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例外

2015-03-16 06:42李颜岐
中国三峡 2015年11期
关键词:杂货店毛姆

试谈例外

人都会有意识地固着,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去认识世界,判断事物。而阅读、观影、赏乐,调动着感官,发现事物的不同面相,思考种种例外与极端的境况,体会思维的不同方式,了解观点的对立面,进而得以修正认知,完整一个圆融的自我。

本期推荐的书、电影以及音乐,也许是题材,也许是内容,也许是作者本身,都带着些例外、极端、异数的特征,但是从这些作品里,依旧能发现丰沛永恒的情感,让人期待的成长,以及世界的丰富、多样、不确定是多么动人。

去看那极端的风景

文/十一

《侣行》

张昕宇 著

江苏文艺出版社2014年版

《侣行》第二季,270夫妇一路帆行去实现在南极结婚的承诺。帆船停靠美洲时,已有不少粉丝会自发前来看他们,为他们一路加油祝福。这同两人最初踏上索马里之行时比起来,境况大不一样。不过270夫妇还是那样,向着世界的极致出发,一路跟天地较劲儿,跟自己较真儿。看他们一路折腾,作为观者都怀疑他们的行为是否太过执念,又掺杂着过分的民族自尊心和个人英雄主义,但这千万旅行者中特殊的一对,例外的俩人,确实一天天走下来了,所以才有每一季每一集,每一句每一字的《侣行》。

事实上,阅读《侣行》的文字比起观看剧集来,更能引发人的思考。世界极限处的风景轻易就抓住人的心神,让人陷入视觉感官的震撼,忽略思考这样的旅行方式背后的意义。世界这么大,越来越多的人想出去看看。找个山长水阔处,悠闲看云卷云舒是大部分人倾心的方式,但张昕宇和梁红的经历是极致,是旅行者中的例外,几乎不可复制,也正因如此,他们的经历值得书写、记录、传播,让人们透过这一切,发现世界之大,可以去往的地方没有止境,人类若勇敢尝试也会不输精彩。整本书文字浅白近似口语,常有北方老爷们儿的调侃,也会流露出些许的严肃。白纸墨痕,比起一帧帧画面还是更能体现记录的意义。这本小书,是《侣行》夫妇、也是整个冒险团队的一个念想,为后来者,后来的日子,留下过往的跋山涉水,命悬一线。而对我们来说,以往的旅行故事里属于文艺男女们远方情怀的那一些已渐露疲态,显出浅薄来。《侣行》带来的是更深刻的生命体验,更坚实的精神追求,更新鲜的梦想图腾。

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

踏上旅途之前的张昕宇和梁红是辛苦打拼、起起落落的都市人。一场差点致残的车祸,一次直面天灾的救援经历,让张昕宇消沉、抑郁,重新审视既得的生活。一个问题“你还有梦想吗?”似乎已被这个喧嚣浮华、爱炒作的社会用滥,但还是触发了两人的决定,“走远一点,跳出现在的圈子,才能发现到底是什么在禁锢着自己。”

海盗横行,战乱无序,子弹横飞的索马里,生活朝不保夕;核辐射无形威胁的鬼城切尔诺贝利,似有魂灵泣诉;极限温度的村庄奥伊米亚康,穿过累积无数白骨开辟出的道路才能到达;时时活跃的马鲁姆火山,烈焰熔浆,状若地狱……所有这些世界的极限处,总有人故土难离,有人世代坚守,有人求学问知,有人秉持着希望努力生存。

伴着在北极求婚、南极结婚的承诺实现,起初上路的初心,似乎完成,而带着一路启示,270夫妇正开始第三季的极限旅途。于青梅竹马、生死与共的他们来说,“爱情不是终日彼此对视,爱情是共同瞭望远方、相伴旅行。”张昕宇在后记里说:“换一个角度,换一个思路,换一个状态,一切都不一样了。索马里的枪口下有微笑,奥伊米亚康的寒冰下有温暖,切尔诺贝利就算是死亡禁区也让当地人故土难离,马鲁姆火山不是地狱,它打开的是通往天堂的门。”

