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EM的创新型人力资本对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影响研究

2015-03-14 02:57朱艳娜乔国通衡连伟
关键词:创新型升级转型

何 刚,朱艳娜,杨 军,乔国通,衡连伟

(1.安徽理工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2.安徽理工大学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基于SEM的创新型人力资本对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影响研究

何 刚1,朱艳娜1,杨 军1,乔国通2,衡连伟2

(1.安徽理工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2.安徽理工大学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创新型人力资本是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中的核心要素。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依附创新型人力资本投资,对现有区域产业作出调整,探索适合我国区域产业的发展模式。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有效判断创新型人力资本的各创新要素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路径与作用强度。实证结果表明,创新型人力资本对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具有不同程度的支撑能力。据此,提出创新型人力资本开发的动态管理模式,指导我国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具有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人力资本;产业转型升级;创新能力要素;结构方程模型(SEM)

当今全球经济结构、增长方式、供需关系和市场结构调整的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外部需求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进程中集聚的各种不利因素将逐渐被释放。维持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和快速发展,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必然选择。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两会上提出,老常态、简单粗放的发展路子难以为继了,在经济发展上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转方式调结构[1]。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张铁刚说,2015年是中国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的一年,适度调低增速目标将赋予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更大的空间[2]。然而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遇到诸多问题,尤其是研发能力和创新型人力资本不足。人力资本作为产业转型的“软件”条件,其改善将为我国区域产业转型提供智力支持。创新型人力资本区别于一般性人力资本,其具有社会稀缺的创新能力,以及不可复制性和收益增值性特征,是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成功与否的核心因素。

一、文献述评

有关“人力资本”概念由来已久,随着研究不断深入,诸多学者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孟子文,汪浩瀚(2015)基于浙江1996—2012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论述人力资本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的互动机理[3];薛继亮(2015)结合尼尔森—菲尔普斯模型,实证研究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的相互影响机理,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改造提升主导产业,培育产业集群[4];孙占,张玉赋等(2015)的《江苏省人才与产业转型发展互动关系研究》[5];黄海霞,张治河(2015)的《基于DEA模型的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研究》[6];胡雷芳(2014)的《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人力资本积累研究》[7]等等,从不同层面分析了人力资本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系,并开展了实证分析。朱承亮、师萍等(2011)在《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效率》中,利用随机前沿分析(SFA)模型,对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8];杨朝峰,赵志耘,许治(2015)利用经济收敛模型,对中国31个省市2001—2012年间实际人均GDP的收敛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探讨了区域创新能力对经济收敛的影响[9]。唐辉亮(2014)通过借鉴技术进步偏向模型和质量阶梯升级模型,从数理上推导影响与制约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高端化升级的是人力资本结构和技术资本配置结构[10]。

综上所述,关于创新型人力资本与产业转型升级的相关研究,前人都有了一定的成果。但多局限于定性、静态研究,量化研究不足;尤其是基于创新驱动视角,量化分析人力资本的创新能力要素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程度和支撑能力等更为少见。因此,综合运用科学研究方法,构建创新型人力资本对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能力计量模型;以及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进程中的创新型人力资本开发和价值提升对策研究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入剖析和探索。

二、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结构方程模型

依据调研和前期研究,构建结构方程假设模型,评价创新型人力资本的创新能力要素与产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组成的系统,运用AMOS软件进行参数拟合和模型优化,模拟和验证一阶因素构念即创新型人力资本(η)与二阶因素构念变量即区域产业转型升级(ε)之间的作用关系,通过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测度结果,来有效判断创新型人力资本的各创新能力要素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路径与作用强度。

(一)提取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

文中基于创新型人力资本的科研与发展经费、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制度创新等创新能力要素特征,明晰创新型人力资本增值的根源及其经济效应。结合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研究背景[11],深入分析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结构,并从创新型人力资本的三种类型:战略创新型人力资本、制度创新型人力资本、技术创新型人力资本,分别评价其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为课题开展奠定理论基础。

笔者依据前期的研究成果,结合文献研究、调研和专家访谈,对收集到的指标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来整理和归纳,得出影响企业转型升级的人力资本要素主要有战略创新型人力资本、制度创新型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型人力资本3个潜在内因变量,指标变量有12个,潜在变量有19个,外因变量16个,内因变量15个,其中16个外因变量中包括12个测量指标的误差变量、3个一阶因素的误差变量(r1、r2、r3)及1个二阶因素构念变量(区域产业转型升级),15个内因变量包括12个测量指标变量、3个一阶因素构念变量。参数变量整理如表1。

