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娟
(江苏大学管理学院,江苏 镇江 212013)
综观中国大学生创业实情,成功率仅在1%左右,探究其根源,原始动力问题仍是关键,即大学生自身创业动机的不明晰、不坚定。因此,深入研究大学生创业动机的结构、影响因素对推进创业教育、引导成功创业意义重大。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专注于创业全过程研究,更关注实证研究方法[1]。学者普遍将创业动机作为创业的内在驱动力[2],并且形成了几种典型理论,分别是推动理论、拉动理论,以及顾桥、梁东等提出的简单动机理论和复杂动机理论。在创业动机结构方面,重在对动机本身结构多个维度的探索性分析[3-4]。
国外研究成果共同反映了一个问题:大学生中很少由于对当前工作状态不满意而去开展生存型创业,很多情况下是由于个体特质发挥需要,或者发现创业机会并为之吸引,从而走上发展型创业的道路[5]。相比之下,国内学者基于中国情景研究,主要从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研究生存型和发展型创业动机:经典的成果如高日光认为内在创业动机水平较高,外在创业动机水平较低[6];肖璐认为网络差异对大学生的生存型创业动机有负向作用,而与发展型创业动机产生正相关[7]。总体而言,国内众多学者更加关注创业动机结构,对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甚少,仅有成果主要侧重于某一因素对创业动机的影响,缺乏多维度因素对创业动机的系统实证分析,且观点差异性较大。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研究大学生创业动机需要将其放置到创业生态系统中加以研究,可针对在校和毕业两年内的大学生创业者,通过采集鲜活的样本数据,多维度系统测量创业动机的影响因素,挖掘大学生创业动机形成和影响机理。
在创业动机结构模型方面,以Kuratko、Hornsby 和Naffziger 的四因素模型为基础,吸取曾照英的创业者动机二维模型(事业成就型和生存需求型),根据创业动机动态演进规律,采用张凯竣的最新研究成果(创业动机另一重要因素——责任动机)。在创业动机影响因素方面,吸收国外经典研究成果以及国内研究[8],提出大学生创业动机影响因素概念模型(见图1)。
图1 大学生创业动机影响因素关系模型
(1)个性特征与创业动机关系。Shaneetal(2003)、Whetton 等(1998)研究认为:创业者决策制定必然受到个性特征的影响。Boyd 和Vozikis(1994)、Shaneetal (2003)提出,由于创业过程一直会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因素,自我效能感就尤为重要。由此提出假设1:个性特征越强,生存需求动机越强烈(假设1 -1)、成就事业动机越强烈(假设1 -2)、责任承担动机越强烈(假设1 -3)。
(2)创业能力与创业动机关系。Boyatzis(1982)提出的“能力理论”认为:创业者人格特质、知识技能以及创业能力等因素的综合结果,才使得其能够胜任工作角色或实现任务绩效,并且能力在其中起到决定性作用[9]。由此提出假设2:创业能力越强,生存需求动机越强烈(假设2 -1)、成就事业动机越强烈(假设2 -2)、责任承担动机越强烈(假设2 -3)。
(3)创业环境与创业动机关系。Suzuki、Kim等认为,创业动机是环境和个体两类变量的共同产物[10]。Hudson 和 Schroedcr (1984)以 及 Chen(1998)均指出高校教育与持续发展的企业间联系;van Praag 和Versloot、Gohmann[11]认为国家经济政策对创业活动有影响;Djankov、Miguel 等[12]认为家庭及周边环境对机会型和生存型创业有影响。由此提出假设3:创业环境氛围越浓厚,生存需求动机越强烈(假设3 -1)、成就事业动机越强烈(假设3-2)、责任承担动机越强烈(假设3-3)。
(4)个性特征、创业能力、创业环境变量相关研究。三者相关性研究集中在创业环境对创业能力的影响上,GEM 模型阐述了九个环境因素对创业能力的影响;买忆媛(2008)、梁运文(2011)研究表明创业环境各个因素对创业能力实现的影响程度存在一定差异;张立平(2011)认为家庭环境和创业再培训环境因素对创业能力影响最大,其次是政府政策和社会环境。可见,创业环境因素对创业能力的形成具有较大影响。此外,大学生个性特征的形成也受到创业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成就创业事业、敢于承担风险等特质的养成会受到周围环境中成功创业者、学校创业教育等因素影响;个性特征和创业能力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如创业自我效能感越强,越会激发创业者投身创业进而提升能力,如卢吾(2010)学者研究成果等。三者变量之间相互影响,具有相关性。
(1)个性特征。参照姜红玲、王重鸣和倪宁(2006),叶映华[13],钱永红[14]等学者的测量成果,用“自我效能感、成就事业、内在控制源”测量个性特征。
(2)创业能力。参照刘世刚[15]等人的测量成果,用“人际交往能力、机会识别能力和创新能力”测量创业能力。
(3)创业环境。参考钱永红和范巍、王重鸣[16]等人观点,用“学校教育、社会网络、政策支持”测量创业环境。
(4)创业动机。参考Taormina 和Kin-Mei Lao(2007)、Dobon (2009)等学者观点,用“积累财富、创造舒适生活、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获得自身生活保障”测量生存需求动机,用“享受创业挑战、检测创业想法、获取个人成就、实现个人独立”测量成就事业动机,用“承担社会责任、寻求社会认可、为企业和员工发展负责”测量责任承担动机。
笔者主要使用成熟量表,参照创业教育及心理学领域专家建议,结合大学生创业者特点和实际情况对部分题项进行修改,问卷共37 个题项。所有变量采取5 分制Likert 量表测量。正式调查样本来源于江苏省40 所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35 个创业示范基地的在校创业者、8个市级创业孵化园创业大学生。正式发放问卷2288 份,回收2196 份,筛选出1986 份,有效问卷率为86. 8%。
本问卷男性占57.4%、女性占42.6%;大专生占22.4%、本科生占50.1%、研究生占27.5%;大一学生占7.3%、大二学生占21.5%、大三学生占28.8%、大四学生占20.3%、研究生占15.1%、毕业两年内创业者占7%;理工类学生占23.9%、经管类占60.1%、文史类占9.8%、其他类占6.2%;来自村镇学生占58.4%、来自县城的占24.5%、来自大中城市的占17.1%;来自农民家庭的占41.5%、来自企业职工家庭的占31.6%、来自行政事业单位的占22.3%、来自自办企业的占4.6%。
