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安放的幸福
——鲁迅《幸福的家庭》探析

2015-03-16 10:46安徽大学文学院合肥230601
名作欣赏 2015年17期
关键词:家庭幸福主妇夫妻

⊙张 蕾[安徽大学文学院, 合肥 230601]

无处安放的幸福
——鲁迅《幸福的家庭》探析

⊙张 蕾[安徽大学文学院, 合肥 230601]

在鲁迅为数不多的描写婚姻家庭问题的小说中,《幸福的家庭》受到的关注明显少于《伤逝》,鲁迅以《幸福的家庭》为题却写了家庭的不幸,对青年知识分子婚姻恋爱、家庭生活等一些问题进行了发人深省的思考,值得我们重视。

一、《幸福的家庭》的不幸之处

《幸福的家庭》向我们呈现了两个家庭:一个是青年作家所生存的现实的家庭,另一个是作家所构建的虚拟的家庭。虽然这两个家庭的差距遥不可及,但它们有一个共同之处——都是不幸的。

1.矛盾重重的现实家庭作为一名有理想、有追求的作家,为了生存,为了捞几文稿费,不得不去“硬写”一篇作品,用铁和石敲出星星石火来照亮他黑暗的生活。在创作过程中,青年作家一次次地被现实生活所打扰,不仅反映了青年作家创造“幸福的家庭”的不可能,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了家庭的不幸。他在创作的时候饿着肚子,他的妻子在柴米油盐这样的小事上也要来找他商议。由于物质上的不富裕,他们必须在任何小事上斤斤计较,他就这样不断地在作品与现实之间来回地游走徘徊,他根本无法专心地去建构他的小说。生活不仅有物质方面的要求,还需要精神方面的支撑,精神上的不幸比物质上的不幸更让人为之震颤。

青年作家在精神方面的不幸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他放弃了自己对真艺术真作家的追求,为现实的窘迫而低头,为迎合大众而进行创作,这种创作动机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本身就是一种不幸。其二,在创作过程中,他并没有真正投身于他的纸笔之中,在为小说设置具体场景时,他的不确定、他的敷衍了事在他的创作过程中随处可见。青年作家完全是根据他人的看法去设定他小说中的情景,这不仅是他自身文字储备、文学修养的不足,更是他精神贫乏的表现。

2.表里不一的虚构家庭与青年作家现实的家庭相比,他小说中构建的家庭看起来很幸福。他们的房子宽绰,他们有各自的生活空间,他们尊重彼此、相敬如宾。但这些只是表面现象,其不幸的真正原因是这个家庭光彩亮丽的外表背后的虚伪。正如文中所说:“家庭中自然是两夫妇,就是主人和主妇,自由结婚的。他们订有四十多条条约,非常详细,所以非常平等,十分自由。”①夫妇结婚的自由性不是看各自对于爱情婚姻的自主选择,而是因为他们订有的四十多条条约,读来让人哭笑不得。这对夫妻优美高尚、很爱文艺,他们最爱看的是《理想之良人》,因为大学教授也称赞这本书,所以他们肯定也爱看。他们吃的是中国菜,因为西洋人说中国菜最进步、最好吃、最合于卫生,这些字句让人看到的满是虚伪,他们的优美高尚却一点也看不出来。他们相敬如宾,哪怕是在吃饭的时候,都这么恭维,“My dear,please.”“Please you eat first,my dear.”“On,no,please you.”②让人觉得他们完全没有一对夫妻的样子,反而像是两个第一次见面的陌生人。这些场景看起来好像完美无瑕,但是却看不到一丝生活的气息,他们最大的不幸也正源于此。

这个家庭虽然是青年作家创作未果的一个虚构物,但事实上在小说中它却是和青年作家的家庭相对立而存在的。虽然青年作家决定创作它时是迫不得已的,但是青年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却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对于幸福家庭的期望灌输进去。青年作家认为自己的家庭狭小拥挤,所以这个虚构的幸福家庭必须有一个宽绰的房子。青年作家认为自己的主妇已经完全变成了一个为了生活而斤斤计较的市井女人,她总是为了木柴、白菜等生活琐事而打扰他的创作,所以他创建的这个家庭里的主妇必须和主人一样优雅高尚,她从不因生活琐事而烦扰主人,而是一个乐于敲门和主人谈文艺的知书达理的女士……但是,这个幸福的家庭最后却破产了,青年作家也在创作中发现了自己的幸福观并不具有可行性,它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太大了,这冰冷的一盆水终于把青年作家从他自己编织的“幸福”的美梦中泼醒,让他连从创作中寻找对现实的安慰都实现不了,从而让他变得更加不幸。

二、达成家庭幸福的条件是什么

鲁迅先生写这篇小说的目的是让读者以小见大,从中体味出深层次的东西。一个没有恋爱自由、婚姻自由而组建的家庭是不幸的,一个由自由恋爱、自由结婚而经营起来的家庭也不一定是幸福的。正如“五四”时期许多青年知识分子对于家庭的构想一样,他们以为只要他们彼此相爱,就能冲破一切阻碍,那么他们的家庭也必然是幸福的。但是残酷的现实却狠狠地给了他们一巴掌。组成一个家庭容易,经营一个家庭却非常困难,想要家庭变得幸福所要达成的条件更加复杂而多样。