表1 参数变量汇总表

(二)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理论模型

探究创新型人力资本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因果关联,构建两者之间的理论模型,战略创新型人力资本分为:VA1~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VA2~全社会R&D经费支出,VA3~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VA4~大中型工业企业R&D人员;制度创新型人力资本包括:VB1~产学研合作兴办经济实体数,VB2~产学研合作共建研发机构数,VB3~大专以上学历人数,VB4~省外境内投资项目数;技术创新型人力资本包括:VC1~万人发明专利授权数,VC2~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数,VC3~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VC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等。各变量指标的结构方程模型图如图1,为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剖析创新型人力资本的各种创新能力要素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提供基础。

三、实证分析

依据前期研究成果,选取中西部地区典型区域(如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充分调研、专家访谈和统计年鉴,采集案例地区相关数据,进行归因分析。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计算创新型人力资本对产业转型升级支撑能力及贡献率大小,动态预测产业转型升级变化趋势。

(一)数据来源

基于前期调研、专家访谈及查阅《中国统计年鉴》、《安徽省统计年鉴》、《合肥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淮南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对提取的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要素进行定量化处理。文中选取安徽省合肥市部分中小型新兴科技企业为研究对象,多次组织研究生和相关助教人员深入企业调研。按照提取的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指标编制调查问卷。问卷分为三个部分即问卷指导语、被调查人员的个人情况和问题,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分数为1-5分)方式对每个问题的变量进行测量,指标值越高,对应的分数越大。

《创新型人力资本对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影响调查问卷》中共设有4个组,12个选项,分别测量战略创新型、制度创新型、技术创新型9个评价指标。其中反映战略创新型状况、制度创新型状况和技术创新型状况的各有4题,共12道题。

现场发放调查问卷400份,由于问卷是在中小型新兴科技企业内部员工现场发放,半个小时后全部回收问卷,经过严格审核,对填写不完整的问卷坚决排除,最终收回有效问卷354份,并检验问卷的信度、效度。

(二)信度效度检验

依附SPSS数学软件,计算克龙巴赫α系数,对调查数据的信度进行检验,若Cronbach.salpha α系数大于0.7,则信度可接受[12-13];应用探索性因子分析(EFA)计算因素的因子载荷系数,检验其效度。从表2可知,3个潜在内因变量的克龙巴赫α系数和12个观察内因变量的因子载荷系数,各分量的因素负荷量,信度系数和组合信度值。组合信度值都大于0.7,表示相应调查数据的信度、效度都能够被接受。

表2 信度效度分析

(三)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初始模型验证

基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进程中创新型人力资本驱动要素初始模型构建的理论假设,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中的AMOS软件对通过调研、专家访谈和查阅统计年鉴收集到的相关数据进行运算得到初始模型的检验结果,见表3。

表3 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模型的初始验证

表3为采用极大似然法所估计的未标准化回归系数,在模型设定时,将“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创新型”、“战略创新型→VA1”、“制度创新型→VB1”、“技术创新型→VC1”的未标准化回归系数参数设为固定参数值1,因此这三个参数不需要进行路径系数显著性检验,其标准误(S.E.)、临界比(C.R.)、显著性p值均空白。临界比值等于参数估计值与估计标准误的比值,相当于t检验值,若此比值绝对值大于1.96,则参数估计值达到0.05显著水平,大于2.58,则参数估计值达到0.01显著水平。显著性的概率值若是小于0.001,则p值列以“***”标志;显著性的概率值如果大于0.001,p列会直接呈现其数值大小。

表3中,3个潜在内因变量及12个观察内因变量的标准化估计值,误差值均为正数且达到0.05显著水平,估计参数没有出现负的误差变量且标准误差值均很小,表示模型的基本适配度良好。

(四)模型运行结果

图2为未标准化估计值模型,图3为标准化模型。标准化回归系数中,“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创新型”、“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制度创新型”、“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技术创新型”,表示外因潜在变量(ε1)与内因潜在变量(η1、η2、η3)间的关系;在结构模型中为路径系数;在高阶验证性因素分析中,为内衍潜在变量(η1、η2、η3)对外衍潜在变量(ε1)的因素负荷量。图3中标准化回归系数值(GAMMA值)表示“战略创新型”、“制度创新型”、“技术创新型”三个初阶因素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高阶因素构念的因素负荷量,其值分别为0.85,0.90,0.89。各阶因素构念的因素负荷量均非常理想。

结合图3可知,结构方程式多元相关平方与回归分析中的R2类似,“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构念可以解释战略创新型、制度创新型、技术创新型3个潜在变量的变异量分别为0.73,0.82,0.79,显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高阶因素对于战略创新型、制度创新型、技术创新型3个初阶因素的解释力均很高。其中制度创新型的路径系数为0.82,解释能力最高。12个被测指标的R2数值为各初阶因素对相对应测量指标的解释变异量。12个测量指标中,只有战略创新型→VA4的R2低于0.50,另外11个测量指标的R2均高于0.50,说明观察项目的信度尚佳。

