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阅读
——今天你读书了吗?
话 题 背 景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全民阅读”,并把它上升成为国家战略: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 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两年写入“倡导全民阅读”并作出具体部署。习近平、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更是多次在公开场合倡导阅读。
今年的4月23日是第20个世界读书日,在这个书香飘飘的节日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翻开书,在全民阅读中享受阅读的乐趣、感受智慧的力量……今天,你读书了吗?
人大徐之明:读书不是为了拿文凭或发财,而是为了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书虽然不能帮你解决问题,却能给你一个更好的视角;读书会影响你的逻辑、谈吐、为人处事等各个方面;读书不一定让你发财,但至少让你知道,如何才能活出个人样。
famaoling:书是人生的北斗星,当我们迷惘时细细阅之会找到前进的方向;书是甘美的粮食,它给阅读者提供足够的养分,令我们获益匪浅。书给我们智慧,启发我们思考。
楚尘文化:读书大概带着无所得的心态为好,无所得自然有得,目的性太强了一定会妨碍心的自由状态。
Allen叶艾伦:世界读书日虽然只有一天,但我们应该天天读书,这种好习惯会让我们终身受益。
王鹏Life:好读书、读好书。读书使人优美,不需要花费很多的金钱,但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我们要坚持下去,持之以恒。
漫游世界:读书是生活,是一种重要的精神文化生活;读书是工作,是一种重要的积极提高自己能力的工作!
何亚娟:读书随处净土,读书修身养性。好书是最贴心最智慧的朋友,读书是不需要远足的心灵之旅。在追求梦想的路上,书一直会陪伴着我。
置爱SETwithLOVE:一扇看得见风景的窗,一架让你看尽世界的书。书和阅读是凡俗的生活中,能把人拉回片刻的某种解救,是既奢华也平实的梦想,是嘈杂世界中永远属于我们自己内心栖息的角落。
《人民日报》:从阅读中,我们不仅在与高尚人物的灵魂对话,更能见识到比眼前的世界更深邃、更辽阔的另一个世界。通过这种思接千载、神游八荒的精神活动,我们将学会谦卑,也将变得柔和、平淡,收获一种“到凌云处仍虚心”的可贵气质;学着更深地理解他人与世界,更具包容心和同理心地看待这个世界上的诸种缺陷与不足。
人民网:说实话,读书本身就是一个“日记不足,月计有余”的积累过程,“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有一天,当你发现自己能用一种不同的方式感受人生、能以一种不同的视野想象世界时,请不要忘记了让你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的那些书籍。
《国际在线》:随着互联网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碎片化的电子阅读逐渐取代了纸张和书籍,但是不论知识、媒介的载体怎么改变,读书,读好书,始终是人类社会每一个成员获得修养、进步、感悟和知识的途径。所以,阅读对每个人来说,应该把它培养成一种生活习惯,进而影响、提升一个人的工作、生活、做人、修养等各个方面,这是阅读带给社会和个体的正向作用。
新华网:很多时候,“没时间”只是借口,“不习惯”也不能成为理由。究其原因,是人们时常忘记阅读的必要性。只有珍视阅读,才能养成读书的生活方式,才能让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弥漫书香。只有国人习惯了书香弥漫的生活,才有可能实现全民阅读,让中国人撕掉“读书不多”的标签。
我们更需要提升阅读品质
■文/许美芳
近年来,社会公众对全民阅读的关注热情日渐升温,讨论的焦点主要是读不读、读多少。当然,提高阅读量固然重要,但是随着阅读越来越被重视、阅读资源越来越丰富、阅读方式越来越便捷,我们更需要思考和探讨读什么、怎么读,即如何提升阅读品质。
我们要多一些系统化的纸质阅读,少一些碎片化的数字阅读。据第12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统计:与2013年相比,2014年我国国民纸质图书和报纸的阅读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58.1%,较2013年的50.1%上升了8.0个百分点。可见,快速、便捷的数字阅读越来越受青睐。可是,这种以网页、微博、微信等为主要呈现形式的数字阅读,虽为我们提供了生动丰富的海量信息,但是其来源的随意性和不可靠性,让我们在过滤、筛选良莠不齐的内容时降低了阅读的质量和效率;虽为我们利用零碎时间获取知识提供了便利,但过于碎片化的阅读不利于知识的积累和沉淀。而传统的纸质阅读,不仅有作者、编辑、出版机构等多个环节的层层把关,且能够给我们提供更加有深度的、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
我们要多一些独立思考的深阅读,少一些走马观花的浅阅读。面对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闲暇时间少……一方面我们越来越难以静下心来阅读,另一方面网络阅读、手机阅读等走马观花式的浏览,不仅能够让我们迅速跟上时代潮流,而且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所需信息。这种不求甚解的浅阅读,使我们越来越习惯于通过搜索、提问等便捷方式来满足知识的需求,容易导致独立思考能力的缺乏。有专家指出,浅阅读难以获得深刻的阅读体验,留给读者感悟、思考、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不大。所以,我们不是要取代浅阅读,而是倡导要多一些独立思考的深阅读。
我们要多一些修心养性的“无用”阅读,少一些过于功利的“有用”阅读。不可否认,阅读的功利化是当今公众无法回避的阅读现状。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升学辅导、培训考证、人际交往、成功捷径等“有用”读物备受追捧,而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经典等看似“无用”的闲书却少有问津。其实,正如学者于丹所说,“有用”的阅读当然重要,但是比这更美好的是为生命、为成长的“无用”阅读,它能让你的心灵变得辽阔。我们更要多读一些清新隽永的文学经典,多读一些耐人寻味的历史典籍,多读一些博大精深的哲学名著……这些越品味越浓的“无用”之书,可以给我们的身心找到更加质朴、纯净的寄托与安放。
阅读,让人生更美好
■文/倪卓逸
博尔赫斯有诗云:“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恐怕爱书之人对于读书带来的幸福感都心照不宣。在互联网时代,每天有太多信息扑面而来,人们似乎每天都在读着一些文字,但快餐式的浅阅读以及未经过挑选的文字虽然占用了大量时间,对读者而言却如流沙过指,所得甚少。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不仅需要阅读,更需要用心选择一本好书,在读书过程中提高、深思、内省并体验生命之美。
读书不仅是最容易获得的享受,即使读者不抱有功利心,它也会润物无声地馈赠于读者。古人讲“腹有诗书气自华”,亦舒在小说里也借女主角之口说出读书的重要性,“世上确有气质这回事”。读书怡养性情这件事的妙处不仅是为个人气质傅彩,人文精神亦会潜移默化地增添城市魅力,提升一个社会的气质。
阅读是接触到多样化思想的最便捷渠道。广泛的阅读可以使读者从不同角度思考,避免思想狭隘与单一,让我们在处事中更加包容。当一个人的精力物力有限时,书籍可以成为他的“任意门”,打开通向不同伟大思想的窗口,使“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成为可能。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阅读早已不限于纸质书,但我们能够明显感到读者更倾向于轻松有趣、适合消遣的文字,而对需要读者思考的作品缺乏耐心。好的阅读态度与其它的好习惯一样,需要坚持和付出才能养成,这也可以看作是读书的益处之一——培养耐性与自律。当阅读真的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读者自然能体会其甘味。
读书要重量更要重质。一本好书给读者带来的影响不可估量,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利用深阅读不断充实提高自己,并保持冷静思考的习惯,才能真正适应快速前进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