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星
案例介绍
2007年11月,中印共同投资成立的拉森特博洛(江苏)阀门有限公司正式投入生产,注册资本800万美元,印度拉森特博洛国际有限公司占70%股份。由于2007至2009年合资公司经营状况不佳,2009年中方将所有股份转让印方。拉森特公司与国内诸多中小企业一样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经历着外贸寒冬的考验,而自贸区项下的区域性优惠原产地证书改变了它的发展轨迹。
2009年,拉森特公司经贸促会推介,开始使用区域性优惠原产地证书。通过充分利用优惠原产地证,企业从两年前受金融危机影响为订单发愁,到2011年出口总额达到1302.49万美元,刷新出口记录,取得了出口额三年翻两倍的好成绩,成为当地的出口大户。
拉森特公司是2009年8月开始为其阀门出口产品申办优惠原产地证书的。根据亚太贸易协定,该类产品可申办优惠原产地证书,进口商可享受5%的进口关税减免。拉森特公司使用优惠原产地证前后5个月,出口印度市场的金额占出口总金额比例由15.99%上升到30.04%,出口新加坡的金额占出口总金额的比例更是从8.71%上升到28.778%,短短5个月的时间,上述两个市场的出口比重从原来的24.61%上升为58.82%。优惠原产地证帮助企业迅速开拓、占领了新加坡、印度等新兴市场,订单接踵而来,企业走出了金融危机的困境。
随着贸促会系统可签发的区域性优惠原产地证书范围不断扩大,拉森特公司申领优惠原产地证的数量逐年递增,2011年的优惠原产地证的申领量位居盐城地区榜首,近三年的出口规模超常规快速增长。2010年公司出口总额比2009年上升了38.13%,2011年更是激增了91.99%。
此外,该企业的一般原产地证的出口金额也悄悄地发生了改变。2010年平均每单出口金额为1.2万美元,到了2011年平均每单出口金额是3.5万美元。据公司相关人士介绍,优惠原产地证给企业带来了大量稳定的订单,公司有足够的资金和信心在2011年进行了新产品开发,将铸铁阀门产品升级为不锈钢阀门产品,实现了以前一张订单仅为258.96美元,到现在一张订单出口金额可高达772万美元的飞跃。
据悉,新产品进一步给企业打开了新的出口市场,例如沙特阿拉伯、哈萨克斯坦、南非等。优惠原产地证不仅让拉森特博洛(江苏)阀门有限公司获得了更多的订单和海外市场,也助推企业产品实现升级换代,使企业经营进人了良性循环。
案例启示
当下,政府正大力提倡扶持小微企业,签证机构在发挥优惠原产地证作用和促进自贸区战略实施从而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方面责无旁贷。
(一)企业对优惠原产地证认识不足。
贸促会系统从2009年8月开始签发区域性优惠原产地证,在两年多的推介和签发优惠原产地证工作过程中,我们与企业深度接触,深感签证机构任重道远。国内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对自贸区、优惠原产地证的具体认识很少,甚至一无所有。优惠原产地证作为自贸区战略的重要内容,给国内中小微企业带来了巨大商机,也赋予了签证机构新的职责和使命。
如何让企业认识和熟知优惠性原产地证?我们把签发优惠性原产地证工作的初期,定位在“重推介优惠性原产地证”上,主动和企业进行沟通和交流,号召全系统的签证人员“走进企业、深度报务”,促使企业去接受和认识优惠证,缩短企业认知过程,让企业初尝优惠证给进口商带来的价格优势。其次,引导企业如何用好和用足优惠原产地证,在整个市场对优惠原产地证认识不足的情况下,让企业主动提供优惠证给进口商,签证人员及时指导企业出关税减免幅度,调整市场价格,迅速扩大市场份额。从最初签证人员主动上门给拉森特公司送第一份优惠原产地证,到该公司到签证机构每日申领48份优惠证,这不仅是证书量的变化,而是企业对优惠原产地证认识发生了根本变化。
类似拉森特公司的典型案例还有,例如:江苏某化工有限公司,2010年的出口金额480.12万美元,优惠证所涉金额为148.35万美元,占总出口比例30.9%,2011年出口金额1512.71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15.05%。该公司正是在贸促会的指导下,利用优惠原产地证成功开发新兴市场,及时调整原来以欧洲市场为主的出口市场结构,不仅避免了欧债危机给企业出口带来的负面影响,还实现了出口的大幅增长。
(二)帮助自贸区战略实施。
在从事优惠原产地工作的过程中,我们看到,自贸区战略与每家企业息息相关,做好优惠原产地签证工作对实施自贸区战略意义重大。优惠原产地证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减免进出口关税,在海外市场获得价格优势,还可以有利地促进企业优化产品结构,促进产品升级换代,使产品在国际市场更具核心竞争力。
作为优惠原产地证的签证机构,贸促会系统一百家签证机构每天面对着全国十万家企业,其中绝对大部分是中小微企业。通过优惠原产地证,贸促会让诸多国内企业对自贸区战略有了感性而深刻的认识,促进了自贸区战略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