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等你出发
《河童旅行素描本》
[日]妹尾河童
姜淑玲 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
一个会买来市面上所有口味方便面试吃,会发掘旅途中许多不起眼之处的小老头写下了这样一本非典型的旅行书。
妹尾河童先生的本职是舞台设计,他有名的“窥视系列”里专有一本讲自己多年专注于本职工作所做出的以及发现的舞台设计。大概正是舞台设计中对细节的孜孜追求,让他几十年如一日,保持着对身边细小事物的关注。而又是这样的关注,与他孩童式的好奇心一起,陪伴他周游过许多地方,收藏了各种奇怪的物件,有意大利自动制面机、伊朗红茶、香港地铁车票、各国的电话卡、印第安水车、印度纸币、马来西亚风筝、丹麦和巴基斯坦的捕鼠器、英国火柴、墨西哥面具、日本的桥,甚至来自中国的冥币。他用自己标志性的朴拙线条描画下这些物件,配以千字小短文细述收藏的经过,物品背后的故事,以及自己的奇思妙想。
河童先生一件得意的收藏是走路时会随身携带的显微镜,虽小却性能超群,任何东西放大26倍后,常有意外的发现。对他来说,把蔬菜、水果、纤维、沙粒等放在手心用显微镜观察异同很是有趣。于是他认真地用素描留下显微镜的样子,同时把显微镜看到的景象也分毫毕现地画下来,这些都成为了他古怪收藏的一部分。不过他也知道并非人人都能理解这样的乐趣,同时也许还存着一份小孩子一般对待自己珍视之物的心情,既忍不住炫耀,又不想太多人仿效雷同,于是故作轻描淡写地说:“说是这么说,但这也没什么特别用处就是啦。”
从旅行书的角度而言,这并非一本面面俱到的攻略式读物。翻开那些关于周游欧洲各国的篇章,却发现插图是一幅幅认真描绘的各国旅馆房间俯视图,而非著名景点;讲述的是妹尾河童自己如何在巴黎旅馆央求管钥匙的欧巴桑给他登上天台的钥匙,好俯瞰巴黎的屋顶和烟囱,满足一个曾经迷醉于《巴黎天空下的塞纳-马恩省河》、《巴黎祭典》、《北方饭店》等法国电影的人的幻想。作为一本旅行书,它并未遵从实用的原则,却传达了旅行应有的好奇精神,让人从充满趣致的文字中汲取对目的地的向往。
人在年少时常有旺盛的好奇心,当别人义正言辞地说这不能做、那行不通时,反而愈加心痒难耐,力图一试。然而年岁渐长,生活芜杂琐碎的一面显露真颜,好奇心就在诸多事务与情绪的交织中被搁置在了角落。诗人曾言:“做一个世界的水手,游遍每一个港口。”直面生活的无趣,需要重新拾起或是一直保持一颗好奇的心,怀着开放宽厚的心态去不断认识和发现。就像带着显微镜到处游荡、四处观察的妹尾河童先生一样,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不断发掘身边人事和广袤世界细微之处的不同,在多样性与独特性中寻觅到自己的趣味,为心灵放个风,找到一处盛放不安分之心的寄托。
《第一次一个人旅行》
[日]高木直子
陈怡君 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年版
一个人旅行,往往更能体会私享的趣味。不过,若是第一次背起行囊一个人闯荡,单独旅行的菜鸟要操心的问题可不少。一个人去旅行,好玩吗?我适合独自旅行吗?一个人去旅行,能学到些什么?……种种迟疑与不安不停地在心中交战,要么迟疑不决久久不能成行,要么咬牙一想,何必纠结,爱去哪里就去哪里吧,于是一个人的旅行一旦成行,往往有状况百出的窘况,也有不少随心所欲的欢乐。