人生需要Cakes and Ale

文/十一

《寻欢作乐》

[英]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著叶尊 译

译林出版社2014年版

我们定义生活里正常的男人女人大概是这样的:长相普通,性格大众,礼貌而妥帖,忙忙碌碌,日复一日。这样的人很多,但总是没什么吸引力,事实上,人们乐意见到、谈论乃至结交的是那些不那么“正常”的人类,就像毛姆所塑造的罗西那样。

评价这部小说,少不得要聊些二手的文学八卦,一来是因为小说背后关于作者的一些往事跳脱寻常,让这本书在毛姆的整个作品序列里也显得像个可爱的异数;二来是因为了解往事里的人物作为这本书中人物的原型,怎样地经过毛姆有原型却非原型的塑造,成为了最终文字里的模样。

《寻欢作乐》的故事是靠书中的“我”,一个严肃的作家阿申登的回忆展示的。这个“我”有着毛姆自身的影子,而书中铺垫最长,公认最吸引人的角色罗西,其原型则是毛姆年轻时的情人。在本书自序里,毛姆写道:“年轻的时候,我和本书中我称作罗西的那个年轻女人关系十分密切。她有重大的、令人恼怒的过错,但是她长得美,人也诚实。我和她的关系正如这种关系一贯会有的结局那样后来结束了,但是我对她的回忆年复一年地萦绕在我的脑海中。我知道总有一天我会把她写进一本小说。”罗西的原型是Ethelwyn Sylvia Jones,剧作家Henry Arthur Jones的女儿。1906年毛姆与她初识,那时她23岁,自14岁起就在父亲的戏里出演角色,并不多么成功,有一段不太幸福的婚姻。而那时的毛姆32岁,多部剧作已在伦敦走红,声名鹊起,还有不错的长相和潇洒的打扮,他俩彼此吸引,没多久就有了情人关系,而这段关系断断续续,维持了近八年。

光是这些大概还算不上多么不寻常,毛姆漫长的一生,从世俗的眼光来看活得精彩万分,作品极受欢迎,交游广阔,游历世界,身富传奇。他观察敏锐,洞察人性,讥诮嘲讽,世故地藏起自己的内心。到晚年,他坦承自己是四分之一的正常,四分之三的同性恋,但他烧掉一切往来信件,却又将Ethelwyn Sylvia Jones的肖像一直挂在里维埃拉的别墅写作间里,表明他同这个女子之间有过不同寻常却又真挚的爱情。

理解这份情感可以从作品中罗西的个性得到一些启示。罗西是Ethelwyn Sylvia Jones的写照,性感美丽之外,还有慷慨的心胸和平和的个性,并且有着一种强大的母性。这个曾经做过招待生的女人美丽、热情、真挚而坦荡,身为一个知名作家的妻子,她同男人们的交往自然而慷慨,她坦然地享受被倾慕和美好的性爱,是个在条条框框束缚的世俗背景下,活得天真,依本心而行的人,虽然缺点难以忽视,被体面人视作不知羞耻,但依旧足够迷人。“她不是一个卖弄风骚以挑逗男人的女人。她无非太重感情了一点……这不是缺点,也不是淫荡,这是她的天性。就像太阳发出热,花朵发出芬芳……这无损于她的人格,她仍旧是诚挚、完美、朴实自然。她就像林间空地上一潭明净、深邃的泉水,投身到这潭水中去,你会感到愉快,它不会因为在你之前曾有一个流浪汉,一个吉普赛人或猎场看守人投身进去而有失它的清凉,有失它的澄净透明。”

整本书当然还少不了毛姆惯常的洞察人心,对那个文学圈和社交圈里众生相的生动描绘,事实上,正是这种捕捉人特点之准确与描写之透彻,让毛姆的作品充满吸引力,看着“我”絮絮叨叨一百多页才和罗西有了密切交集,丰满地显露出这个人物来,也并不无聊。毕竟,光是看其余角色们的姿态,体会作家那看似不经意的嘲讽,就已经充满意趣。

