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慧 (中国艺术研究院 100029)
《八十七神仙卷》赏析
张 慧 (中国艺术研究院 100029)
《八十七神仙卷》是我国美术史上极其罕见的经典传世之作,是现世保留至今最为完整的一部白描绢本巨作,遒劲的笔法,明快的线条描绘了八十七位神仙列队而行的场景,场面宏伟,构图精妙,造型优美,代表了中国古代白描绘画的最高水平。世传《八十七神仙卷》为唐代“画圣”吴道子所作,但至今没有定论。本文着重从《八十七神仙卷》构图、线条和细节等角度,从艺术手法和审美趣味上对这幅传世巨作进行分析。
《八十七神仙卷》;白描;中国画
《八十七神仙卷》长292厘米,高30厘米,其壮观的场面和流畅的线条凝结了中国古典绘画的精髓,宗教道释人物画中的典范之作。它栉千年之风,沐五朝之雨流传至今,是我国至今发现与保存最为完成的白描艺术绝品。世传《八十七神仙卷》为唐代“画圣”吴道子所作。画面以道教故事为题材,纯以线条表现出八十七位神仙出行的宏大场景:神将开道,压队;头上有背光的帝君居中;其他男女神仙持幡旗、伞盖、贡品、乐器等,簇拥着帝君从右至左浩荡行进。它原是一幅壁画的手稿,但壁画未能在历史的变迁中保存下来,这幅白描手稿成为了一曲绝唱,其超绝的艺术手法魅力无穷,对研究中国线描艺术和美学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其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不可估量。
《八十七神仙卷》以道教人物为主题,描绘了天庭朝会的盛大场面。画面中绘有东华帝君、南极帝君、扶桑大帝三位主神,十位神将,七位男仙官,六十七位金童玉女。中国传统绘画的构图规则意在自然而不受限与时空。《八十七神仙卷》正是吸取了中国古典绘画构图的精髓,采取“散点透视”的手法,在这样一个狭长的画面中,八十七位神仙平行排列与同一视平线上。三位主神处于画面的视觉重心之上,在众神的拥簇之下前行。画面中的人物互相遮挡叠加,每一个人物安排得错落有致,没有一个完整形象,画面的空间感和节奏感十足。将每个人物的头连接起来,构成了一条起伏的曲线,形成了律动的画面效果。画面统一而有变化,规律而不呆板。充分体现了中国绘画自由、灵活的独特构图范式。
在时空上,画家充分展开了想象的空间,祥云、荷花、树木等事物完全摆脱了自然的束缚而出现在同一平行画面中。这些事物出于自然,而又不受自然的局限,完全按照画家个性的审美情趣,为主题和人物服务,整个画面超乎自然,蕴含着突破时空的审美理想,正符合了中国传统绘画体系中“意向布局”的精髓。
在画面的最左端,画家安排了一棵向左倾斜的树,仔细体味作者的用意就会发现其中蕴含的深意。桥头岸边一棵左倾的树表明朝拜队伍刚刚出发,在形式上收拢画尾,与众仙人向左运动的态势相协调,加强了纵深的层次感。充分体现了画家对细节匠心独运的把握。
“气韵生动”是中国古典绘画美学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画家不仅要表现事物的外在特征,也要表现出内在的精神气质,借以传达画家的主观情感。画面中运用了大量的高古游丝描和铁线描的手法,用笔入微。线条长短不一、虚实不定、曲直相间、抑扬顿挫,深得“气韵生动”法则的精髓。中国绘画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画中线条严谨、简练、流畅,有的线长达几米。
《八十七神仙卷》充分运用了线条的装饰性,把画面的装饰美发挥到了极致。画家运用了大量长线条表现出仙人的飘逸之感,巧妙运用长短对比、疏密对比的手法,使得人物与人物彼此联系又区别开来,用线条来营造出画面处与空白处的对比。《八十七神仙卷》为白描作品,虽未着任何色彩,但由线条营造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使得整个画面丝毫不显得单调,充满了空间表现了。人物显现出迎风起舞、衣袂飘飘的动态感来。
《八十七神仙卷》以独特的白描手法,充分发掘了线条的流动感,立足于东方绘画体系对线条的精妙把握,采用了十八描中的高古游丝描、铁线描、琴弦描、行云流水描、曹衣出水描和钉头鼠尾描等线描技法,整个画面在万千绵密又灵动的线条之中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来,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富有震撼力,是中国绘画“骨法用笔”的完美诠释。
画面的色彩也通过线条表现出来。这幅图卷毫不着色,却能给人一种缤纷的感受,正是借助于线条的表现力。帝君头顶金光闪耀,一众仙女面若桃花,珠环玉佩,彩羽流霞,画面未着色,却借由线条的虚实疏密表现出了强烈的空间感和浓重的色彩感,使得这幅白描画卷给观者带来五彩缤纷的色彩感受和强烈的视觉冲击。
纵观《八十七神仙卷》总体,人物、饰物、烟云、背景等都体现了统一的主题特征,画面产生高度和谐统一的韵律感,同时,画家在细节的刻画上用笔精妙,使得众多仙界人物形象平铺于画面之上,形成了呼应的风格,但却丝毫不显呆板。在整体绘画风格和谐统一的同时,画家在细节上着重刻画不同的人物,个性鲜明,层次清晰,美感十足。
画面强调照应,又适当注意变化,使人物动态一致、倾向一致,服饰大致相似的人群,通过微小的转侧和顾盼,得到相互之间的呼应。《八十七神仙卷》的造型语言非常简单。整个画面用单纯线条勾勒,丰富的画面语言借由细节的纷繁多样来表现。画面中的一众仙人在画家精妙的笔触下凸显出身份和个性来:三位帝君头上有显示身份的背光,眉眼微垂,雍容华贵,器宇轩昂,是人间君王的真实写照。由众仙女组成的乐队欢快的演奏乐曲,她们手持不同的乐器,身上佩戴有精致的装饰物,襦裙与飘带层次分明,发饰也各有特点。画家对线条的把握炉火纯青,运用不同线条来表现人物面部表情,眉眼显得格外有神,五官安排得当,即便是同样严肃的面孔,也能显现出不同的各项。仔细观察画面就会发现,八十七个人物中根本找不到两个表情和姿态完全相同的形象,充分体现出画家极强的写实能力和概括能力。
《八十七神仙卷》可谓是中国传统绘画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画家在构图上突破时空限制,对线条的把握精准大气,在细节的把握上匠心独运,艺术技巧和手法极其高超。这幅图卷将“气韵生动”“骨法用笔”“意向布局”等典型的中国古典绘画艺术风格发挥到了极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丰富的审美感受,不仅是是中国艺术的传世佳作,也是世界美术史上不可多得的瑰宝,值得后人继承和发扬。
[1]王奋英.浅论吴道子人物画的艺术价值[J].创作与评论.2013(14):56-58.
[2]董红普.《八十七神仙卷》解读[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95-98.
[3]王茂.《八十七神仙卷》的线描艺术特点解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5(04):22.
[4]董红普.色彩斑斓的白描音乐《八十七神仙卷》[J].艺术评论,2009(07):23-25.
[5]郜宏伟. 论“气韵生动”[D]. 上海戏剧学院,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