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旭午
一个学生通过网络空间转发给我下面的文字:
在我妈的眼里,我曾是个“问题孩子”——一天到晚傻乎乎的,“一说吃就来劲,一说学习就打蔫儿”。那会儿,我体重120公斤,白白胖胖,像头大象,自己也感觉好事没我的份儿,虽说整天也傻笑着,其实心里挺自卑。
就在2001年的春节,老爸老妈带我来到加拿大,至此,就像歌里唱的那样,“我的生活从此变了样”。我要说,加拿大的鼓励式教育让我受益匪浅。
永远说学生“wonderful”
刚到加拿大时,我们住在大温哥华地区的素里市。与繁华的温哥华相比,这边比较“寂寞”。我妈也没像一些中国家长那样,非要把我往重点学校里塞,只给我就近找了个中学,离家3分钟的路,第二天就去报到了。
接待我们的老师挺友好,看我们英语费劲,还找来一个华人学生当翻译。此兄英文名字叫Bobby,来自广州的实验中学,比我高两级,仅在加拿大学习两年,已经是全校的学习尖子了。老师告诉我们,目前学校里就是我和Bobby是以中文为第一语言的学生。
老师交代了一阵后,老妈就走了,Bobby也回班上课了。我一下陷在了什么也听不懂的“鸟语”的汪洋大海中,就像一个不会游泳的人在大海中上下扑腾,没着没落。但没扑腾几下,我的脚就有了落地的感觉,是Mrs.C的鼓励托住了我。Mrs.C是我的英文辅导老师,自从我到了她的班里,这位白人女老师好像永远在对我说:“wonderful!”我觉得自己都成了她眼里最棒的学生。正是她,鼓起了我的自信心。
赞美毫不吝啬,视学生为“天才”
除了英语ESL课程(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课程)外,我直接进入了九年级(相当于初三),还要学习数学、物理等课程。
我记得自己走进数学教室时,心里挺紧张,因为仍然听不懂。但是老师Mrs.Lammer拿出的数学题我会做。像2x=4,x是几?我马上就知道是2,而其他同学还要算几分钟;老师再出4x=2,同学还在讨论,我已经写出来“1/2”。老师不让我展示答案,这帮同学居然算了一整天。第二天,老师讲题,并高度赞扬我,随后又拿出整学期要学的题目让我做,我当堂完成。这下,我火了,班里同学满楼道嚷嚷,班里来了个数学“genius”(天才)!我自己也明白,不就是初一那点东西吗?怎么就成天才了?可巨大的光荣感还是油然而生,接着我就痛下决心:绝不能辜负同学和老师的信任。
后来,老师让我当八年级数学课的辅导员。记得当时他们正学分数,讲“1/2+1/2=?”,许多同学不明白,有说1/4的,有说2/4的。我照着小时候中国老师给我讲的方法,将一个面包掰成两半,拿到大家面前,说半个面包加半个面包就是一个面包。这个方法让所有同学恍然大悟,令全班同学惊呼“啊,Lake(我的英文名)!genius!Lake!”那年,在学期结束时,校长给我颁发了“数学天才奖”。这一切,对我这个初来乍到、英文“二五眼”的学生来说,是何等的荣耀!
