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玉雕

2015-03-15 02:05
中国三峡 2015年3期
关键词:玉雕玉器扬州

扬州玉雕

扬州玉雕以其独特的山籽雕工艺独步天下,使“扬派”玉雕成为了中国玉雕史上的传奇。自喜好玉器的乾隆帝逝去后,玉器逐渐失宠,工艺复杂的山籽雕也慢慢失传。在工艺失传两百年后,扬州玉雕宗师顾永骏以一己之力,让这工艺重见天日。如今,山籽雕已成为玉雕中最流行的工艺之一。

“山籽雕”是玉器的一个品种,其创作保留了鹅卵石形状的天然外形,以各种人物和诗词典故为内容,施以山水花草、飞禽走兽,用圆雕、浮雕、镂空雕的方式雕刻出玉器。一件山籽雕作品一般包含人物、山水、建筑、花鸟等多种元素,更为重要的是必须中心明确,充满意境。

山籽雕的创作设计首先是相玉的过程。所谓相玉,就是根据玉料的形状、材质、色彩以及绺裂的分布情况来进行立意、选题,这就是“因材施艺”。对玉雕师傅来说,玉器雕刻的材料是第一位的。好的材料无非包含几方面,首先必须是和田籽料,细度要好,其次是颜色,即白度要够。油性好、细腻的材料更有利于在制作中对细度的把握,也更容易出效果。因为材料本身的结构可以支撑雕琢,而结构松散的材料在制作过程中容易碎裂。如果材料再有点色彩,加入一点巧雕的元素就会非常完美。假如是一些有毛病的材料,或许更考量设计师的构思,因为设计师要针对毛病所在的地方、大小来进行设计,想办法掩盖材料缺陷,更考功力。

构图是一个非常严谨的过程,要求较高的审美观念,扎实的造型基础,把握构图的能力,还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传统的中国画和其他姊妹艺术如木雕、牙雕、寿山雕等都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上:扳指。

左下:柏子图画稿。

右下:碧玉柏子图成品。

故宫博物馆内,曾有扬州师傅雕刻的山籽雕作品《大禹治水图》,被誉为国宝。能从众多的玉雕师傅中脱颖而出,顾永骏靠的是恢复了失传两百年的山籽雕。要找到失传的技艺无疑是在黑暗里找寻一根失落的针,百无头绪,困难重重,顾永骏经常坐火车到北京故宫去看苏州老祖宗雕的《大禹治水图》、《会昌九老图》、《丹台春晓图》、《秋山行旅图》等作品,故宫不允许拍照,他就不辞辛劳,一趟趟跑去记忆,回旅馆后赶快记下名品的构图方法、雕刻技法,回去再进行实践,就这样一点一点地摸索、揣摩,慢慢学起来。再加上他自己的观点和设计理念,终让山籽雕重现当世。

从此以后顾永骏在多年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发展出了“扬派山籽”。“扬派山籽”不仅继承了扬州玉器雄浑、质朴、大气等艺术特点,还融入了中国古典绘画的构图方法,在题材选择上更是借鉴中国古典文学,增添了书卷气,从此成为扬州玉器中的一朵奇葩。

用50年的时间,顾永骏从一个玉器“童工”变成了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玉雕项目代表性传人,成为了当代扬派玉雕传奇。顾永骏并不担心扬州玉雕的传承,他认为扬州玉雕总是在不断发展的,尽管会出现人才的流动,但绝不会影响整体的欣欣向荣。他带的徒弟薛春梅现在也已成为国家级大师,“师徒皆大师”是扬州玉雕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玉二代”顾铭是个很有意思的人,在扬州一批“玉二代”群体中很有号召力。顾铭虽在行业内已有不小的名气,但却有一个名气大太多的父亲。他知道自己无论如何也超越不了父亲,因为父亲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但父亲创下的品牌已经落到了他的肩上,他身负捍卫和发展这一品牌的重任。虽然也做山籽雕,但他努力创自己的特色,把山籽雕浓缩进了所谓的小件当中,在表现手法上更多地融入了现代元素。他会尽己所能,把“扬派山籽”的技艺传承下去,以个人理解去深化和发展这门技艺。

猜你喜欢
玉雕玉器扬州
论玉雕山子工艺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明中期的玉器研究
我那水蛇腰的扬州
扬州的夏日
探究玉器的鉴赏与收藏之间的关系
玉雕青松献祖国
一曲《扬州慢》,尽道《黍离》之悲
西汉玉器的鉴定
巨型玉雕长城和中华民族大团结玉雕图谱揭幕开放仪式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