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看点

2015-03-16 02:08
中国记者 2015年9期
关键词:副总报业微信

本期看点

版权声明:

若转载本刊文章,请务必注明转载自《中国记者》,包括期数、作者等要素。

王士彬 等难得的经历 宝贵的机会

大国阅兵展示的是军容军威、国家形象,也是传播能力的检验。2015年9月3日的壮观阅兵,具有多个“首创”和“第一次”,有幸承担本次阅兵采访报道任务的记者,很多是有过多次相关经历的资深新闻人。请读者和我们一道通过本期这组特别策划,分享他们独特的感受、经验和体会,分享长期关注相关领域报道学者们的精到研究。

毛振华 等他们“第一时间”、最快速度赶赴现场

“从事故发生的凌晨,我和同事们就奋战在爆炸和救援一线,没有任何防护设备,有人甚至连长袖衣服都没有……但没有一个人退缩。直播、采访、连线、传输素材……彻夜不眠不休。”这是天津港“8·12”特大火灾爆炸事故现场报道的一位天津媒体记者最初几小时发出的微信原文。本刊本期集纳了部分报纸版面,也约写了几篇文章。以助于回味、思考……

石大东“报业+”的实质是“影响力+”

“报业+”首先是“报业”,然后才是“+”;“报业+”的实质是“影响力+”。一份没有影响力的报纸有什么资格做“+”号?谁愿意“+”你?你凭什么去“+”别人,凭什么去“+”别的产业?如何认识并做好“互联网+”下的“报业+”,相信这篇论文会给您些许启示。

程 征 万小广从转型创业者身上“悟”到什么

《中国记者》“对话新媒体”栏目已经刊发与多位近年转型创业的媒体同行的对话访谈,反响一直不错。这些昔日的名编名记,迈出了一步,开始了过程,经受了磨练,收获了该收获的,也失去了注定要失去的。他们的多彩人生,一定会给各位不一样的感悟!

(文 璐)

《中国记者》微信公众号:京原路8号。微信号:zgjzzzs,敬请关注、评论!

前期反馈·编读往来

“京原路8号”推送与评论

2015年5月,绍兴报业传媒集团首席记者袁云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本刊特约请其同事李菲撰写了《一位摄影记者的“三重门”——记全国劳动模范、绍兴报业传媒集团首席记者袁云》一文,讲述新闻界这位新时期劳模工作中的故事。文章经《中国记者》微信公众号“京原路8号”推送后(名为《获“全国劳模”称号的摄影记者是如何工作的?》),在媒体圈引起积极反响。浙江杭州出版集团副总编陈禹安发来反馈说:“任何不投机取巧的成就都配得上人民的敬意。” 河南一位地市报人诚恳表示:“作业、职业、事业,三业是每个人直面的人生答案。袁云这份答卷书写得格外精彩,自己与其相比相差甚远,在今后的人生路上,自己一定以袁云为榜样,不用扬鞭自奋蹄,为新闻事业做贡献。”

同时,本刊微信公众号推送的《<中国记者>对话新媒体——李武:从财经记者到蓝鲸传媒联合创始人的变身》《大众报业集团融合转型实践:报纸订户绑定手机客户端》《深入推进媒体融合,川报集团注意处理好哪些关系?》《转型融合,地方都市报如何再造生存发展之路》《看江西日报传媒集团如何打造正能量、接地气、能盈利的新型主流媒体》等文章,也引起较多关注和讨论,并得到读者热情转发和点赞。

《中国记者》微信公众号:京原路8号。微信号:zgjzzzs,敬请关注!

书籍

《中国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战略》一书出版

由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研究员唐润华牵头负责,新华社新闻研究所国际传播研究室主任文建等多位同志参与,2010年初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战略研究”,已于2014年9月通过并结项。近期,该重大项目研究成果《中国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战略》一书正式由新华出版社出版。

相较于已有的研究成果,本书在关于国际传播及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理论观点、研究方法、数据资料等方面均有所创新,尤其是在中国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方面提出了许多有较强实践指导意义的新观点、新创意以及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会议

第二十一届省市区党报总编辑出版工作研讨会探讨媒体融合最新实践与思考

8月4日,来自全国省市区媒体的60余位嘉宾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交流融合转型及相关新闻实践和思路。内蒙古满洲里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出席开幕式。《江西日报》总编辑任辛、《内蒙古日报》总编辑吴海龙、《解放日报》副总编辑缪毅容、《大众日报》副总编辑王修滋、《河南日报》副总编辑王俊本、《辽宁日报》副总编辑赵辉、《湖北日报》副总编辑韩少林等代表发言。《新闻战线》《中国记者》负责人应邀与会。会议由内蒙古日报社主办,满洲里市委市政府协办。会议决定,2016年会议由陕西日报社主办。

猜你喜欢
副总报业微信
老乡
微信
Law Offices of Scott Warmuth
别把奖励一次用完
微信
微信
大数据时代的报业出版
找个台阶给上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