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专 , 林 冰 , 袁竹青 , 王 静
(1.河南神马尼龙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河南 平顶山 467013 ; 2.河南省化工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 河南 郑州 450052)
•分析测试•
电荷转移分光光度法测定琥乙红霉素
王红专1, 林冰1, 袁竹青2, 王静2
(1.河南神马尼龙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河南 平顶山467013 ; 2.河南省化工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 河南 郑州450052)
摘要:利用琥乙红霉素与中性红在乙醇介质中发生电荷转移反应,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琥乙红霉素含量的方法。考察了溶剂种类、中性红用量、荷移反应时间和温度对对吸光度的影响,并与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了对比。经产品中琥乙红霉素含量的测定实验表明,电荷转移络合物在波长463 nm处有最大吸收峰,检出限与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23 g/mL和1.38%,加标回收率为98.2%和101.5%,完全满足生产中琥乙红霉素含量的快速检测。
关键词:琥乙红霉素 ; 中性红 ; 分光光度法 ; 电荷转移反应
琥乙红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广谱抗生素,对葡萄球菌属、各组链球菌及革兰氏阳性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具有疗效迅速、使用安全、吸收好的特点。药典上测定琥乙红霉素含量的方法是微生物鉴定法[1],该方法分析操作过程繁琐,不适合生产中的在线检测。文献报道的分析测定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2]、电位分析法[3]、毛细管电泳法[4]以及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5]等,这些方法虽然各有秋千,但分析操作周期较长,不利于生产应用。研究制定简便、快捷、准确、重复性好的琥乙红霉素检测方法,对生产工艺过程和产品质量的控制,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1技术原理
电荷转移是指正离子与中性原子碰撞时发生的电荷转移过程。电荷转移络合物是指一类由富有电子和缺少电子的两种分子形成的络合物。琥乙红霉素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是一种富电子物质,可以作为电子供给体;中性红是碱性吩嗪染料,在水溶液中离解出阳离子,属于缺电子物质,二者可以发生电荷转移反应,且在溶液中形成稳定的1∶1型络合物,荷移反应式如下:
2实验仪器和试剂
UV-2550 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分光公司);Agilent1260LC 高效液相色谱 (美国安捷伦公司);DF-101S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河南予华仪器有限公司)。
配制0.5 g/L琥乙红霉素(山东西亚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的乙醇溶液:准确称取琥乙红霉素标准品0.050 0 g,加适量无水乙醇全部溶解后,转移入100 mL容量瓶中,摇匀定容。
配制1.0×10-3mol/L中性红(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溶液:准确称取中性红0.072 2 g,加水溶解后,定容至250 mL容量瓶中。
甲醇、无水乙醇、乙二醇、丙酮、正丁醇、正丙醇、异丙醇均为分析纯,实验用水为二次蒸馏水。
移取适量琥乙红霉素工作溶液于25 mL容量瓶中,依次加入中性红溶液1.80 mL,用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于25 ℃条件下反应10 min,置于1 cm比色皿中,并以试剂空白为参比,用UV-2550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350~650 nm范围内进行光谱扫描,测定络合物的吸光度,绘制吸收光谱图。
由图1可知,琥乙红霉素+乙醇溶液在350~650 nm范围内没有吸收峰;中性红+乙醇溶液的最大吸收峰波长为524 nm;由于在中性红+乙醇溶液中加入了琥乙红霉素,溶液在524 nm处的吸光度降低,最大吸收峰消失,而中性红+琥乙红霉素+乙醇溶液在463 nm处出现一个新的最大吸收峰,最大吸收峰波长发生位移61 nm,说明中性红和琥乙红霉素发生了电荷转移反应并生成一种新络合物。通常采用最大吸收峰波长作为测定波长,此时试剂的干扰最小,故选取463 nm作为测定波长。
0.琥乙红霉素+乙醇 1.中性红+乙醇
3溶剂的选择
按照操作方法配制溶液。选用蒸馏水、甲醇、无水乙醇、乙二醇、丙酮、正丁醇、正丙醇、异丙醇为溶剂,考察溶剂对体系吸光度的影响,如表1所示。结果表明,体系中加入酸、碱或缓冲溶液,会使荷移反应灵敏度大大下降;乙醇和甲醇作为溶剂效果最好,由于甲醇毒性较大,故选用乙醇作为反应溶剂。
表1 不同溶剂对荷移配合物形成的影响
4中性红用量的影响
按照操作方法配制溶液,中性红用量从1.00~2.50 mL逐渐增加,考察中性红用量对体系吸光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中性红用量的增加,体系的吸光度呈现先增后降的抛物线形,当中性红的用量为1.80 mL时,体系吸光度最大。
5反应时间和温度的影响
