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 凯 (温州市文化馆 325000)
试析“气”在古代声乐理论中的基础地位
戴 凯 (温州市文化馆 325000)
我国古代有关声乐的理论研究较多,很多与声乐相关的研究中,都重视气息这一要素在歌唱中的重要地位。在歌唱的实践中,“气”位于首要地位,古代人们对此也有了正确的认识。本文在对古代声乐理论研究的考察中,从“气”与声音的关系、呼吸的控制及“气”的方式和技巧表达等方面着手,对歌唱中“气”的基础地位进行论述。
古代声乐;理论研究;气;地位分析
中国古代在发展中,声乐等艺术形式在社会中受到很多重视,在具体理论研究中可以总结为两类,其一是在文史类文献中对声乐的零散记录,其中有涉及到歌唱的技巧表达等,主要是经验的总结和概括;1其二是与声乐相关的专著,如《乐府传声》等,虽然总的数量不多,但是其内容较丰富。2给后来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很多的借鉴和参考,其中也有涉及到“气”的相关研究,从中可以了解到其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在理论问题研究中的指导作用。本文主要结合古代相关声乐文献的论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气”的理论进行分析。
“气”是声音产生的基础,如徐大椿指出,“凡物有气必有行,惟声无形……”3这主要强调声音的物理基础,对气息与声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合理的分析,对后世的研究也有很大帮助。
古代的声乐讨论中,在气息、呼吸、声音的相互关系研究中,主张气息应该处于主导地位,认为气息是声音的重要影响因素,气息薄弱,声音则无力;气息混浊,声音呆滞等,这一系列的表述也证明了气息是声乐研究中的重要因素。对这一理论研究进行阐释,可以拿声乐训练或者歌唱技巧等进行举例,如在演唱中坚持气的主导地位,最终才能产生声音似波浪、波澜起伏的效果,从而增强了其自身的艺术性。总体来说,“气”与声音相互影响,并共同作用于人的声乐表达,对艺术的表现形式有深远意义。
(一)呼吸的控制
古代有关“气”的论述中,侧重于对唱歌方法的研究,尤其是唱歌呼吸方法。不管是理论研究还是艺术实践中,都可以了解到唱歌与呼吸有很大的关系,唱歌时的呼吸和平常生活中的呼吸是不一样的,有着自己固有的特点。同时,这也要求在唱歌过程中要注意呼吸的调节。擅长唱歌之人,其一定是擅长调节自身气息的人,采用“气”对歌唱进行控制,调整当时的呼吸状态。用现代的眼光对其解读,主要就是自然顺畅地呼吸,这是唱歌前的准备工作,随后“氤氲自脐间出”,这也是准备状态下需要达到的目的。4当气息被呼入之后,通过腹肌有节奏地对呼吸进行控制,将肚脐一带作为呼吸控制的支点。但在此过程中,也不能忽视用气这一重要环节,歌唱过程中还需要合理用气,保证声音的均匀和协调性,即声音中所说的“五音”“四呼”,做到咬字吐音。
在高低音的控制和选择上,主要是通过身体内部的力量对其进行控制,是声乐训练中最重要的部分,歌唱中与人的喉咙、鼻咽等都有很大联系,需要很多人体器官的共同作用,声道自上而下打开,形成共鸣管道,再进行力量的对抗,保证喉头的稳定等,这也与古人所说的“抗坠之音”,从理论来讲是一个意思。
(二)“丹田气”的控制
所谓的“丹田气”,从声乐角度来讲,众所周知的是《曲律》里的描述:“发于丹田,自能耐久。”能用丹田发气的人其声音长久不疲。5很多经验丰富的歌唱家,通常用丹田出声代替喉咙。丹田主要在是人体的肚脐以下三寸处,将其作为气息的支点,使得歌手在声乐训练中更易于对气息等进行掌握。从根本上讲,丹田发气主要还是呼吸控制法的一种形式。
古代虽然有很多关于“气”的理论研究很多,其方法也多种多样,很多不仅涉及到其方法和技巧的使用,更有关乎情感表达的内容。这也是古代声表达中的重要方面。
在歌唱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不同的换气方法,对气息进行调节和适当地补充,最终使歌唱能达到一个完整的体系,古代文献研究中也提出了这一点。如“偷气”“换气”等表述。歌唱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其中也有其本身所寄托的情感表达,如“喜”“怒”“哀”“乐”等,这也需要气息的调节使其能呈现出相对应的状态,以辅助其表达。如呼吸急促,呈现出来的是一种悲伤痛苦的感情,咂气则给人一种忧虑之感,沉气表现的是惊讶等,通常惊讶的状态下,气息较短浅,与正常惊讶时的生理反应基本要保持一致或者相近,这样才能与他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同时充分发挥艺术的带动作用,渲染艺术表达效果。
综上所述,“气”在声乐研究中占有基础性的位置,在古代的声乐相关理论研究中,人们重视对声音与气息的关系、气息呼气的控制及丹田气等都有很多研究,并对音乐的情感表达等都有很大的影响。在古代的文献研究中,主要是以专著等形式对其理论进行详细概述,有很多文史类文献中通过实践等形式对其进行分析,对后世声乐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从理论的角度来看,气的理论研究,对我国民族声乐等相关联的艺术创作和人们的审美理念都有重要影响。
注释:
1.戴和冰.传统民族声乐“调气”“用气”论[J].中国音乐,2013(07):56-63.
2.董兵,王立增.中国古代声乐理论中的“人声至上论”[J].中国音乐,2013(09):85-89+181.
3.马兴智.论我国古代声乐理论中的“人声至上”[J].大舞台,2014(12):145-146.
4.陈岚.声乐演唱中气息的合理运用[J].大舞台,2014(03):225-226. 5.曲洋.中国古代经典声乐曲拾掇[D].华东师范大学,2013.
戴凯,(1963年11月)温州市文化馆活动中心主任,副研究馆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温州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