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华+++张珊+++李国峰
山东金改22条推出一年多以来,取得了哪些成效,面临什么棘手的新旧问题,与前海、温州等地金改有何异同,厘清这些问题对山东省下一步金改非常关键
2013年8月,山东省出台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省金融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金改22条”),明确了全省金融发展的目标:“争取用5年左右时间,初步建成与实体经济相适应、市场化水平较高的现代金融体系。到2017年底,山东金融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5%以上,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2%以上”。
自“金改22条”出台以来,山东省的金融改革积极克服省内“大象经济”的弊端,修补金融业发展缓慢的短板,吸取珠三角等地金改的成功经验,避免温州等地金改成效微弱的不足,立足本省实际情况推出各项改革措施,成效显著。
山东金改一年成效
1.市场化改革理念深入人心。山东金改以来,通过一系列金融改革政策的出台以及相关会议活动和教育培训,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企业家,学金融、懂金融、用金融的意识均普遍增强。金融如何来支撑经济的发展、金融怎样更好服务于转型升级等话题已成为各级政府领导谈论的焦点。很多企业家认识到,除了传统的银行信贷,还可以去资本市场融资,可以通过发行债券等多渠道融资。
在业内看来,山东各界金融意识的提高与“金融副市长的标配”有很大关系。从中央金融部门和企业选派30名干部到山东挂职副市长,这一改革举措带来了不错的效果。各位挂职干部利用自身的专业特长和人脉资源,为当地金融发展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而金融副市长更重要的作用在于显著提高了山东省地方官员的金融意识、创新意识,特别是互联网思维。
2.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贷款投向越来越合理。山东省内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方式,努力推进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进一步加强了企业信贷管理,完善综合授信管理制度,帮助企业提高资金运用效率,力争用特色化、本土化的产品,满足企业差别化、个性化需求,切实降低企业实际融资成本负担,支持企业稳步发展。金融支农力度稳定提升。全面实施金融支持省会现代都市农业加快发展“强力推进年”,有力推动了新型农村经济主体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3.加大金融创新力度,直接融资比重取得突破。“金改22条”出台以来,山东加大自上而下推进金融制度创新的力度,提升金融企业在金融制度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其在金融制度创新中的微观主体作用。建立金融创新激励机制,加大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体系。力争用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体系,特色化、差异化、本土化的金融产品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山东与境内外证券交易所加强沟通合作,积极打造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全面引入债务融资工具,山东企业直接融资能力大大提升,企业上市挂牌势头良好。目前,全省上市公司数量达到244家。
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托管、展示企业累计达到348家、467家、1835家,企业累计实现各类融资130亿元;与“新三板”初步建立了批量转板机制。制定出台了引导山东省非上市公众公司规范确认的意见,已有50多家相关公司启动了上市挂牌程序。青岛蓝海股权交易中心于2014年4月开业。并购重组市场活跃,2014以来19家上市公司完成并购重组事项58次,涉及金额115.76亿元。
债券融资增长势头强劲,共发行各类债券271只,融资2466.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0.67%和73%。
此外,中国(潍坊)路演平台2013年11月成立;2014年9月3日,立足潍坊、覆盖全省的齐鲁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获得山东省政府批复设立,标志着山东省唯一的省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正式交易运营。
4.普惠金融起步,民间金融逐步阳光化。山东省积极推动地方涉农金融机构改革发展,这两年推进农信社改制农合行、农商行以求建立以股权纽带关系为核心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引导和鼓励有实力的金融机构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目前,山东省村镇银行数量累计已达85家,居全国首位。
山东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本省的金融改革,促进各类民间金融组织发展壮大。在此次金改中,小额贷款公司稳发展稳定,总量已达398家。同时,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规模实力和服务能力也有所提升,全省的融资性担保公司目前已有473家。融资租赁、典当、商业保理等金融组织发展态势良好。
同时,2013年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发展民间融资机构的意见》,鼓励申报成立民间资本管理机构,曾经在地下活动的民间资本在逐步实现阳光化、规范化运作。这也有利于山东省非法集资活动的式微。
5.保险业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农业保险覆盖品种和面积均有新提升,新增花生等9个农业保险补贴品种,生猪价格指数保险、订单贷款保证保险、菜篮子工程保险等涉农特色险种取得初步进展。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对重点行业实现了全覆盖,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已成功启动。
