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君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新区郄马镇中学 051433)
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张立君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新区郄马镇中学 051433)
新课程改革倡导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在这一要求下,多媒体以其直观性强、容量大、传输速度快的特点被广大教师应用于了历史教学中。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践,从四方面入手就如何科学合理地将多媒体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探究,以期为广大历史教师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初中历史 多媒体 兴趣重难点 容量 思维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科教学都开始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初中历史教学也不例外。多媒体集声、文、图、像于一体,具有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再现性和运动变化的可控性、模拟性以及强大的交互功能,将其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中能把不可再现的历史通过屏幕模拟呈现出来,从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启迪学生的思维,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记忆,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多媒体不是万能的,也有缺点和不足,那我们如何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避免其不足,科学合理地将其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中呢?经过长期的思考与实践,笔者总结了以下方法与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不论是哪一科的教学,都需要最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历史教学也不例外。初中历史是一门介绍历史知识和研究历史的课程,而历史在现实世界中是无法再现的,学生只能通过抽象的文字来想象当时的情景,学习起来比较枯燥乏味,自然兴趣不高。多媒体教学解决了这一问题,它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将不可再现的历史场景以动画的形式呈现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使他们直观地理解和掌握了所学知识。因此,教师要重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如在讲述“甲午海战”时,为了再现当时的战争场景,我播放了从电影《甲午风云》中剪接的“邓世昌率领致远舰全舰官兵在黄海海战中与敌军英勇斗争的场面”,并问学生有何感受。学生在观看时犹如身临其境,被邓世昌及全舰官兵的人格魅力所感染,纷纷踊跃发言,学习兴趣十分浓厚。这样教学,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更好地体会到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需要注意的是,视频的制作不能华而不实,片面追求生动逼真的效果,过分追求声情并茂地再现历史,过分追求完美,这容易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反而不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有很多,再加上很多知识都有关联性,若仅用传统教学方法讲授则很难将其串联起来,学生不易理解。将多媒体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多媒体集声音、文字、图片、动画于一体,能将抽象的教学内容直观地展示出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感官,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可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典型的图片、视频、音频等多方位的渲染,变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从而使学生轻松掌握重难点知识。如在讲解红军长征路线时,若仅让学生看课本上的地图,标出红军长征路线,他们不易形成动态的印象,自然不可能轻松掌握路线图。而若将多媒体引入课堂教学中,利用flash展示长征的动态过程,一步一步地把长征中的重要事件展示出来,并结合课本内容进行讲解,学生就可以在动态中构建知识网络,从而顺利解决了教学难点。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将所有教学内容都放入多媒体课件中,这样面面俱到,学生不易知道哪里是重点和难点,自然不可能顺利掌握重难点知识。
历史教学内容多、信息量大,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常常忙于板书,忙于描述那些学生看不到的人和事,忙于讲解那些学生费解的概念,结果教学效果却不尽如意,只是完成了基础知识的传授,谈不上对学生能力的锻炼。而多媒体具有传输速度快、容量大的特点,将其运用于历史教学中能解决上述问题。如在讲《马关条约》时,其内容比较多,如果运用传统教学手段,一条条口述讲解,既浪费时间,又不易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此为了节省教学时间,我事先制作了多媒体课件,通过多媒体配以图片将《马关条约》的内容逐一展示了出来,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逐条分析、总结其危害,节省了板书时间,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如《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一课内容多且杂,教师在课前可搜集资料,将相关知识、影像材料等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课上边展示边讲解,这比起教师单纯口述讲解更好,大大节省了教学时间,增大了知识容量,加快了课堂教学节奏。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一课都适用多媒体来讲授,一些内容简单、学生易理解的知识,教师口头讲解即可,若用多媒体教学,反而浪费时间,只会起到反效果。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一种双边活动,教师不仅要重视如何教,更要关注学生如何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不能将课件设计得过于“完备”,将什么东西都清楚地展示给学生,这样只会剥夺学生思考的空间,不利于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那么,如何正确使用多媒体呢?笔者认为只要能为学生的探索提供足够的材料,能为学生的自我构建创设有效的情境,便可以了。如讲《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时,教师可播放电影《甲午风云》中的几个镜头:邓世昌等北洋水师官兵在海上奋勇抗敌,李鸿章下令北洋水师“避战自保”,慈禧太后大肆铺张地筹备六十大寿庆典,北洋水师在威海卫全军覆灭,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在短时间里就毁灭在了日本侵略者手里?这样教学,学生能够将这几个镜头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得出结论: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不断的思考,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学会了多角度思考历史背景和历史结局。这比起教师口述讲解、直接给出答案效果更好。
总之,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也有弊,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黎康乐.浅谈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师版,2011(3).
[2]任嘉慧.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中小学电教:下,2014(1).
(责编房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