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外科患者围术期心理护理效果研究*

2015-03-15 06:47:26曾维清罗亚利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5年5期
关键词:肝胆围术外科

曾维清,罗亚利,梁 红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1.肝胆外科;2.手术室;3.消化内科 402760)



肝胆外科患者围术期心理护理效果研究*

曾维清1,罗亚利2△,梁 红3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1.肝胆外科;2.手术室;3.消化内科 402760)

目的 探讨围术期心理护理对肝胆外科疾病的效果,总结心理护理经验。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璧山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择期肝胆手术患者80例,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全程给予心理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焦虑抑郁心理改善情况、对护理的满意度及预后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手术和住院时间缩短、出血量减少、术后恢复进食更快,焦虑和抑郁心理明显改善,对护理的满意度更高,且随访未发现复发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能显著改善肝胆手术的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肝胆手术; 围术期; 心理护理

肝胆外科疾病常发病缓慢、病程长,病情复杂、严重且迁延不愈,患者年龄偏高,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较高[1]。因此,患者常出现消极情绪,心理负担较重。临床护理工作中,在做好基础护理工作的同时,排除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对增强手术效果,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2]。作者就肝胆外科患者围术期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经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择期肝胆手术患者80例,其中男49例,女31例;年龄16~68岁,平均(43.5±7.8)岁;小学文化9例,初中42例,高中及以上29例。所有患者均排除既往心理疾病或精神病史。按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及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病情特点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同时鼓励家属多给予家庭支持。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全程贯彻心理护理,及时排除患者的消极情绪。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恢复进食时间、住院时间;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负面情绪评分;调查两组患者对围术期护理的满意度,总满意度=(很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患者总例数×100%;随访调查两组患者预后情况。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一般情况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比较±s)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DS和SAS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DS和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的SDS和SAS评分较护理前无明显改变(P>0.05),提示该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无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的SDS和SAS评分较护理前均降低,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该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明显改善。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DS和SAS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2.3 两组患者对围术期护理的满意度比较 所有患者出院前均填写了有效的调查问卷,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对围术期护理满意度比较[n(%)]

2.4 两组患者预后随访情况比较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观察组未发现复发病例,对照组局部复发3例(7.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肝胆外科疾病常并发多种脏器损伤,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的风险较高。因此,患者心理负担较重,常出现消极情绪,容易产生抑郁、焦虑及恐惧等心理[1]。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做好基础护理工作的同时,排除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对增强手术效果、改善预后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2-3]。

本研究中,观察组40例患者在整个围术期全程给予心理护理,结果显示:与常规护理方案相比,心理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手术配合情况,使手术和住院时间缩短、出血量减少、术后恢复更快;并且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心理;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疗效,降低随访过程中疾病的复发率。在给予心理护理的过程中,主要的经验体会如下:(1)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提高护理效果的基础。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主动帮助患者熟悉医院环境,并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性格特点、文化背景及生活习惯等,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心理支持,让患者熟悉自身病情和治疗方案,做到心中有数,从而缓解对疾病或手术的恐惧,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和护理[4]。鼓励患者与其他病友及医生、护士多沟通,相互鼓励,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患者的疑虑,使患者能够信任医护人员,以利于更好地配合后续的治疗[5]。(2)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相结合效果相得益彰。由于受到疾病的困扰,患者通常容易产生消极情绪,也容易出现焦虑、恐惧心理[6]。作为医护人员,应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准确把握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特点,耐心地做好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工作;向患者详细讲解病情和疾病相关的知识,解释治疗的方案和该治疗方案的目的、意义、必要性及可能取得的治疗效果;同时也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手术治疗的风险、可能的并发症及手术前后相关的注意事项,让患者做到心中有数,充分了解疾病康复的知识,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消除内心的焦虑、恐惧心理[7]。同时,向患者介绍为其执行手术的小组成员及他们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成功经历,鼓励患者有任何疑虑可与医生进行沟通交流,增强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感,使其以更乐观的心态配合手术治疗,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8]。(3)启发家庭的支持作用意义重大。家庭的支持不仅可以帮助患者照顾其生活起居,还能给予患者精神支持,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减轻心理负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9-10]。因此,医护人员应主动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同时积极地对家属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在给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护理的同时,尽量要求家属陪同学习,并且启发家属认识到家庭支持对患者病情康复的重要作用,增强家属对疾病的了解,提高其配合护理的能力,最终让家属能够积极主动地鼓励患者、帮助患者,共同提高治疗效果[11-12]。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能明显提高肝胆手术的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在临床护理中引起重视。

[1]牛桂红.肝胆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2):146-147.

[2]吴建中,张爱萍,李静.全程个体化心理干预对脾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焦虑抑郁影响的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2):92-94.

[3]何红.肝胆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干预[J].北方药学,2013,10(8):156-157.

[4]覃国程.人性化护理在普外科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0):26-27.

[5]王霞.老年肝胆疾病手术患者术前心理护理方法探讨[J].健康大视野,2013,21(2):258.

[6]周秀英,罗玉芬.心理护理对胆囊微创手术患者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6):4270-4271.

[7]李晓聪,林芝,余微萍.心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和焦虑的影响[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2,24(2):156-158.

[8]李琳,侯小娟,张林颖,等.个体化心理干预对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8):900-902.

[9]曾莉.心理干预对肝胆管结石手术患者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2,2(18):93-94.

[10]余立群.心理护理对普外科术前焦虑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2):247-248.

[11]钟敏.心理护理在普外科择期手术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2):90-91.

[12]邵静艳.肝胆外科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J].心理医生:下半月版,2012,7(10):251-252.

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2013-2-265)。

10.3969/j.issn.1672-9455.2015.05.050

B

1672-9455(2015)05-0698-03

2014-08-11

2014-10-12)

△通讯作者,E-mail:124540577@qq.com。

猜你喜欢
肝胆围术外科
骨外科知多少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医学新知(2019年4期)2020-01-02 11:04:08
围术期血液管理新进展
β受体阻滞剂在围术期高血压中的应用
扁平足的外科治疗进展
多处肝切除术在复杂肝胆管结石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