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瑞明
审批放权红利岂能被“红顶中介”蚕食
文/罗瑞明
随着各级政府部门加速简政放权,一大批审批事项被取消或下放。然而,一些拥有特殊利益关系的“红顶中介”机构却悄然换“马甲”,改“面子”却不改“里子”,从政府手中接过认证、审查、评估、收费等审批权限,蚕食简政放权改革红利。
审批权一批一批不断公布取消,按说办事效率更高,收费相应减少,然而一些地方办事仍然不易,不少收费不减反升。
已经取消的审批权,明的来说,谁也不敢公开让其“死灰复燃”,而暗地里转嫁的办法却不少:可以以政府“不包办”为名,将行政审批权托付给中介;可以以向社会力量买服务为名,让其他社会组织进行承接;而更直接的是,设两块牌子延续,等等。
一些提供服务的中介,特别是握有权力的“红顶中介”,形成了行政审批之外又一道高高的门槛,在职能上已经成了“二部门”“二政府”,诸如审批项目、评估、鉴证、意见书、技术性检查等,首先就得过这一关。由于权力的介入和利益的牵扯,一些“红顶中介”被异化为掠取暴利的工具。“红顶中介”不仅稀释和蚕食着行政审批改革的红利,也让政府的公信力、执行力和美誉度严重受挫,其危害不容小觑。
取消和下放审批权是为了简化程序,提高办事效率,让利于民,而这样的好政策如若被“红顶中介”消化,这不仅是对利好政策的抵制,也是一种变相的谋利。因而,要真正的取消审批权,还得取消“红顶中介”的自量权,放开市场,引进竞争,尤其是对互相勾结者进行严惩,如此好政策才不会被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