高木直子是近些年来极受欢迎的绘本作家,虽然时常被冠以“绘本天后”之名,她却一直自谦不过是个用画笔记录简单生活的作者。她的作品用简单的勾描,琐细的文字,朴素的感悟,传达着生活的气息,如白开水一般亲切,也极符合“私”这样的写作传统和阅读取向。在忙碌的生活间隙读她的作品,不用耗费什么精神,能换得会心一笑,最后还能生出不少感悟。从讲述自己150cm身高的生活囧事,到一个人居住的小小巧思,回忆自己神经大条的三十分老妈,甚或一样样细数自己在家泡澡的配方……用心生活,独立勇敢,乐于尝试,细致纯粹,是她笔下的简单的绘本传达出的真意。
这本《第一次一个人旅行》同样出自作者本人的亲身经历,有着生活质朴的底色,亲切而温暖。有多少人感叹着想说走就走,或是环游世界,但一起头就被独自上路绊住了脚步。不想一个人兜兜转转寻觅方向,不愿一个人犹豫点餐的分量,担心一个人投宿住店,惧怕一个人在途中的无聊,甚至光是想到路途中旁人隐隐置评“看,他是一个人旅行耶”的目光就足以让一个人出发的计划无限期搁浅。不过,不曾鼓起勇气独自上路的人也许就此错失了一种发现自己的方式。原本最爱讲“随便啦”、“无所谓”的人一旦独自上路,发现一个人的旅行大事小事都得自己操心,还要准备应对可能的突发状况,反倒慢慢从自己做出的决定和行动中更多地了解起自己的个性来——原来自己并非优柔寡断,没有主见,一个人出发的旅行在熟练掌握路途所需的各项基本技能之后,更可以多出不少结伴而行无法获得的私享趣味。
像高木直子一样,独自出行的地方可近可远,可以是不起眼的小镇,也可以是繁华的大都市,随心所欲地按照自己的心意想停就停,爱走便走。偏离人声鼎沸的热门景点,去探寻一处景仰的文学家的故居,或者去复踏一处电影里的经典场景,又或者在当地菜市场里随意消磨掉大半天,只为贴近一份家常与烟火气,这都是难以等待到志同道合者一同成行的经历。而旅途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过后回想更可成为生命在彼处的风景,为枯燥现实提供前行的力量。
在这个众生喧嚣的年代,人们都热衷于发表言论,似乎什么都会又什么都只会一点点,故而真正地迈出脚步,特别是一个人向着世界出发,显得尤为珍贵。一个人的旅途,正是公共空间里的私生活,有着静待发掘的私享趣味。
转山
KORA 2011
导演:杜家毅
编剧:张家鲁/程孝泽
主演:张书豪/李晓川/李桃/钮承泽
近年来,台湾电影其实断层得厉害,《悲情城市》、《恋恋风尘》、《一一》这样对故土、人情做出沉思的作品已经是上个电影年代辉煌的背影,现在流行的是兜售情怀。青春电影几乎年年都拍,有新意者并不多,一幕幕皆是差不多年纪的青春男女,无疾而终的恋爱,回顾青春的怅惘。看得多了就能发现,文艺青年们喜欢了半天,其实喜欢的是自己,心疼了不少,其实心疼的还是自己。不过,电影在这片土地上还是一直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有年轻人愿意怀着简单的心拍摄和记录,用电影复刻物质与精神的现实。年轻人最宝贵的情怀不止留与钟情爱恋,也应付诸勇气、冒险、磨练以及向世界放眼一望的志气。《转山》改编自同名小说,它同时也很像纪录片,不过纪录片与剧情片的交叉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电影观念,这部电影带来的新鲜气息主要来自于其表现一个青年因为一次变故和艰苦的单车远行而获得的蜕变与成长,使用了诚挚的态度和忠实于生活的记录手法。
台湾青年张书豪在大四毕业时,遭遇了哥哥的亡故。痛苦与迷茫之中,他意外发现了哥哥留下的骑行日志。日志里的哥哥让他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骑行者们认识世界的方式。这个连单车环岛都没有过的青年,萌生了骑行滇藏线替哥哥完成未竟心愿的想法。在经历了女友的离去后,他义务反顾奔赴丽江。从这趟骑行西藏的旅程伊始,他就显露出了一个新手的窘迫。从装备到路线规划再到骑车采用的姿势,未经训练、没有经验的青年吃了不少苦头。一路的风景是让他坚持下去的动力之一。在路上,张书豪结识了来自云南的骑行者李晓川,在这位老大哥的调侃中,二人结伴上路前往拉萨。
