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振梁先生与《体育教学》往来一二事

2015-03-13 20:22《体育教学》编辑部
体育教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何先生奥林匹克运动奥林匹克

2015年1月5日,何振梁先生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举行,前来凭吊的各界人士如云,现场花圈挽联无数。是的,何先生对于中国体育事业、对于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以及中外体育文化交流,特别是对奥林匹克教育的促进和发展,有着重要贡献。有幸的是,《体育教学》在发展过程中,也曾得到过何老的支持和指正。近十年来正是缘于此,杂志在推动奥林匹克教育活动中,做着力所能及的工作。

那是十年前的事了。2005年,《体育教学》出版发行第100期,为了让《体育教学》百期庆典活动办得热烈而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编辑部特地登门拜访了何老。记得那是2004年的冬天,在当时还是北京体育大学科研处处长、现为首都体育学院副校长王凯珍教授的介绍下,首都体育学院院长、《体育教学》主编李鸿江教授和《体育教学》编辑部主任王子朴教授带着杂志前往位于体育馆东路国家体育总局的居民小区何先生家。何先生和夫人梁先生十分热情,房间不是十分宽敞和豪华,但一种深邃的书香之气沁人心脾。简单寒暄介绍完毕,何先生便认真研读起期刊,夫人梁先生添茶倒水完毕后,很自然地、和谐地依坐在何先生身边,似乎也在默默陪读着。那一幕,那一刻,多年相濡以沫的默契、恩爱一览无遗。接着,何先生便问了问诸如期刊的定位、读者群体,甚至发行量等很专业、很到位的问题,然后直接问编辑部有什么要求。当李鸿江主编提出请何老题词时,没想到他一口答应,而且说,难得有这样一本真正意义上为体育教师服务的专业期刊,你们为中国体育教育事业做了很多工作,我支持。说完便伏案提笔,题词:“寓教于体,以体促教。”

以当时何老76岁的高龄,我们是不敢奢望老人家能亲临《体育教学》百期庆典现场的。但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在庆典活动的前一天,何先生恰来首都体育学院开会,与会期间,专程提出到我们会场看看。在会场不仅和两位陪同院长合影,还特意表达了对第二天与会代表、广大一线体育教师的问候,实在让我们惊喜有加。通过此次与何老的缘分,在北京奥运周期的奥林匹克教育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之时,作为业界唯一的一本专门面向一线中小学体育教育的期刊,也为宣传、传播奥林匹克教育活动做了大量工作,并在北京奥运会后荣获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奥林匹克教育工作突出贡献奖”荣誉称号。

何振梁先生的一生和奥林匹克运动是分不开的,当后人更多的追忆起他对于北京奥运会的成功申办乃至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而做出的贡献时,我们却更多地联想到他对于奥林匹克教育精神实质的传播。历届奥运会似乎都给后人留下一个永恒的标志性模式,北京奥运会选择了“教育模式”,而且这一模式的践行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肯定,更重要的是作为首次举办奥运会的中国很快抓住了奥林匹克精神的精髓即教育理念,使得这一理念并没有随着北京奥运会的结束而结束,而作为一种文化遗产继续传承着。仅从这一点上说,何先生功不可没。

何先生作为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播者,对奥林匹克,对体育运动以及二者的融合有着深刻的认识,如同何先生多年来坚持的“没有体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而没有教育的体育是要走向歧途的”理念一样,也暗含了当年何老为《体育教学》题的那个“八字方针”。

何先生走了,但他的种种奥林匹克教育、“寓教于体,以体促教”理念没有就此停止,而是继续推动着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何先生一路走好!

猜你喜欢
何先生奥林匹克运动奥林匹克
家中绿植总招小飞虫,咋整?
奥林匹克运动改革发展问题研究
爸爸画1440幅漫画帮女儿学成语
头脑奥林匹克
山西省大学生对奥林匹克运动认知与行为倾向的调查分析
国际奥委会政治自治问题研究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
何振亚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