本文采用Cronbach's Alpha 配合Spss16.0 软件,以0.7 为临界值验证信度,结果表明问卷整体信度为0.856,体现了数据高信度。其中,个性特征、创业能力、创业环境、生存需求动机、成就事业动机、责任承担动机6 个变量信度分别为0.802、0.813、0.745、0.846、0.799、0.865,信度普遍较高,证明了本研究测量信度较好。
效度分为内容效度和建构效度。本文量表因主要参考成熟量表,因此内容效度具有保证。此外,运用Amos17.0 对模型建构效度拟合,得到关键指标GFI 为0.946,RMSEA 为0.079,CFI 为0.912,NFI为0.901,TLI 为0.932,IFI 为0.942,x2/df为2.855(<3),均在合理值范畴。按照Bentler 和Chou(1987)的多变量拟合困难的观点,RMR 为0.035认为可以接受,见证了本问卷结构效度良好。
研究潜变量间相关程度可应用建构效度中的区分效度进行检验(见表1),所有对角线上的各潜变量AVE 值的平方根均大于非对角线上的潜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由表1 可见,个性特征与创业能力间的相关系数为0.464,个性特征与创业环境间的相关度为0.589,创业能力与创业环境的相关度为0.564,说明创业能力和个性特征受环境影响较大,见证了潜变量间具有相关性,同时变量彼此之间区分效度较好。
表1 潜变量相关关系及区分效度检验
本文运用结构方程软件对模型进行拟合优化,对系列假设做出归纳(见表2)。
表2 创业动机模型假设检验
(1)大学生创业动机的核心是成就事业,这是大学生创业的内在驱动力。此外,良好的机会识别能力会帮助大学生把握市场机会、整合创业资源。在此基础上,政策扶持会助力大学生创业由生存迈向创业成长。
(2)成就事业水平是大学生创业者最鲜明的个性特征,深度影响着大学生创业动机。此外,内在控制源对生存需求动机、成就事业动机和责任承担动机均呈现反向影响,说明大学生创业多数为团队创业,要注重团队合作与决策,过高的自我控制不利于集体创业动机的强化。
(3)创业能力对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影响结果表明,要特别注重对创业项目选择、创业市场细分、创业资源获取等创业机会上的能力提升,这对创业动机影响最大、最关键;还要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强化创业人脉网络构建,支撑自身创业行为持久成长。
(4)在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影响中,责任承担动机对政策的依赖最大,对个人生存动机影响最小。高校在校大学生创业者处于创业生存阶段,他们渴望创业项目能够生存成长,希望能够得到好的创业政策支撑。因而,政府与高校要共同作为,大力推进创业教学资源、创业实践资源、创业文化资源和创业政策资源方面的协同,形成一个连贯系统的扶持体系,为高校大学生创业者由生存动机转向成就事业动机,进而迈向责任承担型创业,开启更高水平创业活动提供支持。
[1]Segal G,Borgia G,Schoenfeld J. The Motivation to Become an Entrepreneur[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repreneurial Behavior &Research,2005,(11),42 -57.
[2]Baum J R,Locke E A,Smith K G. A Multidimensional Model of Venture[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2001,(44):292 -303.
[3]曾照英,王重鸣. 关于中国创业者创业动机的调查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9,(09):285 -287.
[4]张凯竣,雷家骕. 基于成就目标理论的大学生创业动机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2,(08):1221 -1227,1280.
[5]窦大海,罗瑾琏. 创业动机的结构分析与理论模型构建[J].管理世界,2011,(3):182 -183.
[6]高日光. 个人、家庭和社会对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影响——基于江西省高校大学生的实证研究[J]. 高校教育管理,2011,(06):86 -90.
[7]肖璐,范明. 家庭社会网络对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影响机制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3,(02):134 -138,146.
[8]刘鹏程,李磊,王小洁. 企业家精神的性别差异——基于创业动机视角的研究[J].管理世界,2013,(08):126 -135.
[9]Boyatzis R E. The Competent Management:a Model for Effective Performance[M].NewYork:Wiley,1982:12 -13.
[10]侯飞,杜心灵. 基于性别变量调节的创业意愿路径模型及实证[J].统计与决策,2014,(06):97 -100.
[11]Gohmann S F. Institutions,Latent Entrepreneurship,and Self-employment: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doi:10.1111/j.1540 -6520.2010.00406.
[12]Djankov S,Miguel E,Qian Y,Roland G,Zhuravskaya E. Entrepreneurship:First Results from Russia[C]. CEPR Discussion Papers,5707,1.19.
[13]叶映华. 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J].教育研究,2009,(04):73 -77.
[14]钱永红. 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4):144 -152.
[15]刘世刚. 浅析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5,(12):12 -13.
[16]范巍,王重鸣. 创业意向维度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J].人类工效学,2006,(01):14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