“寻欢作乐”这个名字译自“Cakes and Ale”,出自莎士比亚的喜剧《第十二夜》第二幕第三场托比的一句台词:“你以为自己道德高尚,人家就不能寻欢作乐了吗?”这样看来,不那么正常的“寻欢作乐”所体现的真实,相对于所谓正常的道德高尚难免的伪善世故,更为可爱。是以不妨时不时让自己也加入“寻欢作乐”的行列,即使被说成无耻之徒,那也并没多大关系。

一期一会的温情

文/Amélie

《解忧杂货店》

[日] 东野圭吾 著李盈春 译

南海出版公司2014年版

东野圭吾这一次写的是一家能为人解答忧虑的杂货店,就悬疑推理而言,保留了看似凌乱实则缜密的小说叙事结构;就故事创作和人物塑造而言,奉上的是一碗让人意外的鸡汤。来自东野圭吾的温情似乎一下子让人有些不习惯了。事实上,这本书还是表现了其一直热衷的主题之一——人与人之间的羁绊。

位于僻静街角、生意萧条的杂货店做着别的杂货店都不会做的事——为人们的苦恼提供咨询。只要写下烦恼塞进卷帘门的投信口,第二天就会在后门的牛奶箱里得到回复。备战奥运的年轻女孩静子在绝症的男友和奥运梦想之间难以抉择,虽然最终与杂货店的回复背道而行,却认清了自己和所爱之人的心。独自漂泊于东京,追逐音乐梦想的克郎,面对衰老的父亲、需要经营的家传小店,感到寸步难行,是杂货店的回复引导他坚持梦想。喜爱披头士的少年浩介面临家庭巨变,对父母的情感产生剧变,最终更改姓名,也改换了人生的轨迹,说不清对错,但仍感恩于杂货店曾经耐心的倾听……杂货店的主人浪矢雄治认为给杂货店写信的人,内心都破了个洞,重要的东西正在从那个破洞中逐渐消失。而他即使生病也依然认真回应每封来信,正是因为对人心声的重视和对人们信任的珍惜。这份认真对待人心的态度,成就了这家独一无二的杂货店。也是这种对人心的珍惜,对人们情感羁绊的洞察,让人们在阅读时忽略了以未来人眼光给咨询人建议这样有些违规意味的金手指行为,和杂货店能在浪矢去世三十三年纪念的夜晚复活的超现实现象。

店铺惨淡经营,年老体衰,一个人孤独生活,浪矢雄治最好的选择大概是关门休业,去和儿子一家共同生活。偶然不寻常的举动和这一行为的继续维持了他和这家店的生命力。事实上,向杂货店寄信的苦恼众生心里早已有了如何抉择才能顺应本心的答案,只是需要一些认同,哪怕来自见不着面的陌生人的几句话语,来巩固信念。日本茶道里讲“一期一会”,意即一辈子只有一次的际遇,或是指因为某种既定的因缘,在不同的时空中演绎数期数会。这跟浪矢爷爷以及未来无意间闯入杂货店的三个小偷,同向杂货店倾诉的人们产生的联结一样。向杂货店写信的人们收到的回复,一部分来自于浪矢,一部分来自于时空联结之夜闯入杂货店的三个小偷,而这三个小偷的人生际遇也在解答人们的烦忧时得到解释,最终获得心灵的救赎。

天才的逃家之路

文/Amélie

少年斯派维的奇异旅行2013

导演: 让-皮埃尔·热内

编剧: 让-皮埃尔·热内 等

主演: 凯尔·凯特莱特海伦娜·伯翰·卡特 等

即使在十岁的年纪造出了永动机的重要模型,天才少年T·S·斯派维依旧不怎么快乐,这个家里似乎没有人关心他在想些什么。爸爸、妈妈、姐姐都沉迷于自己的兴趣,他是孤单的,并且活在弟弟意外死去后的阴影里,压抑太久,聪明却也只是个孩子的他以为一场逃离能解决一些问题。借着永动机模型领奖的邀请,他偷偷收拾好行李,在黎明笨拙地踏上离家出走的道路。同样在朦胧中开着皮卡出门的父亲似乎完全没有注意到,他站在路边笨拙地拖着箱子,期盼地仰起头。

