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015-03-16 09:04宋连凤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神笔范仲淹自然段

宋连凤

【摘 要】 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语文是最重要的交流工具,所以在语文课中表达交流就尤为重要。文章阐述了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们说话能力的一些做法。语文书是同学们学习知识的海洋,还有许多资源需要老师们利用、开发,让我们共同探讨,让同学们在语文课上多多受益。

【关 键 词】 表达能力;语言;语文

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语文是最重要的交流工具,所以在语文课中表达交流就尤为重要。

在语文课本中,每册教材都有30多篇课文,在一学期的教学任务中,它占的比重最大,所以我重视了在每篇课文中各个环节对孩子们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一、艺术地提问,是培养孩子们说话能力的前提

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教师们已经懂得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重要性。但是怎么引导却是一个难题。有的老师为了引导学生,同时为了完成课时目标,不停地发问,学生们就不停地回答问题,这样不但肢解了课文内容,而且也不利于学生的口语表达。所以,教师应该在备课环节思考:什么样的问题能让同学们有话可说;什么样的问题能让同学们抽丝剥茧直剥到文章的主旨。这样的问题需要老师认真钻研教材、理解教材,并且有驾驭课堂的能力。

如S版五年级下第16课《范仲淹的故事》这篇课文,我让同学们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之后,问:“了解范仲淹了吗?”“了解了。”“那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你是从哪几个自然段看出来的?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然后回答。”再读课文后,同学们就会分别从“范仲淹是一个在历史上有重要地位的人”“范仲淹是一位刻苦读书的人”“范仲淹是一位志向远大的人”等几方面来描述他。每回答一个方面,就要从他所回答的自然段中找出重要的词句来品析。

如有的同学回答:“范仲淹是一个刻苦读书的人。我是从第3自然段了解到的,‘他发愤苦读,每天差不多都是凌晨鸡鸣即起,攻读诗书,直到夜半,才和衣而眠。据说,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寝。半夜睡觉,凌晨起床,只睡这几个小时也是‘未解衣就寝,而且长达五年之久。这种勤奋刻苦的精神让我感动。”在他边读边说的过程中老师板书:五年未解衣就寝。

还有的同学说:“范仲淹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我是从第6自然段了解到的,‘我将来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好大夫为人治病,好宰相治国为民。从这可以看出范仲淹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心系他人,正是有这样的志向,所以范仲淹在以后做官的道路上,受百姓爱戴。”就这样,层层深入,从而达到理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品质。理解课文水到渠成,整堂课不用老师再添加问题,只是有的同学说得不全,其他同学给予补充;再说不好,老师予以点拨。这样,教师引导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由于教师的引导,使同学们通过对字词句的品析来理解课文,同时让同学们尽情发挥,展示他们的语言表达水平。

二、给学生质疑的空间,让他们展示说的能力

一篇课文学完之后,老师有时会感觉同学们什么都懂了,其实不然。站在学生的角度,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以及文化差异、认知能力的不同,有的学生会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不要低估了同学们的水平,有的孩子提出的问题相当有价值。

《左公柳》是S版五年级下第22课。一次区教委和进修学校的领导来听课,我准备了这节课,感觉准备得很充分,课上各环节进行得很顺畅。课文讲完之后,还有一点时间,我就问:“这篇课文学完了,同学们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的吗?”高佳琦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有一个问题,既然左宗棠抱着必胜的信心去战场,为什么还让士兵们抬着棺材?”问题提得真好,我备课时怎么就没想这么多呢?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但由于太突然,当时我真的怕回答不好,于是我把问题抛给了同学们:“高佳琦的这个问题提得很好,谁能回答出来?”一名同学站起来说:“他打算献身沙场。”教室静极了,没有人再敢举手。我在想:即使我现在能回答出这个问题,也不是一节完美的课。完了,砸了!别人的课是渐入佳境,而我的课却是步入低谷。

正在这时,另一名同学周士茗站起来说:“老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高佳琦没看到课文的第9自然段写到:‘那是一个令人神伤的夜晚,天上没有明月,地上没有人送行。然而这个刚毅、坚韧的湖南老人,面对兵马疲惫、粮饷匮乏、运输艰难等重重困难,仍信心百倍。还有第10自然段的最后写到:‘面对左宗棠视死如归的决心,在场的官兵个个泪流满面,无不为之动容,他们深知,这位刚毅、睿智的老将军早已预料到征途的艰险,但是他早已完全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从这些地方都可以看出左宗棠虽然信心百倍,但前路危险,困难重重。他抬着棺材去战场,一方面是鼓舞士气,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他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与敌人血战到底,誓死收复失地的决心!”

有理有据,精妙绝伦!这时我也来了灵感,接着说:“对,‘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从古至今,有多少像左宗棠这样的爱国将领为了保卫国土、疆域,献身沙场,让我们记住他们吧!”这时下课铃响了,太完美,锦上添花!听课的老师们也为我们同学精彩的表现而鼓掌。

正像给马儿以原野才能奔跑一样,给孩子们质疑的空间,才能让他们放开思维,尽情表达。

(一)利用课后习题让学生抒发真情实感

每篇课文都有课后习题,有的题是帮助同学们理解课文内容的;有的题是帮助同学们掌握语言文字的;还有的是培养同学们的说话能力的。如S版二年级第10课《假如》,作者大胆采用想象的艺术手法,抒发了一个小朋友要用神笔给小树以阳光雨露,给小鸟以米粒,给不幸的西西一双好腿的强烈心愿,表现了新一代儿童关爱他人,希望给人快乐的美好心愿和人文情怀。这首诗共有4节。每一节都由三部分组成,先以“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开始,再说用它干什么,最后说为什么这样做。第4小节只有一句话“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使本课内容意味悠长。课后第2题,结合课文,说一说假如你有马良的神笔,你想画些什么,再把说的话写下来。我就引导同学们按照前3节的结构写一写你的愿望。李文嘉同学是这样写的: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

我要给光秃秃的山画许多参天大树,

让无家可归的小鸟在树上做巢,

天天能听见小鸟的声声歌唱,

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

宋佳霏的爸爸几年前出一次车祸,手成了残疾,她是这样写的:

假如我有一只马良的神笔,

我要给我不幸的爸爸画一双好手,

让我们过上幸福的日子,

让爸爸妈妈身体健康幸福快乐!

孩子们在语文课上,不但学到了课本的知识,还可以利用课本的资源,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表达理想情怀,这就是语文的魅力。

(二)词语花篮放异彩

词语花篮是为了让学生们积累优美词语丰富词汇而设计的,所以这个练习不容错过。

每篇课文学完之后,我都让同学们看看词语花篮为我们准备了哪些词语,给你留几个空?再读读课文,看你还喜欢哪些词语,为什么喜欢它。最后我还把给出来的词语和同学们积累的词语都写到黑板上,让同学们选1~2个词语说一句话,如果时间允许,我们还用几个词语连一起来说一段话。同学们都非常感兴趣。

以上是我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们说话能力的一些做法。语文书是同学们学习知识的海洋,还有许多资源需要老师们利用、开发,让我们共同探讨,让同学们在语文课上更加受益。

【参考文献】

[1] 郭志林. 浅谈小学语文的语言表达教学[J]. 教育界,2014(5).

[2] 杜明珠. 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18).

[3] 李向军. 谈小学生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J]. 读写算(教研版),2014(2).

猜你喜欢
神笔范仲淹自然段
范仲淹画粥苦读
秋天
忧国忧民的范仲淹
神笔会
神笔会
美丽的秋天
范仲淹苦读轶事
神笔会
范仲淹“持节”自掏腰包
神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