可根据教学书上的年级课程单元设定最高大拇指数量。

(3)评价宣言:我知道,我明了。

(4)操作要点:音乐作业要选取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并且是教师课堂上反复提到的要点,目的不是难倒学生,而是检查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此方法,培养学生养成在课堂上认真聆听的习惯。

4. 课本保洁

(1)内容要求:

本校音乐课本实行同年段循环使用,为了培养学生爱惜书本的好习惯,期末进行检查并奖励。

(2)评价方式:学期结束书本保持完好,没有乱涂乱画的,在学生成绩评定表的课本保洁中奖励1个大拇指。

(3)评价宣言:低碳环保,我在行动。

(4)操作要点:开学初音乐书的封面上要写明同年段平行班同学号的学生姓名,实行责任落实,共同保管书本。若一人损坏书本,则其余几人都不能获得大拇指;反之,则所有人全部得到奖励。对每人都有一本音乐书的学校,此方法同样适用。

(四)评价成绩的统计与标准

1. 评价方法

设定“音乐小舞台”最高为4个大拇指;“班级音乐会”为3个大拇指;“我知道”(音乐作业)为3个大拇指;“课本保洁”为1个大拇指;“音乐宫”为2个大拇指的前提下,总计13个大拇指。

2. 评价标准

根据学生的大拇指数进行区别评价,8个大拇指以上为优秀,3个大拇指以上为合格,3个大拇指以下为不合格。

二、“免考制”与“等级制”评价的实施效果

学生的话:这学期多了一本作业本,以前是没有的,我觉得很好。因为我们不仅要学一些歌曲,更应该学一些关于这些歌曲的知识,并把它写出来,记住。而且这学期在音乐小舞台上获得4个大拇指,就不用期末唱歌,我觉得非常好,因为平时上台唱歌很害羞,得到4个大拇指算是一种奖励和鼓励,让平时害羞的人也能克服心理障碍。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有这样的一句话:“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价,能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的情绪积极学习。而目前实施的“免考制”与“等级制”评价正起到了这个作用,我会继续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章连启. 音乐教育教学经验[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3] 钱科.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评价策略[J]. 北方音乐,2014(3).

猜你喜欢
大拇指音乐会班级
班级“无课日”
大拇指历险记
失败的音乐会
大拇指的作用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为什么人的大拇指只有两节?
森林里的音乐会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
新年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