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2015两会焦点

2015-03-16 07:49徐冰
中国经济报告 2015年3期
关键词:焦点依法治国城镇化

徐冰

构建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扩大和完善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

反腐倡廉、从严治党、依法治国、深化改革、经济进入新常态等,料将成为两会上的热点话题,也必将成为贯穿2015年度的施政要点

刚刚过去的2014年,被认为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在这一年中,强力反腐日趋深入,各项深化改革举措渐次展开。同时,人们对经济新常态内涵的认识也逐渐明确,为今后经济社会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共识、探明了路径。

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全国“两会”也在3月份召开。有哪些问题将会在“两会”上成为热议焦点并且贯穿2015年全年?本刊梳理了若干焦点问题,以期能够窥一斑而见全豹。

焦点问题之一:反腐倡廉

相关资料统计显示,反腐倡廉已经连续十几年成为排名靠前的“两会”热点话题之一。该话题之所以被持久关注,充分说明反腐倡廉的严峻性与紧迫性。根据2015年1月7日中央纪委监察部新闻发布会发布的数据,2014年,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问题53085起,处理71748人。中央纪委监察部对涉嫌违纪违法的中管干部已结案处理和正在立案审查的有68人,周永康、蒋洁敏、李东生、李崇禧、申维辰等30人涉嫌犯罪已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目前,正在立案审查的还有令计划、苏荣等案件。

高压反腐是2014年经济社会生活的一个极为明显的特征。而从最近中央领导层围绕反腐的一些列讲话所透露的信息来看,反腐倡廉依然会是2015年极为引人注目的工作重点之一。

焦点问题之二:全面从严治党

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提出“四个全面”,其中“全面从严治党”格外引人注目。这六个字组合在一起表述虽属首次,但其主要精神在2014年10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的讲话中已经得到充分体现。而且在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的相关论述中,不论是全面深化改革还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都对从严治党提出了新要求。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2015年,全面从严治党将如何推进,公众抱以强烈期待。

焦点问题之三:经济新常态

2014年5月,习近平同志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新常态”概念。时隔半年,2014年11月9日,习近平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对中国经济新常态进行了全面阐述和解读。

高层对新常态的全面解读,对于各界正确理解和把握新常态的内涵,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如何在战略上应对,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具体实践中,如何处理新常态下遇到的具体问题,如何处理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调结构、有质量发展的关系,仍是各级政府面临的重大挑战。

根据刚刚公布的统计数据,中国GDP以及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在2014年的经济增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显然,这样的局面客观上让人感受到更多的压力。而如何在压力之中看到机遇、抓住机遇,如何在经济新常态中真正找到新的增长动力,必定是今后时刻需要关注的问题。

焦点问题之四:依法治国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中共中央全会第一次专门研究法治建设,同时也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任务、布局进行了全面部署。

十八届四中全会确立的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和行动路线,在2014年党的建设、反腐斗争等实践中都已经有明显表现。例如在司法改革中,2014年堪称司法体制改革破冰之年。其核心是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力,涉及到司法机关设置体制、司法管理体制、司法官员管理体制、经费保障体制等结构性改革。一是法院改革与检察院改革同步推进,试点改革,以点带面。二是探索组建跨行政区划的司法机关、专门性司法机关等。如上海试点设立跨行政区划的法院和检察院,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和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正式挂牌设立。2014年年末,最高人民法院还分别在北京、广州、上海设立了专门的知识产权法院,在深圳、沈阳设立了巡回法庭。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改革开放36年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表明, 法治是转型发展时期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在2015年,依法治国将如何继续深化,人们期待即将召开的“两会”透露出新的信息。

焦点问题之五:全面深化改革

在中国的政治语境中,三中全会几乎成为“改革”的代名词。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社会期盼,2013年12月9日~12日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无疑承载了全社会更多的厚望。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对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自此,改革再出发,全面深化各项改革成为全社会的殷切期待。

2014年,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共召开八次会议,从工作规则、改革重点等方面对改革做出部署。2015年1月30日,中央深改组第九次会议也是深改组2015年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省(自治区、直辖市)纪委书记、副书记提名考察办法(试行)》《中央纪委派驻纪检组组长、副组长提名考察办法(试行)》《中管企业纪委书记、副书记提名考察办法(试行)》。从这些文件可以看出,如果说2014年是改革的总体布局之年,2015年则有望成为各项改革的深化、推进之年。

改革已成当前中国社会的共识。如何将改革落到实处?改革将从哪几个方面切实突破?人们对于改革还有哪些期望和要求?这些疑问和期盼,显然会使“两会”关于改革的话题成为异常引人注目的焦点。

焦点问题之六:简政放权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而从中国目前的现实情况来说,简政放权则是核心中的核心。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门会议上特别强调,要继续推进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寻租”空间,从体制机制上堵塞滋生不正之风的漏洞。李克强总理则提出本届政府任期内要把原有审批事项削减三分之一以上。根据国务院新闻办2014年9月10日发布的数据,国务院已经先后取消下放了7批共632项行政审批事项,另有200项以上的行政审批事项将在2014年底取消下放完成。

简政放权是政府的自我革命。在中国现有的行政机制下,自我削权显然也存在巨大阻力。但近40年改革开放的经验已经证明,“有形之手”伸得过长、过快,对经济发展往往弊大于利。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中,政府如何发挥作用,“有形之手”如何伸以及何时伸,是一个难以绕过、依然未解的大难题。