正是从李晓川身上,张书豪开始认识骑行西藏对于单车爱好者的意义,开始理解单车这一人与工具密切结合的旅行方式。一个人上路,单车是好伙伴,一群人上路,单车是好战友。在德钦,李晓川因无缘得见云雾中的梅里十三峰而沮丧不堪,张书豪仍旧有些迷茫,不知李晓川的执着为何。接下来,他们借住在盐井的藏民家中,淳朴的藏民让张书豪开始懂得旅行中的风景不只是山川河流,也有陌生人的暖意。曲孜卡的山路陡峭难行,李晓川意外坠崖重伤,而此时这里已进入寒冷的季节,剩下的路依旧艰险,张书豪几近崩溃,又置之死地而后生般恢复了志气,这次他背着两个人的未竟心愿前行。
影片的结尾,张书豪终于抵达拉萨,满身尘土,一脸风霜,如同网络上被时常调侃的那样,骑行西藏在人身上留下了可笑的“摧残”的痕迹。可是,镜头下那蓝天白云,红色经幡,明亮的色彩翻涌着,是山这边的风景在诉说前进与挑战的意义。
导演杜家毅谈起《转山》,说影片的初衷是疏导现代人关于幸福感缺失的惶惑,在迷茫中上路的青年贴合着都市里诸多同类的生存现状。人们常为旅行的意义添加注脚,认为旅行可以改变人,人会改变世界,而现实是否如此难以断言。每个人对于旅行有不一样的体会,《转山》里的体会是告诉人迈出步子,不惧前行,骑上单车去山的那边看看,也许过程和终点的风景能洗涤落满尘灰的心灵。
月升王国
Moonrise Kingdom 2012
导演:韦斯·安德森
编剧:韦斯·安德森/罗曼·科波拉
主演:杰瑞德·吉尔曼/卡拉·海沃德/布鲁斯·威利斯/爱德华·诺顿
韦斯·安德森是给成年人讲童话的高手,也是表现逃跑的艺术家,他的影片总是用强迫症一般对称的画面结构,复古的色彩,荒诞的冷幽默,稳定的情绪,以及动作程式化的人物,在命运起承转合的一系列突变中,揭示人性和生活的丰富面相。这部《月升王国》的故事发生在一个虚构的小岛上,时空模糊,讲述的是逃跑的童子军男孩和教会学校女孩相约出逃的故事,与现实世界似乎无甚关联,却以拍给小孩看的表象给成年人拍了一出私奔的童话。这个童话的背后,有对枯燥、悲哀、无奈的现实冷静而嘲讽的呈现,也有童话式的暖意结尾,为对抗现实燃起微光。
影片开始一个连贯的长镜头扫过一个看起来不修边幅的家庭:地板上三个男孩正在听音乐,妈妈在卫生间洗头,然后卷头发、修指甲,爸爸在另一间起居室读报纸,所有人各自为政互不相扰。镜头时不时切到一个蓝色眼影女孩的面部特写,她出现在不同的房间,不一样的时段,手里总有个小望远镜,不停望向窗外,好像这个家与她无关。另一个长镜头是一处野外的童子军营地,教官一早巡视各项活动,一一作出奖惩,坐在长条桌前宣布吃饭才发现少了一人,一个叫Sam的男孩留书出逃,那个地图掩藏下的帐篷小洞不知通往何处。紧急集合,报警,通知家长,警长开着车挨户询问,Sam孤儿身份暴露……一切都有些混乱。
在长长的铺垫后,制造这一切混乱与搜寻的主人公头戴拖着浣熊尾巴的裘皮帽子,划着独木小舟出现了,是一个脸蛋圆圆,眼镜也圆圆,皱着眉头的矮个小男孩。他渡过溪流,穿越林梢,踏着草地,去见一个粉色裙子,蓝色眼影,穿着学校主教日活动的皮鞋的女孩。镜头在两人的对望中突转,他们在教堂里一部吟咏末世诺亚方舟的音乐剧后台初次相遇,用书信联络,此时此日,他们相约私奔,几乎就是一出古典的爱情童话,他甚至记得在路上为她带来一束野花。