四、结 论

运用结构方程理论和方法,分析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中创新驱动要素的演化路径,将创新型人力资本投资及管理纳入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研究对策中,提出适合我国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创新型人力资本投资决策和开发模式。可进一步完善我国区域创新型人力资本管理体系,提高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进程中人力资本投资风险规避能力。

1.理清创新型人力资本对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致因路径,解决创新型人力资本投资影响因素难以量化的问题。基于上述研究,“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构念可以解释战略创新型、制度创新型、技术创新型3个潜在变量,其变异量分别为0.73,0.82,0.79,解释力均很高。其中,制度创新型人力资本投资对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解释力最高,路径系数最大。

根据实证结果,为进一步强化我国区域人力资本管理体系,开发创新型的人力资本动态管理模式,应加大制度创新中的省内境外投资项目数,以国家创新型试点省份建设为契机,逐步健全人力资本管理制度,以此作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突破口。其次是技术创新,整合现有的科技资源,优化技术市场及高新技术产业等科技创新环境,提质提效支撑产业转型升级。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动态预测产业转型升级变化趋势。关键技术受制于人,自主技术不足以支撑庞大的产业规模,是经济效益不高的症结;充分利用我国智力型人力资源迅速增长的优势及产业化基础,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加快由技术跟踪模仿转向技术自立。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企业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等可以量化的指标作为支撑经济转型的依据,动态预测产业转型升级变化。

3.防范创新型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加快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基于不同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以及创新型人力资本的创新驱动要素分析,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准确把握所有指标之间的因果关联和作用路径,对关键创新驱动要素和其他驱动要素准确定位,构建不同类型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培训、激励及保障机制,为区域产业转型提供有效智力支撑。如中小新兴企业应该抓住关键因素,并从解释力最高的指标着手,若仅片面地提升创新型人力资本投资水平,未必有益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甚至可能起反作用。同时,基于创新型人力资本的特性,明晰创新型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分布结构,从政府、企业、个人等层面构建人力资本投资风险规避机制,可有效防范创新型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加快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1] 中国教育. 2015年两会十大热点[EB/OL].[2015-03-02].http://www.edu.cn/edu/zhuan_ti_lan_mu/lh/2015lh/201503/t20150302_1233921.shtml.

[2] 新浪网. 2015年两会热点金融话题解读[EB/OL]. [2015-03-14].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t/20150314/014321719880.shtml.

[3] 孟子文,汪浩瀚. 浙江产业结构升级与人力资本发展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J]. 科技与经济,2015(2):81-85.

[4] 薛继亮. 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的相互影响机理研究——基于尼尔森—菲尔普斯模型[J]. 经济经纬,2015(1):125-130.

[5] 孙占,张玉赋,张华. 江苏省人才与产业转型发展互动关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8):46-50.

[6] 黄海霞,张治河. 基于DEA模型的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15(1):150-159.

[7] 胡雷芳. 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人力资本积累研究[D].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

[8] 朱承亮,师萍,岳宏志,等. 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效率[J]. 中国软科学,2011(2):110-119.

[9] 杨朝峰,赵志耘,许治. 区域创新能力与经济收敛实证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15(1):88-95.

[10] 唐辉亮. 人力资本结构、技术资本配置结构与产业转型升级能力研究[J]. 统计与决策,2014(2):106-108.

[11] 陈翔,肖序. 中国工业产业循环经济效率区域差异动态演化研究与影响因素分析——来自造纸及纸制品业的实证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15(1):160-171.

[12] 曲泽静,史安娜.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以长三角地区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16):109-112.

[13] 李晓娣,陈家婷. FDI对区域创新系统演化的驱动路径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8):39-48.

The impact study of innovative human capital on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based on SEM

HE Gang1, ZHU Yan-na1, YANG Jun1, QIAO Guo-tong2, HENG Lian-wei2

(1.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ainan, Anhui 232001,China; 2. School of Electrical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ainan, Anhui 232001,China)

Of all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regional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and upgrading, innovative human capital is a core elemen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vestment on a new model of human capital and adjustments to the existing regional industry should be made and a model that suits China’s regional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hould be explore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is used to effectively judge the impact and influence of innovative elements on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innovative human capital may facilitate regional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with varying degrees. Therefore, a dynamic management mode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human capital is put forward to guide China’s regional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which is of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value.

human capital;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nnovation ability factor;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SEM)

[责任编辑:范 君]

2015-05-17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资助项目(14YJAZH029);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01410361088)

何刚(1966-),男,安徽合肥人,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本管理与决策。

F062.9

A

1672-1101(2015)05-0009-05

猜你喜欢
创新型升级转型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DARPA:美国创新型机构成功实例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智能制造“四维”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