按照操作方法配制溶液,通过改变反应时间,考察反应时间对溶液吸光度的影响。当反应时间为10 min时溶液吸光度达到最大值,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到8 h溶液的吸光度基本保持不变,选择最佳反应时间为10 min。通过改变反应温度,考察反应温度对溶液吸光度的影响。当反应温度为25 ℃时,溶液吸光度最大,随着温度的增加,荷移络合物的稳定性降低,溶液的吸光度有所降低,选择最佳反应温度为25 ℃。
6检出限及精密度的测定
按照操作方法配制不同含量的琥乙红霉素标准溶液,用UV-2550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所得到的“琥乙红霉素—吸光度”标准曲线表明,琥乙红霉素的浓度在3.0~92.0 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同时平行测定试剂空白溶液和琥乙红霉素的含量为20 kg/L的荷移反应溶液的吸光度,根据测定值的标准偏差与“琥乙红霉素—吸光度”标准曲线的拟合度,得到溶液中琥乙红霉素检测限为1.23 kg/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38%。
7产品中琥乙红霉素含量测定
样品1:琥乙红霉素的片剂2片(标示量为125 mg/片)。样品2:琥乙红霉素的颗粒2袋(标示量为100 mg/袋)。分别样品研成粉末,并准确称取相当于原药50 mg的量,用无水乙醇充分溶解后,经过滤、无水乙醇洗涤,取滤液定容于100 mL容量瓶中。两种溶液各取1 mL,分别按照操作方法配制溶液, 用UV-2550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两个样品中琥乙红霉素的含量。同时用标准物加入法,进行回收率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样品中琥乙红霉素的测定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用UV-2550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琥乙红霉素的含量,其结果基本一致,标准物回收率和相对偏差值均<1.5%。
8结论
电荷转移分光光度法测定产品中琥乙红霉素的含量,与微生物鉴定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电位分析、毛细管电泳法以及流动注射化学发光等相比,具有方便、快捷等特点,适用于生产中在线琥乙红霉素含量的快速测定。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801.
[2]关日晴.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琥乙红霉素[J].中国药品标准,2002,3(3):161-162.
[3]姚秉华,陈金云,白映平, 等.利君沙有效成分琥乙红霉素的电位分析法测定[J].中国医学杂志,2005,25(12):1537-1539.
[4]翟海云,杨冰仪,吴燕红等.毛细管电泳法快速测定琥乙红霉素的含量[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7,19(4):437- 440.
[5]张社争,马红燕.流动注射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琥乙红霉素[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7,43(5):345-347.
农药环保标准体系加快建立
随着百草枯水剂在国内销售和使用期限的临近,以及国内新环保法的出台实施,国内农药生产企业普遍感到压力山大。为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农药行业正在加紧建立适合行业情况的标准体系。
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农药行业已经步入调整期。环境安全问题正在成为影响农药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些农药品种在安全性上存在着一定缺陷,使用受到削减和限制。以百草枯为例,虽然我国对其定性为“中等毒性”,但多年调查研究表明,百草枯对人体健康存在严重危害,中毒事件多发,其安全问题引起世界各国关注。我国已经明确要求从2016年7月1日起停止百草枯水剂的销售和使用。受此影响,再加上本身的产能过剩、创新能力弱等问题,百草枯行业陷入了窘境。
同时,由于农药上游产品中间体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污染物,目前发达国家已将产能转移至发展中国家和
不发达国家。国内多数生产企业的共性问题是:上游产品生产工艺落后,含大量氰化物的污水未能真正回收利用;污水处理成本和水平差异很大。
为提高行业环保水平和国家监管效果,农药行业正在制定一系列环保标准。据孙叔宝介绍,国内原有的《综合废水排放标准》指标与农药工业废水排放实际情况相距甚远,可执行性较差,因而出现“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情况。为此,中国农药工业协会正在加紧制定《农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农药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两个农药行业重要环保标准,今年内将完稿并公开征求意见;《草甘膦原药》、《草甘膦水剂》、《草甘膦粒(粉)剂》三个国家标准将完稿上报;《草甘膦副产工业盐》等三个相关产品标准也将陆续成稿。适合行业情况的标准体系的形成,将有助于国家监管,环保区域差别以及市场乱象有望逐步改善。
作者简介:王红专(1973- ),男,高级工程师,从事企业技术开发工作,电话:(0375)7066857;联系人: 王静 (1977- ),女,从事化工技术管理工作, 电话:15803845966。
收稿日期:2015-03-15
中图分类号:O65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3467(2015)06-005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