他背着大大的背包、绳索、帐篷、气枪,而她脖子上戴着望远镜,拎着不方便的箱子,里面是她爱读的书、爱听的唱片、留声机、一只猫和许多猫罐头。他们在这个狭长的小岛上认真地实施一场逃离,像两个大人一样对话,说着爱的誓言,向往去广阔世界的冒险让他们认定了彼此就是灵魂伴侣。当然他们无法逃离大人们的找寻,在一个偏僻的海湾度过宁静的一夜后,他们各自都必须回到家庭、社会组织为他们择定的轨道上去。这时,解救他们的是另一群小孩,以及大人们在最后时刻终于摒弃成见的心灵。
这是一个孩子角度的成人故事,私奔以及不被理解的爱恋,这都是古典戏剧式的内容,孩子的纯真、无畏、善良支撑起整个故事的合理性,也是孩子的私奔所显示出的这些成人世界容易被埋没的品质,赋予了整个故事动人的力量。影片所讲述的也是现实的平庸、孤独,生活的单调无奈,逃离空虚的艰难,是现实生活里人们处境的隐喻,只是当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虚构的小岛,一个无从确定的年代,以及两个小孩的身上,严肃性和悲剧性都被消解了不少,让人更容易耐着性子看下去。而作为一名有突出作者意识的导演,韦斯·安德森奉行着“生命虽然滑稽如戏,却依旧值得去等待最后的惊喜”的观念,为影片布上童话式的结尾,成全了一个对抗现实束缚的私奔童话。
影片的名字“月升王国”直至片尾才被提及。它是Sam和Suzy私奔的目的地,那个原本以生硬的地理坐标为名的宁静海湾。当暴雨洪水褪去,生活归于平静,偷偷溜进Suzy家的Sam在画布上描绘了那个未被大人们打扰的清晨,海湾边的黄色小帐篷旁写下他对这个二人独处过的地方的命名——月升王国,这是他和Suzy对抗现实世界的秘密王国。他们用生命无所畏惧地捍卫着这一个小小的王国,曾经在奔向梦想之地的路上,背负自己所爱之物,竭尽自己所能,牵着手跋山涉水,战胜许多困难。浪漫童话,莫过于此。
戴佩妮《一个人的行李》
国语/百代唱片/2006
2006年,我有了人生中第一张戴佩妮的专辑《爱疯了》。正是这张专辑让这个马来西亚女孩在第17届台湾金曲奖同时入围四项大奖并最终斩获流行音乐最佳作曲人奖。这一年,27岁的Penny似乎多了不少从容和自我,此后,她的曲风也更加随性、多元。
《一个人的行李》无疑是成熟之后的戴佩妮的再出发之作。2006年9月《iPenny一个人的行李》专辑发行,作为由戴佩妮自己谱曲、填词、演唱的主打曲,相比以往戴式风格的复杂编曲,这支歌曲呈现出了少见的轻快曲风,原调E调,和弦走向为简单的C-Am-F-C,旋律轻快明亮,朗朗上口,体现了更多向往旅行、享受自由的少女情怀。
记得最初的《你要的爱》因为偶像剧《流星花园》红极一时,传唱大街小巷。歌迷们大多从《你要的爱》、《怎样》、《街角的祝福》开始熟知这个从马来西亚到台湾乐坛打拼的女孩。在那部少男少女都为之疯狂的爱情故事里,吟唱“虽然经常梦见你,还是毫无头绪”的细软缠绵、略带悲伤的音色,如道明寺和杉菜一起淋的那场细雨,绵绵密密,娓娓道来,浸湿了多少青涩年华。为爱痴狂、哀而不伤的音色,于温暖中裹挟着倔强与勇敢,是戴佩妮给人们留下的最熟悉的印象。
然而《一个人的行李》却让听众认识了一个不太一样的Penny。听过歌词,你会突然明白,这张专辑并非是戴佩妮在《爱疯了》之后想要在音乐上翻越的又一座高山,褪去了金曲天后的华丽礼服,它是如此自然真实地写出了一个28岁女孩想要放松的心境,我歌写我心——
我要一个人去东京铁塔看夜景/我要一个人去威尼斯看电影/我要一个人去阳明山上看海芋拍偶像剧/我要一个人去纽约纯粹看雪景/我要一个人去巴黎喝咖啡写信/我要一个人的旅行
在华语乐坛,戴佩妮是出了名的旅行家,只是常因工作繁忙无暇出行,这支歌曲是她最真实的心情写照。“去旅行”是其所要传递的主要信息,在女孩俏皮的哼唱中,全世界旅游胜地代表性意象的快速变换,营造出天马行空、自由自在的旅行通感,让听者不自觉跟随她的想象飞来飞去,环游世界。而反复出现的“一个人”如带着一点小调皮小骄傲的喃喃私语,让整首歌曲更像是一篇私人日记。
