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健强
【摘 要】 教书和育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人类社会教育过程中所共有的特征,也是教育规律的客观要求。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教师要按照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文章简单阐述了作者近年来教书育人的工作感悟。
【关 键 词】 勤奋;育人;教育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学习,深刻领悟,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在教育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育需要,做一名无悔于人民的合格教师。下面是本人近年来教书育人的工作感悟。
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教育工作永恒不变的主题。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给学生无声的教育。教师在工作中要求学生做到,自己要首先带头做到;教师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自己必须按时上班;教师要求学生讲文明、讲礼貌,自己首先要有良好的人格。记得有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做出的比喊出的更有分量。小事情大内涵,大道理小行为。”也就是说,在教育教学过程,不光要动嘴去说服教育学生,更多的时候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塑造学生、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所以,凡事须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同时,教师要教育好学生,在学生中必须要有较高的威信,要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才能更好地为师生服务,为教育服务。
二、教育工作要“勤”字当头
教育的过程是创新性很强又极富挑战性的过程。要做好教育工作,关键是“勤”字当头。首先要勤于学习,要多渠道地吸纳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方法,拓宽知识的新视野,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时代要求;二是勤于工作,乐于奉献,不拈轻怕重,不计较个人得失,全心全意地为师生服务,为教育服务;三是勤于思考。因为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学生的思想和个性是千变万化的,也就是说,教育学生,教无定法。因此,对学生的教育一定要用“心”去思考,用“心”去工作,才能确保教育的效果;四是勤于总结提炼。在教育工作中不但要注意吸取教训,还要善于把工作经验总结提炼,并进一步升华和推广。
三、根据社会形势和学生思想变化情况,确立教育主题
学校及班主任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季节的特点、学生的思想状况制定教育内容,确立活动的主题,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悟道理,提高伦理道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1. 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受社会上的一些不良行为、不良文化的影响,学生的思想也随之不断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学生厌学情绪比较严重,有的学生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无心向学,缺乏奋发精神;二是部分学生的虚荣心强,追求自由主义、金钱主义、享乐主义,互相攀比,铺张浪费,缺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意识;三是部分学生爱国意识淡薄,不关心集体,不关心家事国事。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情况,特别是小学生,思想比较单纯,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点适时开展主题教育,可以通过主题班会或少先队活动对学生开展学习目的性教育,前途理想教育,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教育,树立崇高的理想和确立人生的奋斗目标。如2009学年,我担任五(3)班的数学科任老师,本班学生冼文新、丁杰、夏永强、刘业添、肖作伟等,他们平时纪律松散,上课不认真,作业经常缺交,常出现打架现象,在班中造成不良的影响。为了转化他们,我亲自去家访,了解每位学生学习或思想后进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耐心教育,培养学习兴趣,帮助其克服自卑心理。同时,我还想方设法捕捉其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经过一个学期的跟踪教育,几位后进生的行为、学习态度均有了较大的改变,后来都以理想的成绩进入了初中就读。
2. 关注社会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给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带来了巨大的贡献,为人民带来了实惠。但从另一个侧面看,有些事情也为社会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特别是对未成年的学生影响更深。如目前社会上的一些金钱世界、黄色书刊、不健康的网络、暴力事件等时刻都腐蚀着学生。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要针对社会存在的问题,教育学生分清是非黑白,防微杜渐。如2011年11月,我担任五(7)班的数学科教师,发现班中邓冠霖同学的成绩极不正常,连续几次测验都不合格,而且一次比一次差。后来经了解,才得知其近阶段迷上了游戏机,经常到网吧玩游戏。为了挽救这个学生,我马上通知其家长到学校协助教育,讲清沉迷玩游戏对学习对身体的影响。后来邓冠霖同学认识到上网玩游戏的危害性,改变了过去的坏习惯,将精力投入到学习上,成绩一跃而上,在本学期数学统考中取得了88分的优良成绩。同时,班主任可以利用主题班会,提出一些社会问题,开展讨论,发表意见,让学生明辨是非曲直,最后老师提出明确的做法。
四、因材施教,育人为本
教育的根本目的不强求“个个成才”,但要求“个个成人”。在学生当中,总存在着上中下、好中差,但即使最差的学生,都有他的闪光点,都有其长处,问题是如何去塑造他们,培养他们。所以,教师一定要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现有的知识水平,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让每位学生都能健康成长。
1. 用爱心倾注后进生。后进生由于各方面表现较差,常常在班中遭人鄙视,在老师面前更是没有闪光点。其实,他们也是一个普通的孩子,也渴望像优生一样,拥有鲜花和掌声。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地捕捉他们的闪光点,用爱心去感化他们,用激励、帮带、个别辅导等方法转化他们,要采取“多鼓励、少批评、多引导、少指责”的原则。平时,可利用课余时间与他们谈心、做游戏等,让他们亲其师;上课时可设计适当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问他们,使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有时个别辅导,逐步提高其思想素质和学习成绩。只要后进生有点滴成绩,都要肯定其进步,从而激发其内在的驱动力,培养他们的意志和兴趣。
2. 用信心去鼓励中层生。中层生总觉得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缺乏自信心,缺乏奋斗目标。因此,对于中层生,重在鼓励,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要引导他们既要寻找自己的强项,又要找出自己的不足,对症下药。要启发他们,只要加强学习,奋发进取,克服满足心理,一定能够赶上优秀生的行列。
3. 用目标去激发优秀生。对于优秀生,要注重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要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对优秀生的教育做到严要求,讲实效。以激励、引导为主,培养他们肯动脑、敢质疑、善创新的学习风范。对优秀生,在作业、练习、考试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如增加一些趣味性、拓展性的练习题,拓宽其知识面,有时还可渗透一些奥数练习题,有目的地培养他们参加各级的数学竞赛。同时,还要注意预防优秀生出现骄傲自大、满足现状的不良思想,在肯定他们成绩的同时,要创设挫折教育情境,让他们在失败中走向成功。
五、教书育人,不拘一格
教书和育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人类社会教育过程中所共有的特征,也是教育规律的客观要求。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教师要按照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成为社会需要的人。但是,教育学生的方法是没有公式的,正所谓教无定法。所以,教师在教书育人工作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要根据不同时期确立不同的教育主题,要根据不同的季节开展不同的教育活动。只要方法对,教育到位,能收到效果,就真正达到了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边孟颖. 教书与育人[M].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
[2] 熊义勇. 育人艺术[M]. 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0.
[3] 曲明玉. 小学教育的育德育人研究[J]. 学习导刊,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