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九洲 冯广通 (河北张家口宣化总参通信训练基地政教室 075100)
新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应注意的“五个必须”
王九洲 冯广通 (河北张家口宣化总参通信训练基地政教室 075100)
新教师在教学阅历、经验、方法等方面均存在短板不足,因此应加加强学习与训练。本文从教学思路必须清晰、专业知识必须精通、课前准备必须充分、教学方法必须灵活、育人意识必须牢固五个方面,指出新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新教师 教学工作 五个必须
新教师由于任职时间不久,在教学阅历、经验、方法等方面均存在短板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达成。那么,新教师应如何提高实际教学效果,尽早达成教学目的呢?我认为,首先应做到“五个必须”。
一是教学思路必须清晰。教学思路是教学工作的统领和纲目,提纲才能契领,纲举就会目张。新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一定要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观念,围绕学生的实际需求,理清教学思路,包括课程怎么定位,教学对象什么特点,进度怎么安排,遴选哪些内容,采用什么教学方法,设置哪些环节,讲到什么程度,按照什么标准,如何进行考核评价等问题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了然于胸,如此教学工作才能有条不紊地稳步推进,否则,教学工作就会出现“打乱仗”的现象,或“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或衔接不够紧密,或难以形成整体效果。
二是专业知识必须精通。专业知识是教学工作的核心内容。教师专业知识实际上可分为教育教学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两类,而每一类又都可分为理论性的显性知识和实践性的隐性知识两种。对于新教师而言,显性知识是可以通过书面语言表达出来,能以数据、公式、教科书、说明书、手册等形式实现共享的,因而是容易掌握的;而隐性知识则是教师个人从事学科专业的观念、方法、应用技术及窍门等,是难以用文字、语言来精确规范的,因而也是难以掌握的。这就要求新教师必须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运用,既要向书本学习,又要向实践学习,既要学习显性知识,又要学习隐性知识,在弄懂吃透、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力求有所创新。另外,专业知识也有新、旧之分,作为新教师,一定要紧盯本专业领域的前沿知识及其运用,这样才能不断更新知识内容,掌握专业领域最新发展变化,提高教学工作的层次性、时代感和吸引力。
三是课前准备必须充分。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只有进行充分的准备,才能找到课堂教学的方向感,做到有的放矢、游刃有余。课前准备可分为调查研究、教学设计、备课、试讲试教四个环节。调查研究可采取个别交谈、侧面了解、摸底考核、问卷调查等方法,旨在提前掌握教学对象情况,对教学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预判。调查研究要做到 “三熟悉”,即对教学对象要熟悉其原先的知识和技能基础,熟悉其学习需求、兴趣及思想状况,熟悉其学习习惯和主要学习方法。教学设计通常包括对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步骤的设计、教学情境的设计等。一般认为,教学设计应做到“三要”,即目标设计要重点突出,可区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四个目标等级;内容设计要分类优选,可根据难易程度将教学内容区分为自学、领学、重点讲授三类,优选教学内容;步骤和情境设计要紧贴实际,综合考虑教学任务、教学对象接受能力、保障条件、考核标准等。备课是最重要的教学环节,备课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新教师一定要把备课环节做深、做细、做实,尤其对授课内容要切实弄懂吃透搞清,决不放过任何一个陌生的概念,决不放过任何一个搞不准的数字,唯有如此,才能逐渐树立起自己的教学权威。备课应做到“三须”:须吃透大纲教材,须编实授课教案,须弄清相关知识。对新教师而言,进行试讲试教是必要的,有利于查缺补漏、汲取经验、完善方法、提高效果,因此这一环节不容忽视。
四是教学方法必须灵活。教学方法与专业知识是表与里的关系,是哲学上讲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教学艺术应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好的教学形式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达到育人的目的;反之,不适宜的教学形式则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甚至会违背育人的初衷。对新教师来讲,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是必须的。教学方法具有层次性。从教育学的层面看,教学方法可分为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构建主义教学等等;从教学组织的层面看,教学方法可分为讲授式教学、研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从课堂设计的层面看,教学方法可分为辩论式教学、提问式教学、边讲边练式教学、角色转换式教学等。总体而言,新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把握“五适合”原则,即适合教学目的任务、适合教学内容要求、适合教学对象特点、适合教师自身特点以及适合教学条件环境五个原则。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做到“灵活”二字,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随地调整变化,不能墨守成规或仅限于一两种方法。另外,教学方法有时候也是教学理念的一种体现。比如现在不少人倡导的从大班教学到小班教学的转变,实质上反映的是教学对象由被动接受者的从属地位向主动参与者的主体地位的提升。
五是育人意识必须牢固。清华大学一位知名教授曾说过“我国现在所有的教师都是只教书不育人”,这句话虽然有失偏颇,但在一定程度上却道出了目前我国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联想到“钱学森之问”,我们认为这样的评论并不为过。现在很多教师都把传播知识作为己任,却忘记了育人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育人是教育的最终目标,传播知识只是育人手段,这样的意识必须在全体教师中牢固树立起来。当然造成目前教师“只教书不育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方面的原因,也有体制方面的原因,还有理念方面的原因等。对教师个体而言,历史原因我们无法改变,体制原因我们只能呼吁改变,但理念方面我们却可以也应该主动做出一些调整和改变。新教师肩负着教育事业的重任,更应主动承担起育人的社会责任,要以“十年育木、百年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投身于教育事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启迪学生智慧。全体教师若能一致行动起来,则教育事业之振兴、杰出人才之涌现必将指日可待。所以站在社会学的角度看,教师育人意识的牢固树立要远比讲授好一门专业知识重要得多。
(责编 齐 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