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迪 (郑州轻工业学院 450000)
从材质语言的演变看当代雕塑的异化
王耀迪 (郑州轻工业学院 450000)
雕塑从一开始就是依托着材质而诞生的,它的内容形式是通过材质来表现的。雕塑作品的的基础就是材质,它们之间彼此相互影响和作用。本文通过对雕塑材质发展演变的总结,着重阐述了材质快速演变对现当代雕塑形式的影响。
材质;异化;现当代雕塑;影响
(一)传统雕塑的材质语言
远古时期,土、石、兽骨等作为中国雕塑的主要材质,当时只有在一些工具、器皿或是简单的艺术品上才有所体现,这就是雕塑艺术的雏形。冶炼金属的出现使得雕塑材质的选材更加广泛,从殷商到秦汉,青铜等金属材质制作出了乐器、礼器、兵器、生活器具和装饰品等,再加之原来的泥、石等材料,雕塑材质得到极大的拓展。雕塑自秦汉之后就制作的越发精致并具备工艺性、装饰性。这一时期的泥、金、石、木、兽骨等材质发展的越发成熟,雕塑材质一直平稳有序在演变。中国进入20世纪初期,社会的政治、经济极不稳定,艺术的发展几乎停滞,新中国成立后有所恢复和发展。改革开放后,对西方现代艺术观念的研究和吸收,引起了雕塑家开始在材料和现代雕塑语言的探索上活跃起来。
(二)西方现代雕塑的材质语言
西方雕塑材质的运用相对稳定的时期是在古希腊时期到19世纪末,这段时期雕塑材质发展缓慢,雕塑家着重于如何利用已知材质来创作。石、木、金成为这个阶段的主要雕塑材质。19世纪末西方艺术发生巨大变革:古典主义阶段转向现代主义阶段。现代和古典两条路线使西方雕塑走向不同道路:“新传统雕塑”和“新雕塑”。“新传统雕塑”艺术家注重材质本身,尊重材质物理特性并直接塑造以突出纯造型;“新雕塑”艺术家更喜欢不断尝试、发现和使用新兴材质。西方现代艺术的多元化是从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代表艺术家杜尚开始的。艺术家的思想观念体现艺术品的本质,而不是雕塑实物或者绘画。材质就是材质,抽象的文字、具体的行为、语言、观念都可以当作材质去表现作者的情感和观念。
(一)材质的丰富多变是雕塑异化的前提条件
在当代艺术界,中国与西方在界定雕塑定义上的标准都很模糊。西方后现代主义出现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60年代,这个时期的发展让人们对“何为雕塑”这一概念的慢慢淡化了;从20世纪80年代的中后期开始,中国受到西方雕塑材质技法、艺术思想观点的影响,使雕塑产生了向其他艺术跨界的尝试。不管是传统雕塑艺术还是现当代的雕塑艺术,他们都依托于材质,而材质条件是在朝一个没有边界的范围快速发展的,现当代雕塑依据不同材质特点包括了很多艺术在内,其中包括传统的雕塑艺术,还有向环境扩展、向形式扩展、向观念扩展、以及与科学结合的雕塑艺术等。
(二)多变材质造就特点各异的雕塑泛化的形式
1.向形式扩展的雕塑艺术——装置艺术
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一种新的艺术形态:装置艺术,它是一种在特定的空间、时间下,把人类世界中的实体物品进行有效的组合、改造,然后通过艺术化手段,展示出社会群体和艺术家个体所蕴藏的各种观念情感的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装置艺术自身是一种范围宽泛、综合的艺术手段,它包含一些雕塑的元素。在一定意义上装置艺术和现当代雕塑之间已无本质的区别,只是因为在不同的场合下不同的需要而要给予他们不一样的名字,装置艺术并不单单将材料发展成现成物品,再强加上某种“观念”的畸形产物。把装置艺术等艺术纳入到雕塑的范畴中来,是表达装置艺术也是广义性雕塑的进一步延伸,这种艺术形态必然能将现当代的雕塑推向一个更加宏观的层面,这样装置艺术与雕塑之间的概念才更加统一。
2.向环境扩展的雕塑艺术——包裹艺术、大地艺术
大地艺术的产生是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始的,英美国家中有一批代表极少主义的艺术家,他们对于博物馆中单一形式的雕塑作品显得不满足,就走出画廊和城市,来到大自然,尝试发展新的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的突破主要表现在材质的选择,艺术家在大自然环境中运用原始自然材料进行创作,甚至是自然界中的自然现象和力量,都会成为艺术家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景观作品也被认为是大地艺术作品,可以说大地艺术是景观和雕塑的综合。《螺旋状防波堤》是罗伯特·史密森创作的,他在美国的犹他州的大盐湖上用砂石筑起直径为160英尺、长1500英尺的作品,场面十分宏大,视觉上令人震撼。另外,克劳的夫妇创作的《国会大厦》则是包裹艺术的经典之作,被包裹后的德国国会大厦的艺术形式更是超越了建筑艺术本身,完美的与雕塑艺术、大地艺术相融合。
3.向观念扩展的雕塑艺术——行为艺术
行为艺术是指艺术家通过自身的肢体行为来表现人与周围事物的一种交流,同时传达出一种区别于主流审美内在涵义,是把自己的身体作为主要基础材质进行表演的过程性艺术。行为艺术如今都可以被放在雕塑泛化的范畴之内,它以行为艺术家的身体与过程中所有事物为材质基础支撑起整件作品,在传统意义的雕塑的基础上更加丰富了特定时间里的过程化概念,整个行为过程的时间界限恰好让作品存在瞬间性特征,。在中国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大连艺术家于振立,1994年于振立先生开始在大连市大黑山盖房子,一盖就是十几年。他把自己的艺术观念、庄禅信仰、人生体悟等等都倾注在了他的营造活动之中。他的这种行为艺术是以特定的环境和含义为依托而进行艺术创造的艺术形态。
4.与科学结合的雕塑艺术——数字雕塑、影像艺术
在多媒体技术广泛运用于艺术创作的背景下,数字雕塑就是模仿现实的雕塑手法,运用计算机在虚拟状态下对有或无的物体进行塑造。数字雕塑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是用实体材质在空间中进行形象塑造,用计算机操作机器完成雕塑创作,一般用3D雕刻机、数控机场等数字化设备;另一类则是用电脑软件制作的虚拟作品,其材质、造型空间关系等效果都是用软件虚拟出来的,如景观效果图、游戏动画元素等作品。数字雕塑作为一种新的形式给我们提供了新的创作手段,让我们的创作可以放开思维,大胆表现,不会因为实际制作而受到限制。影像艺术是流动的影像、图片、新媒体艺术的集合体,它具有相对平面化和运动化的特征。艺术家把影像资料作为材质进行立体化、空间化、形式化的处理,创作出的空间影像作品是雕塑泛化的新形式之一。
无论对于传统雕塑还是现代雕塑来说,材质是雕塑创作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材料为雕塑家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灵感的动力,也极大地影响着雕塑作品的艺术内涵、美感和风格魅力,也为雕塑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雕塑材质的丰富,使雕塑的形式扩展、异化了,或者说被泛化了。埃菲尔铁塔、高迪的建筑、广告塔、具有雕塑意味的生活用品等等, 都可以被看成是雕塑品,雕塑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1]李政.论现代雕塑材料的角色[J].艺术百家,2007.3.
[2]李东江.关于现代雕塑材料语言运用的研究[J].美术大观,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