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小兵
地质作用是指引起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地表形态等不断的变化和形成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总和,其过程就是地壳组成物质、地质构造、地表形态等不断变化和形成的过程。
例1 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读图,可判断该河谷( )
12
10
8
6
4
2
0]
A.岩层①比岩层②形成年代早
B.岩层②比岩层①易受侵蚀
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
D.呈“V”形,适宜修建水库
解析 图中石灰岩、页岩、砂岩均为沉积岩,各沉积岩层越往下形成越早,页岩①在下,石灰岩②在上,故①岩层形成年代早于②岩层,A项正确;在河谷断面上,①岩层受到侵蚀而发生了凹陷,②岩层出露河谷处,岸线较平直,不易被侵蚀,B项错误;岩层未发生弯曲,不可能是向斜,又从图中岩层的错位及移动方向可以看出,该河流是在断层基础上形成的,C项错误;有断层存在的地区,地质条件不稳定且容易发生渗漏,故不适宜修建水库,D项错误。
答案 A
点拨 新的课程标准对地质作用这一考查内容的要求为:“(1)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2)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根据标准(1)的要求,学生要能读懂“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同时能画出简单的示意图来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这样的示意图不仅要绘出三大类岩石及岩浆,还应反映它们之间的转化过程,如岩浆上涌浸入地下或喷出地表转化成岩浆岩,岩石在外力作用下转化成沉积岩,岩浆岩和沉积岩在压力和热力作用下转化为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重熔为岩浆等,这些转化过程中的岩浆活动、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都是地质作用。而根据标准(2),我们所见到的地表形态也是内、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同学们应学会分析常见地表形态及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即地质作用。地质作用已然是本考查内容的关键词。
因此,在学习中,同学们既要知道地质作用的内涵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即达到知识目标,也要学会分析地质作用的过程——即达到能力目标。其中,分析地质作用的过程是难点。
地质剖面图是沿某一方向,显示地表或一定深度内地质构造情况的实际(或推断)切面,就如本文开头题目中的配图。读地质剖面图是解答相关问题的关键。
例2 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
沉积岩Ⅱ
花岗岩
侵蚀面]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
解析 本题考查地质作用和地质构造。由图示信息可知,沉积岩层Ⅰ覆盖在沉积岩Ⅱ之上,说明该地区发生了沉积作用。沉积岩Ⅱ的顶部缺失,反映沉积之前就已经发生了外力侵蚀。图示花岗岩为侵入型岩浆岩,花岗岩侵入了沉积岩I和沉积岩Ⅱ,说明是最后发生的岩浆侵入。
答案 B
点拨 图示区域的地质作用过程,可以从该区域最早什么岩层都还没有的时候开始分析:最早沉积的是最下面的岩层沉积岩II(如图a);然后积岩II发生了褶皱变形、地壳抬升,又被外力作用侵蚀(如图b);接下来地壳下降,然后在积岩II的侵蚀面之上沉积形成了沉积岩I(如图c);最近是岩浆侵入到两个沉积岩岩层之中后冷却凝固,形成花岗岩(如图d)。
图a 图b 图c 图d
有了分析过程,就容易看到,岩浆侵入是最后发生的地质作用。那么,如何根据题目材料所给的地质剖面图来分析地质作用的进程呢?应有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以沉积岩的形成为时间节点。多个沉积岩的形成时间一般满足越在上面形成越晚的规律。其他地质作用都是在某个沉积岩形成之前或之后发生。如例题中的两个沉积岩层就是我们分析题目中所有地质作用的时间节点。例题中的这两个节点可以用时间轴的形式记录下来:
[沉积岩Ⅰ沉积][沉积岩Ⅱ沉积]
二是地质作用的对象是岩层。被某种地质作用影响到的岩层在该地质作用发生之前就形成了,而未被其影响到的岩层则往往在其发生之后才形成。如例1中岩浆侵入到了两个沉积岩层里面,所以该作用发生在两个沉积岩层形成之后。但是外力侵蚀作用只影响到沉积岩I而未对沉积岩II造成影响,所以在两个岩层形成的时间之间。如下图:
[沉积岩Ⅰ沉积][沉积岩Ⅱ沉积][褶皱][外力侵蚀][岩浆侵入]
这里常见的地质作用主要有侵蚀作用、沉积作用、褶皱(水平挤压)、断层、岩浆喷出、岩浆侵入、变质作用等。其中侵蚀作用、褶皱、断层会改变原有岩层的形态,而沉积作用、岩浆喷出、岩浆侵入、变质作用会形成新的岩石(层)或堆积物。
三是注意容易被忽视的地质作用。如地壳抬升和下降,一般而言,在岩层受到外力侵蚀之前,地壳会有抬升隆起作用,而受到外力堆积之前,刚往往会有地壳下降作用。如下图:
[沉积岩Ⅰ沉积][沉积岩Ⅱ沉积][褶皱][地壳抬升][岩浆侵入][外力侵蚀][地壳下降]
当然,分析地质作用的过程并不是地质作用学习和考查的全部,考查时还往往与地质构造的类型判断、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等联系起来,同学们只有形成对地质作用的整体认识,才能提高解答地质作用相关试题的正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