6.监管边界明晰,各地金融监管局相继成立。“金改22条”中明确指出,现阶段各级金融办同时承担区域性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职责。地方金融机构的自律监管和行政监督紧密结合,实施地方金融机构和业务统一归口管理。山东省17个地级市和137个县(市、区)都成立了地方金融监管局,明晰了金融监管的边界。
7.培养了一批懂市场、会管理的金融人才。新一届省政府领导,为各地市标配一名“懂金融”的副市长。在金融改革大背景下,山东省已有17市大约13位来自金融系统的副市长。其中有的曾任职“一行三会”,也有的来自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等。这些干部把先进的金融理念及管理经验引进到了山东。
此外,山东省还积极招揽海外金融高端人才。
山东金改面临的新旧问题
1.外部不确定性增大。 2014年是中国自1991年以来近24年中经济增长速度最低的一年,国内经济金融环境复杂,国际市场也面临新一轮的洗牌。在这样复杂多变的节点上,今后,山东省金融改革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同时,区域性的金融改革更需要完善的法律、健全的信用体系以及社会金融意识的提高为保障。另外,金融改革相关制度安排的话语权大多在中央,地方的自主权有限。这一系列问题都对山东省金融改革的推进带来了挑战。
2.山东金融经济结构有待完善。四大国有银行在金融市场一枝独大,在网点和规模上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地方性金融机构实力不济,保险业、证券业机构和规模有限,导致融资结构失衡,企业过度依赖银行信贷,间接融资比例远远超出直接融资,而且国有银行授信和贷款倾向于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中小微企业融资相对困难,导致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有待提升。在“金改22条”出台以后,山东省的小额贷款公司、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融资租赁、商业保险理财等金融组织迅速发展,尽管在数量上增长很多,但是在实力和质量上还是远远无法与大型商业银行和国有银行相抗衡,无法撼动银行业的垄断格局。
3.高端复合型金融人才缺失。主要表现在金融人才地区分布不均,高端人才主要集中在青岛、烟台、济南等,金融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其中包括金融高端人才少、初级金融人才供过于求等。既懂理论又懂经营管理的交叉型、复合型人才奇缺。
4.金融改革风险。金融改革对金融业无疑是重大利好消息,但也有可能引发金融机构的投资冲动,导致资产证券化向再证券化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开发过度。若金融风险悄然积聚,其突然爆发将严重损坏经济健康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金融组织,近两年在山东发展迅速,但也积聚了一定风险,极个别县域有企业破产的苗头,应引起高度重视。现有的法律法规、监管政策,以及实施细则的不规范,都将置山东金融改革于风险敞口之下。
5.传统观念掣肘。中国的文化传统、金融意识、财富观念、信用基础、法律体系、制度环境、价值取向等等都从深层次制约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其中,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对山东金融改革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作为孔孟之乡,山东自古以来深受儒家文化熏陶,重孝悌,守礼义,重农抑商严重,居民理财意识不强,投资氛围不浓,企业多渠道融资意识欠缺,政府对金融发展的重视程度也不够。这导致山东省存款比率较高,银行业相对发达,但基金、证券、期货等新兴金融机构发展遇到较大阻力。
山东与前海、温州金改的比较
现阶段,中国很多地方都在开展区域性金融改革,天津、上海、珠三角、长三角、温州等地金融改革在积极推进,金改已形成多头并进之势,极大推动了国家层面的整体改革。
1.珠三角金改。珠三角从城市金融、农村金融、城乡统筹发展三方面推进金融改革的创新。利用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雄厚的经济基础,大范围开展金融综合实验,取得了一定成效。以广东省为例,根据各城市不同的特点实施不同的金融改革措施。南沙新区实行自贸区金融对外开放,积极推进跨境人民币投融资业务创新,同时,为了实现金融要素的集聚发展,建立了一些新型金融机构和组织机构。横琴积极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行各方面的创新。广州市为了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建立了国内首条“民间金融街”。农村金改立足于服务“三农”的目的取得了各项成果。农信社改制农商行进展顺利。
2.温州金改。温州金改是在2011年下半年温州市发生大规模企业家跑路风波的特殊背景下进行的。同时这也发生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温州市也有明显的“两多两难”(民间资金多、投资难,中小企业多、融资难)问题。
在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12项主要任务中,建立民间融资备案制度、研究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培育发展地方资本市场,被各方认为是最具实质性意义的举措。如果试验成功,就能为全国金融改革提供良好的样板和示范。此次的温州金融改革使得久藏地下的民间金融有了出头之日,建立多层次民间金融体系有了试验场所,进而引导更多资本流向中小微企业,最终成为持续创新的一股力量。
3.简单比较。通过对珠三角和温州金改的分析,可以看出山东金改与他们的不同,山东省也因地制宜地进行着各项金融改革。山东省“大象经济”突出,金融服务业处于弱势地位,同时和温州市的民企相比,山东省的民营企业既没有铺天盖地,更没有顶天立地,数量少且实力弱。在此不利背景下,山东省积极借鉴省外经验,大胆改革。比如,为了促进山东省股权交易市场的完善,建立了齐鲁股权交易中心;为了扶持省内中小企业的发展,力争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建立双向转板机制,探索到沪、深证券交易所延伸挂牌的路径。同时,山东省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金融改革,激活、带动社会资本,实现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农村金融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山东的下一步金改举措