1.达成家庭幸福的外部条件其一,一个幸福的家庭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大环境。青年作家在构建“幸福的家庭”的时候,他首先考虑的就是安置地的问题,“他想:‘北京?不行,死气沉沉……江苏浙江天天防要开战;福建更无须。四川,广东?都正在打……”③大环境的和平稳定决定着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生活质量,决定着人们的生活能否平稳地进行,所以说大环境是一个幸福的家庭所需的一个重要的外部条件。其二,一个幸福的家庭要具有一个较好的物质条件,最起码要能满足全家人基本的衣食住行。试问如果一个家庭连最起码的吃、穿都满足不了,那还谈何幸福?《幸福的家庭》中青年作家的家庭之所以不幸,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物质条件太差,无论是青年作家违背自己的意愿去“硬写”文章、主妇蓬头垢面地为生活而打算,还是三岁的女儿因为打翻油灯遭到母亲的打骂,这一切都跟物质条件的不足脱不了干系。物质条件是一个家庭的基础;只有衣食得到了满足,人们才会有精神方面等高层次的追求;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2.达成家庭幸福的内部条件当然,正如我们耳熟能详的马克思主义所说:“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占支配地位,对事物起决定作用的矛盾。非根本矛盾、次要矛盾是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④上面我们所说的达成家庭幸福的两个外部条件就是非根本矛盾、次要矛盾;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决定其是否幸福的关键在于内部矛盾,即组成家庭的两夫妻之间的关系,只有他们相处融洽了,这个家庭才是幸福的。下面我们就来剖析一下达成家庭幸福的内部条件,当然,这些条件不是选择性地达到就可以的,它们是必须要同时兼备的。

其一,两夫妻之间自由恋爱、自由结婚,这是达到家庭幸福的前提条件。只有夫妻两人是自由恋爱、自由结婚的,他们才有强烈地意愿要和对方在一起,他们才会抱着满心的期待和向往去积极地构建属于他们自己的家庭。这种积极主动的意愿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只有他们愿意去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他们才有可能把自己的意愿付诸行动。文本中青年作家和他的妻子就是自由恋爱、自由结婚的,他们五年前冲破阻碍走到一起,抱着对婚姻家庭的美好愿望结婚生子。虽然他们在结婚后并没有他们之前预想的那么幸福,但是其不幸的原因不在这,而是因为在相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其二,夫妻双方要有责任感。一旦步入生活的漩涡,一切都会慢慢地回归平庸,这时就要求夫妻双方要具有责任感。面对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夫妻双方特别是男方不应该像《伤逝》中的涓生一样那么自私地选择逃避和退出,而应该像个男人一样主动地挑起生活的大梁,直视这种落差。当然,这种责任感女方也应该具备,因为一个家庭的经营不是只依靠一方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

其三,夫妻双方要善于沟通。良好的沟通是一个家庭稳定和谐的堡垒。在家庭生活中,夫妻双方肯定都各自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就会慢慢地变成两个人之间的一种隔阂,两个人的关系也会慢慢疏远,而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就必须沟通。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不尽相同,他或她选择怎么做一件事肯定有自己的原因。如果缺少沟通,就无法调解日常生活中的矛盾,更加不能相互学习、互相改进。小说中青年作家和他的妻子除了商议生活上的开支以外,并没有什么过多的交流和沟通,但他们对对方都有不满之处。青年作家觉得他的妻子已经被生活打磨成了一个市井妇女,他甚至惧怕她那阴凄凄的眼神,而主妇对于青年作家的冷漠也失望至极。他们对彼此不满,但他们谁也不主动和对方交流。试想这些日益堆积的问题对于他们的家庭能有什么好处呢?

其四,夫妻双方要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夫妻之间避免不了会出现问题。当问题越来越严重时,他们之间可能就会对婚姻、家庭感到失望;这时他们需要的就是信任:信任彼此,信任家庭。一位对婚姻家庭颇有研究的人曾说过:“夫妇之间的连接,在本质上是脆弱的,而情感上的相互依赖和支持,却变成夫妇所以长久在一起的缘由。”⑤一旦任何一方对对方产生了质疑,他们的家庭就会出现裂缝。青年作家就缺少对他妻子、对他们家庭的信任,现实的诸多不顺让他埋怨他的妻子和家庭;如果他对妻子和家庭能多一份信任、他和妻子彼此能多一份支持,那么他的家庭肯定会幸福一些。

想要经营一个幸福的家庭实属不易,它不仅需要外部环境的安稳、物质条件的充足,更需要家庭中两夫妻的融洽相处,他们必须自由地选择对方、具有责任感、乐于沟通、相互信任和支持。这就是《幸福的家庭》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①②③ 钱理群、王得后选编:《鲁迅小说》,浙江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第167页,第170页,第167页。

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45页。

⑤ 薇薇夫人:《婚姻家庭中的困惑》,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9年版,第61页。

作 者:张蕾,安徽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编 辑:张晴 E-mail:zqmz0601@163.com

猜你喜欢
家庭幸福主妇夫妻
不做闲置主妇
我的快乐
幸福一家人
80后小夫妻
80后小夫妻
80后小夫妻
俏主妇的笃定 把生活过成诗
长相思·和谐社会颂
高不可攀
主妇与保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