成绩差不歧视,鼓励人也讲智慧
社会学课是文科,包括的范围很广。书中涉及了中国的计划生育、非洲的救贫减灾、欧洲的经济发展,还有“二战”历史等过去在中国课本里很少涉及的话题。书中不仅告诉我们这些国家发生了什么,老师还要我们考虑那里的政策是否合理。第一天我就看出Mr.Carr的课一定讲得很生动,不然同学们不会总发出一阵阵笑声。可我就是听不明白,想笑都跟不上点儿。
就在心里打鼓这课怎么上时,Mr.Carr突然走到我面前,拍着我的肩膀,说:“Lake不用着急,这门课我叫你及格了。”他看我没反应,又说,“要努力,说不定还是B呢!”接着又指着另外两个同学说:“这俩也可以及格。”其实那两个同学会英语,他这样说可能为了不让我孤单,不让我有另类感。
回家一跟我妈说,我妈也非常感动。后来,我在课堂上感到老师对我好,也来劲了,认真做作业,积极发言,老师也及时给我鼓励。大家猜这门课结业时,我的分数是多少?是A。连老师都不相信,一个不会英文、第一年来加拿大的学生,文科居然是A。
在加拿大的第一年里,我遇到了这样几位老师。这些老师毫不吝惜他们的微笑,毫不吝惜他们的鼓励,毫不吝惜他们的拥抱。他们的善良、真诚,让我获得了从没有过的自尊、自信和自爱,唤起了我对学习的兴趣和成为一个“好学生”的强烈愿望,我真是十二万分地感谢他们。
教学高招物理课上成明星
物理是我很喜欢的一门课,但它毕竟不像数学有个式子就明白,我听不懂只能干坐着,觉得很没劲,无精打采的。
有一天,物理老师Mr.Decman不知是怎么知道了我有辆车,以后上课时所有的例子中便会提到“Lake's car”(Lake的车)。我坐在那里,整节课在听着自己的名字,也不困了,瞪大眼睛就等着老师说我的车怎么了。他讲曲线,一会儿Lake's car在高峰,一会儿Lake's car在谷底;讲动力,一会儿Lake's car快了,一会儿又慢了。不论他讲什么,都是我,都是我的车。Lake's car在引导着课堂的话题,牵引着大家的思路。
就这样,老师用我当例子,讲了两年的物理课,而且其中再没用过其他同学的名字。我在他的课堂上,真真正正成了明星。我跟老师也成了好朋友。
从此,我和妈妈的自卑就这样彻底消失了。
他的自卑在加拿大老师的鼓励下一天天消除了,自信心也一天天增长起来了。他变得勤快了,活跃了,“爱出风头”了。他努力减肥,从120公斤,减到80公斤;他参加演剧活动,自编自演小品,还拍录像到各班播放;晚会上,他敢跳上椅子,指挥大家唱“狮子王”。上了大学,在“5·12”汶川地震后,他在艾伯塔大学组织赈灾义演,发动募捐活动,号召了五六百名学生前来捐款,居然获得了加拿大政府的关注和支持——在学生捐款的数额上再捐一倍的数额(共获得3万加元的捐款),还被多家电视台报道。
对此,教育工作者至少该有以下几点反思:
第一,鼓励永远比盯着缺点更重要。在我国,大部分教师和家长,总是爱盯着孩子的缺点,爱絮絮叨叨地进行完美教育。孩子都考了99分了,他们往往还要强调那一分是怎么丢掉的,为什么没有得满分,还要提出一大堆争取得满分的希望、要求和措施等。既不看看孩子的纵向发展,也不做做横向比较,更不论99分与100分究竟有多大区别。总之,就是孩子做得还不够完美,就是不肯说几句鼓励的话语,给孩子一朵温暖的微笑。总以为孩子需要压压骄气,需要敲敲警钟,总爱享受那种居高临下训斥孩子的感觉,总爱把这样的言行视为激励孩子上进。岂不知,孩子永远都看不见一只微笑的花朵,他还会对这个世界有一种春天的感受吗?他还能够自信地认为我终有一天会迎来花朵盛开的春天的吗?
第二,我们的眼睛里不能只有分数不见人。教育事业的灵魂就在于引导人,激励人,发展人,提升人。这种发展和提升不是强引、硬压、死箍和死教,而是通过生活化、艺术化的引导、启发、点拨等来唤醒学生的自觉,是通过自主自觉的历练让他们形成意识和习惯。这引导、引导、启发、点拨和唤醒、历练之中,应该时时充满着教师的尊重、诱发、鼓励、关爱和激励等。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话虽然显得绝对化,但从那几位加拿大老师的身上,我们还是可以深切地感受到这一点的。某些教师,就为那点儿分数,整天没有好脸色,甚至还没好气地挖苦、讽刺学生,动辄还要罚抄罚背之类。甚至有的老师还气愤地把默写本子掼到学生脸上。
第三,应该彻底摒弃“现实不可超越论”。我们的新课程改革,若从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这个维度来看,应该是有一定成就,至少很多学校领导和教师都意识到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亟须改变。另外,从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已经深入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急功近利的“应试主义”已经得到较成功的遏制。
很多时候不是孩子出了问题,而是教育工作者、家长乃至学校教育出现了不足,亟待改善。
(作者单位:江苏泰州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