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复旦大学图书馆 上海 200433)
浅析RFID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
——以复旦大学图书馆实施RFID为例
王丹
(复旦大学图书馆 上海 200433)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RFID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RFID技术与图书馆结合,可实现馆藏管理的优化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也是图书馆服务理念提升转变的重要技术手段。
RFID技术 复旦大学图书馆 应用
RFID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已经有十余年的历史。在全球范围内,目前已经有五千多所图书馆使用RFID技术,并且每年的使用量呈现激增趋势。
在美国,率先选择使用RFID技术的图书馆是中小型图书馆,许多大型图书馆如国会图书馆、纽约公共图书馆等也随之引入RFID技术。到2010年,美国已有三百多家图书馆装备了 RFID系统。欧洲国家对RFID在图书馆的应用上也有着广泛的研究和实践。英国图书馆的RFID应用仅次于美国。瑞士、荷兰、丹麦、瑞典等国家的图书馆也已经基本普及了RFID技术[1]。从2002年开始,澳大利亚很多公共图书馆和中小学图书馆开始应用RFID系统。日本图书馆在RFID的应用上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其在RFID标签使用数量上远远超过其他国家。
相较于国外图书馆,我国图书馆行业使用RFID技术较晚,由于成本等因素的制约而发展相对缓慢,但是近几年由于RFID标签成本相对降低,国内图书馆RFID应用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图书馆开始重视RFID技术的应用。
2.1 我馆应用RFID的现状
复旦大学图书馆RFID项目开始于2012年,经过一段时间的策划和筹备,通过技术讨论、调研测试、试点推进等,全馆现已大部分实施RFID技术。我馆有五个分馆组成即文科馆、理科馆、医科馆、江湾馆和张江馆,具体实施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复旦大学图书馆各分馆实施RFID情况
根据我馆RFID实施情况,对读者进行服务满意度调查,具体反馈如下表所示:
表2 复旦大学图书馆实施RFID的满意度调查
2.2 RFID技术在我馆发挥的优势
我馆对馆藏图书进行大规模RFID加工注册,这为馆员和读者都带来很大的便利,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2.2.1 简化图书借还流程
以往的借还书流程需要馆员打开每本图书扉页找到条码后,再逐本进行扫描和消磁,才能完成借还书的操作,无论在借还效率还是馆员工作量方面,其效率都比较低。使用RFID电子标签后,只要在读码器可识别的距离范围内,标签读码器可以非接触式读取信息,免去了上磁、消磁工作。馆内安放的自助借还机,也大大提升了服务水平。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馆自助借还书设备,对读者而言,可以通过网络系统查找到图书所在架号,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图书,自行办理图书借阅和归还手续等,给读者带来极大便利;对图书馆而言,可以重新调整节省下来的人力资源,使馆员有更加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新技术,进行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从传统的管理工作转向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或者其他增值服务,提升整个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2.2.2 强化馆藏图书的定位管理
传统意义上,图书馆馆员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整理乱架、错架的图书,并对图书进行分类和上架,工作量和工作强度比较大。而采用RFID技术,只需将手持读码器放在书架前,就可以读取图书电子标签的相关信息,通过标签信息对图书进行精确定位。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馆系统,可以减少图书馆员的机械性劳动,馆员在整架过程中就可以借助手持读码器及时发现乱架的图书信息,使排架、整架和图书盘点工作变得轻松、快捷,强化了图书馆图书的定位管理工作。
2.2.3 延长图书借还服务时间
与传统的人工借阅方式比较,自助借还设备全面延长了借还书的服务时间,不再受限于人工在岗服务的时间。同时,在借阅高峰期间避免排队现象,提升了服务效率。由于高等院校的特点,图书馆连续开放更有利于高校读者的借阅使用,实现了开馆期间连续提供借阅服务,更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的作用。
2.2.4 批量采集、处理图书数据