焦点问题之七: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从历来人们广为关注的问题来看,保障覆盖面、保障待遇水平、保障政策标准的统一、保障的公平性等,是人们意见最多的问题。

2014年2月,国务院正式公布了“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十二五”末,在全国基本实现新农保和城居保制度合并实施,并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衔接。据人社部数据,截止2014年,中国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已达84223万人、59774万人、17043万人、20621万人、17035万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2015年1月,民间呼吁已久的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人员养老金制度并轨正式启动。

中国的社会保障尽管从覆盖面、保障水平以及公平性等方面都有所推进,但总体来说,依然处于低水平。随着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等社会保障问题只会日益紧迫。目前来看,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社会保障覆盖面、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等老问题,虽有所改观但尚缺乏实质性进展,“安全网”虽已建立却难以让人彻底放心,社会保障的改革设计依然稳健有余而突破不足。可以预料,低层次保障的现状会越来越加剧人们的不安全感。不仅是今年“两会”,恐怕在今后一段时期,围绕社会保障的议论和关注都会愈发升温。

焦点问题之八:收入分配

收入分配问题之所以常议常新、经久不衰、广受关注且备受诟病,根本症结在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速度与普通公众的收入增加不相匹配;经济总量虽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区域之间、行业之间以及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弥合并不明显。这些问题虽也早已暴露并得到关注,但缩小差距的实质措施其实并不多。

2014年,这种状况有所改观。2014年5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建立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该联席会议由发改委牵头,包括21个部门和单位,用来加强对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统筹协调。该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意味着收入分配改革有望真正破局。目前能够看到的一个明显变化是,2014年8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央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迈出了实质性一步。尽管到目前为止,这项改革的效果以及进一步的发展尚待观察,但此举显然表明,社会集聚的呼声已受到重视并获得了切实回应。

而另一个明显变化是,养老金并轨正式启动。尽管目前的并轨依然存在双轨痕迹,依然存在遗留问题,但可以判断,收入分配改革已经从踌躇不前向局部突破推进。2015年以及今后一段时期,我们有理由对这项改革抱以更大期待。

焦点问题之九:教育改革

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公布,这是教育改革尤其是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迈出的关键一步。多年来,教育改革举步不前,与社会经济发展严重脱节,集聚了巨大的社会怨气。

从2014年的教育改革步伐来看,考试招生制度、教育公平、随迁子女入学等人们呼吁已久、意见强烈的领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破题,显示出在教育改革领域开始谨慎、小步试水。这自然是一种可喜的变化,但是,从目前的进度来看,显然与人们的期望还存在较大差距。在每年的两会上,教育改革都是一个广受关注、争议巨大的热点问题。年年热议年年难有切实推进,其中问题究竟卡在哪里?期待2015年的两会在教育改革领域能有真正让人振奋的消息。

焦点问题之十:环境治理

雾霾天气、水质恶化、土壤污染……环境问题以其毋容置疑的严峻,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2014年3月,环保部印发了《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基线划定技术指南(试行)》。从2014年7月起,中国所有火电厂开始执行新版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2014年12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对《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进行初审,取消了违法排污50万元罚款的上限;修改《水污染防治法》、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也已列入本届常委会立法规划。

多项环保法规的密集颁布实施,凸显了环境治理的严峻性、紧迫性。某种程度上说,我们对于环境的治理已经起步较晚,而在经济下行的宏观形势下,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大对环境的治理力度,是一个极为严峻的问题。这也是对各级政府提出的重大挑战。

焦点问题之十一: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但是之前大拆大建式的城镇化建设模式,单纯追求GDP而忽略生态承载;刻意于旧貌变新颜而导致山河变色、文化断裂,已被实践证明为绝非健康、可持续的城镇化建设模式。

2014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其“努力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崭新内涵,显示出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广阔空间。2015年2月4日,《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终于面世,江苏、安徽两省以及宁波等62个城市(镇)脱颖而出,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这一方案表明,新型城镇化建设已由规划向试点实施迈出了关键一步。

尽管建设新型城镇化已无异议,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似乎也非常明确,可是旧有的建设思路和建设模式仍然有巨大惯性,在具体实践中,仍然有可能以新型城镇化为名,行大拆大建之实。新型城镇化该如何建设,该如何确保城镇化建设沿着新型城镇化的方向进行,这些问题依然需要不仅在“两会”上,而且在今后的具体实践中保持足够的重视、关注。

焦点问题之十二:外交新战略

有种观点认为:中国奉行多年的“韬光养晦”已经过时,大国崛起以及国际环境的变化,客观上要求中国在外交战略上适时作出调整。而在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以来,我们也能够感觉到在国际交往、周边热点问题处理等方面,中国外交显现出了一些新的动向。对此,外界大体归结为基于经济实力增强而表露的“展示肌肉”,从而引发了新一轮“中国威胁论”。

“韬光养晦”是否已经需要适时调整?在国际局势出现变化,中国周边问题存在一定激化的情况下,中国外交战略将会出现什么样的新动向?对这些问题,估计2015年的“两会”能够透露出某些信息。

从最近中央领导层围绕反腐的一些列讲话所透露的信息来看,反腐倡廉依然会是2015年极为引人注目的工作重点之一

在2015年,依法治国将如何继续深化,人们期待即将召开的“两会”透露出新的信息

简政放权是政府的自我革命。在中国现有的行政机制下,自我削权显然也存在巨大阻力

猜你喜欢
焦点依法治国城镇化
焦点
“两会”焦点
本期焦点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焦点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
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执政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