一个人旅行更需要勇气,戴佩妮曾在接受采访时说这张专辑代表的就是“Fly for Yourself”的精神。10多年前,这个马来西亚小姑娘带着一只行李箱到台湾闯荡,也一路带着她的率性、自在,10多年后,戴佩妮不再是当年的小女孩,却还是只专注于自己的音乐,享受自己的人生,不改独立自我的脾性。
仍记得当年有乐评指责“才女”戴佩妮在《一个人的行李》歌词中的笔误——“我要一个人的通宵看完鲁迅的背影”混淆了基本的文学常识。但细想来,又何妨,自由自在的人生态度是歌曲传递的价值所在,何必执着于细节的吹毛求疵,很多美好和辉煌都来自随性而为,如同后来广受褒奖的专辑《纯属意外》。
Penny用它告诉被杂事牵绊的你,打开行李箱,就可以跟随心灵去旅行。
陈绮贞《华丽的冒险》
国语/艾回唱片/2005
已经忘了这个爱弹着大大的木吉他,穿着白白的长裙,静静坐在舞台上用清澈的声音浅吟低唱的女孩是如何走进我们的视野,也忘了从何时起我们开始亲切地称呼她为“陈老师”,只记得多年过去,时光却好像只偏心地为她驻足,让她永远都可以做一个二十几岁的女孩子,旁若无人、带有一点小偏执地唱着自己的故事和情感。
台湾木船民谣大赛冠军出身的陈绮贞无疑是中国少有的出色的独立音乐人。出道第七年,她成立了自己的独立音乐室,专注于自己的独立音乐,同时发行After 17、Sentimental Skill、《旅行的意义》三张单曲。于2004年和2005年交接之际诞生的《华丽的冒险》是陈绮贞以独立艺人状态首次自资出版的专辑,也是她事业的里程碑。
专辑同名主打曲《华丽的冒险》为流行摇滚,体现了专辑的摇滚精神。单从编曲与配乐来看,这首同样描写内心与旅行的歌曲比戴佩妮的《一个人的行李》要丰富得多,原调B调,选用吉他弹唱时选用C调和弦,包括了C、G、Em、Am、F、G/降b等和弦,融汇了民谣和摇滚,引进了电音,副歌部分也有编曲者精心设计的变化。然而,也许是曲名的“华丽”与“冒险”太过吸引眼球,第一耳听众难免疑惑于一场绚烂摇滚盛宴的预期——没了摇滚司空见惯的歇斯底里,没了音效和意象的光怪陆离。似乎,“华丽”并不华丽。
太多时候都会这样,我们会被字面的意义迷惑,却会本能地被音乐唤醒。从“长长的路的尽头是一片/满是星星的夜空/这一趟华丽的冒险没有/真实的你陪我走……”的安静到“不愿放开手/不愿让你走/疯狂的梦没有了你/还有什么用”的宣泄,强烈情感的迸发,是民谣到摇滚的张力,也是陈绮贞音乐之路上的心境。
在悠长静谧的深夜里,只你一人拖着行李走在一条从未走过的小径上,启程去陌生的远方。面对未知的世界,起初难免有着些许紧张或恐惧,你或许在抬头望见一片浩瀚星空时感到自己的渺小,或许在四顾无人时感到莫名孤单,然而,当步子渐行渐远,勇敢驱走了畏惧,信仰浇筑了执着。
于首次自资出版专辑的陈绮贞而言,专辑的制作过程的确是一趟冒险的音乐旅程。你甚至无法想象,她是如何在没有唱片公司的资金、没有做摇滚精神唱片经验的情况下,集结了诸如录音师Kenny、键盘手陈建骐、鼓手卷毛等当时台湾乐坛最顶尖、最富创意的音乐力量,又如何在淡水动物园录音室里仅仅用两个礼拜的时间将三年的音乐结晶同步录音完成。不能不说,这些体验与感知无疑是刺激、丰富而华丽的。
忠于内心的东西何时何地拿出来也是质朴的,而精神却是华丽的。就像是在洁白画布上画出绚丽的图画,素以为绚。这些年来,有不少评论说陈绮贞不再是曾经的陈绮贞了,她渐渐回归了主流音乐,但自资出版《华丽的冒险》这件事却让我们看到:她不会为谁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