1.加大金改力度,为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提供高效金融服务。继续加大金改力度,合理引导信贷资金流向,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推出优惠的经济政策,优化信贷环境,降低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优化信贷结构,着力加大对重大在建续建项目、涉农、中小企业、民生领域金融支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进一步发挥民营资本的投资动力。
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山东省内的金融机构应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方式,努力推进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进一步加强企业信贷管理,完善综合授信管理制度,帮助企业提高资金运用效率,力争用特色化、本土化的产品,满足企业差别化、个性化需求,切实降低企业实际融资成本负担,支持企业稳步发展。
2.继续丰富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资金有困难就找银行,是很多山东企业家的共识。山东很多企业对银行间接融资依赖严重,金融市场广度、深度与弹性、层次不够,这也造成了山东省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较为突出。目前已建成齐鲁股交中心,这对于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起点,但还要积极推动山东省中小企业投融资方式的创新,制定更加详尽的政策,鼓励企业来股交中心挂牌、转让,同时还要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股交中心投资和交易。
3.发展普惠金融,唤起民间资本活力。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实现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研发更为多元化、差异化的中小微金融服务产品,建立起多层次、多元化的小微企业融资机制,解决中小微企业及中低收入者的融资需求问题。同时,不应仅仅将重点放在银行类机构上,也不应该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局限于信贷。
重视农村金融发展,提高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金融供给能力。第一,积极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这是农村金融发展的前提,为此需要建立好县域征信系统。第二,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做好农信社改制农商行工作,提高金融服务效率。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建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将扶贫与金融结合,实现双赢。第三,鼓励民间资本扶持农村金融。探索建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引导金融资本更好服务“三农”。第四,积极开展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进一步拓宽支持“三农”发展的直接融资渠道。
4.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减少金融抑制,提高金融市场配置效率,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在金融资源的流向上提供引导服务,使各方面改革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5.处理好深化改革与风险防范的关系。要完善企业信息披露机制,强化信用评级的作用,发挥市场化风险约束机制的作用。同时注意提高监管绩效,将影子银行、民间融资活动包括互联网金融纳入总体的一篮子监管框架。同时,防止过度监管、重复监管,压抑金融创新,造成金融抑制,应当将注意力放在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上。
6.处理好金融人才引进与自身培育的关系。实施金融人才引进工程,引进海外金融人才,完善人才激励培养机制,加快形成结构合理的金融人才队伍。外部引进复合型人才非常重要,见效也快,同时也要重视金融人才的内部培养,尤其是高端人才的培育,防止“引来女婿气走儿子”现象的发生。同时,要加大引进与内部培养人才的融合,优化金融人才服务“软环境”,包括政策优惠、居住环境改善、合理的薪酬激励方案等。
7.把握鲁港金融合作机遇,全面提升山东对外开放度。金融强省是山东金改的题中应有之义。应大力推动地方金融机构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当前,鲁港金融合作面临新的机遇,正在成为鲁港合作深化的新增长点。香港是山东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和合作伙伴。在金融领域,双方长期保持合作,在企业上市、债券发行、人才培养、内地金融机构发展等方面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香港的金融产业发达,市场体系完善,法律制度健全,管理经验丰富,是山东金融业“请进来、走出去”最便捷、有效的渠道。香港金融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发达,技术、管理和人才方面优势明显,山东在发展金融组织、建设金融市场、推进金融创新等方面,需要吸收和借鉴其先进经验。要通过进一步加强鲁港在金融等领域的合作,助推山东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双方互利双赢。
(作者单位为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本文受下列项目的资助——山东省金融产业优化与区域发展管理协同创新中心重点项目:鲁港金融合作促进山东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