偷偷爬上运货的火车,躲过站警的追逐,从蒙大拿向华盛顿而去,路过黄沙戈壁,也凝视繁星苍穹,镜头里的景色以饱和浓烈的色块铺满画面,而这些浩瀚无穷与伟岸壮阔下的一角,是一个弱小的男孩。终于到达华盛顿,获奖感言里,他将整个家庭闭口不谈的阴影陈述,也让观者跟他一同思考一个问题:不匹配是否就不值得被宠爱?

男孩儿总是以父亲为榜样,与弟弟在一起,斯派维是自卑的,因为即使懂得再多的科学知识,他也比不上简单、鲁莽、直接的弟弟更贴近爸爸这样一个传统牛仔的样子,也就让这个敏感的小孩觉得自己是不受宠爱的那一个。住在远离人烟的农场里,学校里的同学幼稚地嘲笑他故作深沉,老师不满于他的知识超前,认为他自以为是,他更加觉得自己格格不入。

坐在豪华轿车里,看着车窗上爬满的水珠,T·S忽然感叹,“水滴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们总能找到阻力最小的道路,对人类而言,情况刚刚相反。”T·S正是这样,用漫长的旅途来发现自己对家人的爱,和唤醒家人对彼此的关心与抚慰。事实上,是否格格不入,是否像个例外,这些都只是相对而言。在牛仔父亲的对比下,T·S是个例外,而在一心研究和寻找某种不存在的昆虫种类的妈妈的对比下,他反而显得正常;和普通的十岁小孩相比,他说话做事都奇奇怪怪,可在科学院众人的眼里,少年天才是值得庆贺的正常事一件。所以,整部片子的精神内核是悲伤如何被消化,人的自我认知如何深化,归根结底,是人的成长与成熟。从孩童的眼睛看周遭,阐明了哲学式的命题,格格不入没什么不好。而被理解、尊重和爱,本就不应因为身为例外而有区别。

We Need Our Illusions to Live

文/十一

魔力月光2014

导演: 伍迪·艾伦

编剧: 伍迪·艾伦

主演: 艾玛·斯通科林·费尔斯 等

美国哲学领域的十五位学者曾经就伍迪·艾伦的电影阐释过一些与人生有关的哲学命题,这些文章集结出版,名为《伍迪·艾伦与哲学:你说我的谬论一无是处》。尽管伍迪·艾伦拒绝将自己的电影纳入系统的哲学讨论,但这位“美国电影界唯一的知识分子”确实在自己的四十多部电影长片中以不动声色的幽默将一些基本的哲学问题印入观者的脑袋里。例如上帝是否存在,一切都是否都能归因于性,有关感性与理性的博弈,等等。最近这部《魔力月光》延续近两年来他作品中的复古意味,以二十年代法国南部的轻松、优雅、浪漫,配以性格冲突的主角,悬疑喜剧的反转叙事,造就一部简单愉悦的哲学小品。

故事很简单,杰出的魔术师Stanley以魏李肖的名字和中国人的变装造型,实现着各种炫目的魔术,于他而言,一切幻象都只是机巧和熟练操作实现的障眼法。作为一个标榜绝对理智的人,他自命不凡,固执地深信世界是理性的。可想而知,面对来自北美这样一个蛮荒之地、自称灵媒的女孩,他是嗤之以鼻的。可是,他却在拆穿女孩Sophie通灵把戏的过程中遭遇了既有观念的剧烈震荡,即使最后识破一切骗局,他仍不得不承认,像尼采讲的那样,“We need our illusions to live”。