RFID设备可以批量读取图书的条码信息,同时对多本甚至十几本书进行读取和识别,通过RFID通用平台修改Aleph系统的图书数据,实现批量数据的统计和修改等,大幅度提升了对图书数据操作的效率和读者接待能力。
2.2.5 自助设备的外借比例增加
实施RFID技术后,通过自助借还设备而产生的外借量大幅提升,读者更喜欢便捷的自助借还,免去排队的时间,同时可以现场自助查询个人借阅信息以及图书外借状态等。据统计,我馆自助外借设备的外借量占馆内总外借量的97%。
3.1 出现的问题
RFID技术在我馆的实施应用中也遇到了不少现实问题。虽然图书馆可利用RFID技术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但针对图书馆这一特定领域的特定需求,RFID技术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将有助于RFID技术在图书馆领域深入的推广和更好的应用。
3.1.1 系统集成问题
由于我馆在实施RFID过程中采取分阶段实施的策略,各阶段采用投标机制选择性价比较高的厂商设备,因此,不同阶段可能采用不同厂商的RFID设备。目前,各厂商的RFID电子标签存储数据模型不一致、业务逻辑不同及终端设备访问接口不开放等因素,厂商之间的设备无法兼容接入,因而,供应商提供的RFID管理系统缺乏兼容性、开放性和扩展性。若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就需要一个能整合各种供应商设备和系统的通用软件平台,目前,国内外在这方面均没有成熟可行的解决方案。
3.1.2 机器辅助顺架的可持续问题
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定位原理是通过RFID图书标签和RFID层架标签关联的方式,精确定位图书在书库中的位置。通过定期的机器辅助顺架、盘点能快速发现错架图书和未在架图书,相比人工清点和校架具有高效、精准的优势,但是,为了确保导航服务的实时性、准确性,需要根据图书利用情况投入一定的人力来完成顺架工作。机器辅助顺架的正常进行,与机器性能、顺架软件功能和人员操作熟练程度密切相关。在人力资源紧张的情况下,这项工作的实施将难以持续。
3.1.3 多厂商协调成本高
我馆RFID应用环境中,软硬件分别来自不同的RFID供应商和系统集成商。此时,需要本馆的技术人员充分了解各家软硬件情况,运行过程中一旦出现较复杂的问题应及时分析各方日志,并在几家厂商之间进行反复沟通、协调,相对成本较高。
3.2采取的解决对策
面对RFID技术在图书馆领域应用而产生的问题,只有针对性地解决存在的问题,才能把RFID技术完美地应用到图书馆领域。
3.2.1 系统集成方案
由于在实施RFID项目的前期调研阶段已意识到按照供应商提供的解决方案会使我们的后续应用、开发、维护和推广陷于被动。因此,通过调研和分析,提出开发“RFID通用管理和服务平台”以取代供应商提供的解决方案。RFID通用管理和服务平台具有开放性、自助性和通用性,很好地击破了RFID服务拓展的壁垒。该通用平台封装核心业务逻辑,如实现标签注册、图书定位计算、自助借还交互等功能,同时对核心数据拥有完整的控制权。主流RFID厂商的软件和硬件设备通过应用接口,接入该通用平台,不仅实现各项功能,而且支持与主流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实现无缝衔接。启用RFID通用平台后,图书馆的RFID应用环境分为三部分:终端应用、RFID通用平台、图书馆现有的信息化系统,如图1所示:
图1 图书馆RFID应用体系架构
RFID通用平台的启用可减少对特定RFID厂商的依赖性,并可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对硬件供应商提出关键部件的类型要求。同时,可通过通用平台自助拓展更多创新服务功能,为读者和图书管理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
3.2.2 重新评估图书定位和顺架需求
试点期间,我馆采用首本书定位的方式对图书精确定位到书架的层格。在未来的实施和运行中,考虑将图书定位单位扩大到书架的列或面,在一定程度上将会降低机器辅助顺架的频率和校对的强度,更好地为读者提供图书位置导航的创新服务。
3.2.3 创造多家RFID厂商良性竞争环境
我馆RFID通用平台的启用,在技术层面实现了多家厂商的无缝接入,同时也尽可能保留了各厂商软硬件系统和设备的特色,给各厂商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公平、开放的平台。基于该平台,我馆与各厂商建立互利、共赢的长期合作关系,鼓励他们改进技术、提升服务,创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及成功用户案例。
在物联网浪潮的推动下,RFID技术是图书馆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是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要求。与RFID技术的融合,将会为我馆发掘出其潜在功能并创新出其高级应用,这不仅提升了我馆的行业水平,也为馆里完善服务体系、改善服务形象、提高服务质量和开展创新性服务创造出巨大的效益。
1 李璐.基于RFID图书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上海:上海海洋大学,2014.
王 丹,女,复旦大学图书馆助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