在一心打击Stanley的老友的设计下,Sophie一次次成功地迷惑了Stanley,让他相信这个理性的世界是有例外的,有不可知的力量,而人类能够触摸到这样的力量。出乎意料,这样的例外撼动他原本的观念,也带给他巨大的勇气和欢欣,他步出舒适圈,意识到原本自己所选择的未婚妻,虽然一言一行都符合理性设置的最佳伴侣的标准,却不能给生活里的每一天刷亮色彩,保持新鲜。唯有在Sophie身旁,他能闻到从来没有闻到的花香,看见从未见过的月亮。于是,在被欺骗的恼怒过去之后,他愿意选择的那个人,还是Sophie。

从某种角度来说,世间的哲学理论无一不来自于哲学家们的一种目的——让人类获得幸福。在这部片子里,用不变的理性与非理性思考,带着实用乐观主义的态度,伍迪·艾伦抛出了这样一种选择——看似疯狂地去相信幻觉,放任内心的情感,解放原始天真的本性。月光之魅,并无魔法,人心所趋,并无定数。但从心而行,非理性,不合逻辑,例外至极,也能获得幸福。

穿背带短裤的追梦少年

文/Amélie

卢广仲《100种生活》

国语/添翼创越工作室/2008

台湾乐坛在整个华语音乐世界里的独特,有一部分大概来自于时不时出现一些乐坛怪咖。蘑菇头、黑框眼镜、有些呆傻的宅男卢广仲算得上是一种现象。外表与歌声的冲突感,音乐给人的独辟蹊径感,大量的现场表演积攒的经验和实力,让他成为奖项和音乐节的热门选手。处于稳定发展中的卢广仲,在近些年来唱片界整体不景气的状况下,算是一个例外。从首张单曲EP发行起,他就保持着鲜明的个人化特色,让自己从例外慢慢变成乐坛一种稳定的风格存在。

第一张专辑《100种生活》在成功发行三首单曲后,才带着“准备好了”的姿态面世。专辑中收录了不少至今仍带给听者深刻记忆的歌曲,例如那首《早安晨之美》。把早餐吃出摇滚味,吸引人一听再听的是对简单生活和食物的热爱,可以说是对台湾早餐店的花样表白。口语化的歌词,搭配上张力十足的Rock,加一点混合轻松摇摆的New Orleans Jazz。副歌尽显随意,四句“对啊,对啊,对啊,对啊”,用16个叠词即代替了Jazz里无意识的哼唱,唱来听来都充满愉悦感。而若是听过卢广仲的现场,就更能体会这种嗯嗯啊啊的语气,就是他惯常的个人表达,带着点天真笨拙,真诚自然。

从编曲来讲,他的歌大多以吉他为主,清新简单,配以他与外表略显冲突的宽阔音域,动人处极有感染力和煽动性。《我爱你》被许多人以为是情歌,但讲的实际上是一种灵感在身边游移不定的感觉,试图抓住和留下它的感觉。这些创作来自于生活里瞬间的感悟和想同他人分享的心情。

卢广仲的歌其实杂糅了不少风格元素,比如Rock、Folk、Jazz、Blues、Funk、Punk等,最终归于简单直率的纯粹表达。这个曾在接受访问时说摇滚可以是一些很纯粹很简单的事情,自己的创作是在帮摇滚多加一个注解的歌手,正是用这种纯粹简单成就了自己的特殊性。而从他这些年来从未改变的冬菇头、短裤白袜的造型来看,他对于自身的特点有着鲜明的认知,并会一直坚持下去,过程中虽会有新的尝试,但是来源于自身生活感悟这样的精神内核应该是不会变的。

猜你喜欢
杂货店毛姆
以画换真情,“解忧杂货店”收录善良和温柔
Cross-cultural Misunderstanding in the Business World
毛姆:一棵随波飘摇的海草
森林猫的杂货店
四百法郎买一个苹果
新作文·解忧杂货店
丑角的原型
解忧杂货店,我的心灵憩所
杂货店
我的毛姆叔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