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电网变电站集控建设方案选择和优化

2015-03-12 18:13宁波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5年2期
关键词:文山变电站电网

摘要:近几年各供电企业大量开展变电站集控建设工作,但是在变电站分散、交通不便的文山地区如何有效利用集控建设,达到优化资源、提高变电站运行管理的目的是现阶段的一个难题。文章从集控建设不同模式方案来分析和举例,找出现阶段集控站建设的优化模式。

关键词:变电站;集控站;集控模式;分散集控;集中集控;建设方案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715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4-0045-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0305

变电站经过多年的发展,值班工作已经从多人值班发展到少人值班、无人值守。但是从无人值班变电站建设来看主要在有坚强电网的大型电力企业,这些地区环境优越,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文山是一个多山地区,部分地区山地比重超过了98%,大量变电站建设在山区、农村,交通极不便利,这给电网建设、运行、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

1 文山电力变电站运行值班现状

1.1 变电站分布及交通情况

文山电力有110kV变电站23座、35kV变电站46座,分布在5市县内。35kV级以上变电站运行人员共计311人,其中110kV变电运行人员共计143人、35kV变电站运行人员共计168人,全部为少人值班变电站。

1.2 文山电力变电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以上统计我们可以看出,文山电力110、35kV变电站存在点多、面广、战线长,110、35kV变电站运行值班人员比较分散,运行维护距离远,维护管理难度非常大,现目前只能执行有人值班或者少人值班,人力资源难以达到优化配置,由于变电站都是有人站,仅有的几个技术骨干人员必须分散配置,形不成合力,给员工教育培训和管理带来很大难度。随着电网不断发展,110kV、35kV变电站越来越多、越来越分散,现有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电网快速发展的需要。

2 建设集控站的必要性

随着电网规模的迅速发展,建设速度不断加快,110、35kV变电站逐年增多,变电站无油化、微机监控化、通讯设施完善化逐年在提高,该市部分地区已初步具备集控条件。随着文山电力的快速发展,如不加快变电站集控建设,未来在电网升级、人力资源利用方面的工作将越来越困难、复杂。依托科技手段,提高供电可靠率,优化现有的变电运行人力资源,来满足电网快速发展的需求,对专业人员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将现有的有人值班变电站改造为具备无人值班的受控站,通过专业化运行管理可以极大提高变电站的运行维护管理水平。集控站建设是未来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南网公司在加快集控站的建设。

3 文山电力集控站建设方案确定

3.1 文山电力集控站建设内容

3.1.1 要求具备对集控站所管辖范围内的厂站进行数据采集、集中监控并将信息汇总向上级调度发送的功能。

3.1.2 集控中心配置系统应实现: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传输;远调、远控、远监系统中的屏幕显示,对电网工况实现在线监视。

3.1.3 具有制表、打印报表、越复限告警、模拟量记录,事件、事故顺序记录,事故追忆,画面生成处理及拷贝等功能。

3.1.4 在实现监视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及人机联系系统设备,对断路器、可电控操作的隔离开关、GIS可电控操作的隔离开关,主变中性点接地隔离开关,带负荷电力变压器远方操作等功能。

3.2 集控站建设模式

结合该供电企业现状,借鉴其他供电企业集控成功经验,我们提供了两个大方案,分散集控模式和集中监控模式。

3.2.1 方案一:以县为单位或几个距离较近的变电站集中运行、监控,即分散集控模式。

分散集控站模式,在变电站相对集中的站所或县城建设集控终端,监盘、操作维护人员统一在一起值班。集控站建设模式采用集中监控、操作模式建设,集控站统一负责接收、执行配调机构的工作指令,负责对110、35kV变电站、开关站进行监盘、巡视、操作、维护。组织结构如下:

图1

优点:运行成熟,有经验借鉴;被控对象少,受控变电站集中,信息出口快捷、准确,电网风险管控要求能及时、有效回应。特别是事故处理时,受控对象少使得事故响应时间较短,加快电网故障隔离和快速复电。

缺点:人员优化有限,集控终端重复建设,投资大。管理流程长,不利于命令执行。扩展建设不方便,增加变电站集控数量较复杂,受控站超过15个以上控制困难;不适合未来变电运行专业化管理的发展。距离较远的变电站无法保证供电可靠性。

3.2.2 方案二:监控中心+巡维中心模式,所有的变电站集中监控,分散操作维护的大集控模式。

监控中心+巡维中心模式建设,即监控中心负责变电站监盘、遥控、遥调接收调度机构预令,巡维中心负责110、35kV变电站、开关站履行巡视、操作及日常维护。组织结构如下:

图2

优点:符合专业管理的要求,有利于短期提高变电站运行管理工作。受控变电站集中,信息出口快捷、准确,电网风险管控要求能及时、有效回应。扩展建设方便,增加变电站集控方便,受控站数量不限,超过15个以上可以分区监控;事故处理时,监控中心可以在调度指挥下快速远程序遥控改变运行方式,加快电网故障隔离和快速复电。对于距离相隔较远、分散的变电站,可以分为几个片区维护分班巡维。

缺点:运行方式改变大,需要长时间来培训人员熟悉电网、设备新模式下的运行工作,没有可借鉴经验,建设周期长。

3.3 集控站建设模式选择

从以上两种方案来看,分散集控建设方便,运行结构改变小,但是,人力资源优化不够,随电网的发展,其对变电运行管理的提升有限;集中监控、分散巡维模式,人力资源优化较好,符合专业化管理的发展趋势。

结合文山电力变电站运行现状、地理分布情况及交通状况,方案二更适合文山电力现状。

4 集控站建设的实践情况

根据制定的建设方案,文山电力从2013年开始了变电站集控建设工作,截止2014年10月,完成了18座110kV变电站、3座35kV变电站集控工作。集控调试接入的变电站现有变电运行人员81人,其中监控中心13人、巡维中心68人,比集控前减少57人,极大提高了人力资源效率。同时通过集控建设,将分散在各变电站的技术骨干集中起来,提高了变电站的运行、管理质量,在2014年上半年中所有集控的变电站设备维护率100%,缺陷及时发现率提高了37%,两票合格率提高了1.2%,合格率达到99.6%,不安全事件降低84%。变电站集控建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通过实践,集中监控、分散巡维的模式有利于变电站运行、管理调高,符合变电站管理未来发展需要。但是,在运行中也发现边远变电站事故处理、恢复时间增加较大的情况,其中特别是对农村供电的变电站尤其突出。经过分析,由于云南山高林密,线路运行环境差,在设备事故处理中,因为线路故障引起的事故占98.3%,其中10kV线路跳闸又占到96.8%;永久故障占2.3%,瞬时故障占77%,69%是线路通道引起。针对这一情况,电力公司制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措施加以解决:(1)距离相隔较远、分散的变电站,可以分为几个片区维护分班巡维,缩短维护半径;(2)制定线路跳闸强送管理规定,对35、10kV非电缆线路在跳闸后可以强送一次,在制定线路重合闸投入措施,提高重合站投入率;(3)考虑将车程超过60分钟路程的35kV变电站10kV设备操作采取委托当地供电所操作;

(4)加强线路通道清理工作,增加线路防雷设备投入。

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2014三季度,10kV线路故障恢复时间得到极大提高。

5 结语

变电站集控站建设是未来智能电网发展的要求,变电站集控模式运行已成为必然的趋势,在电网建设如火如荼、供电可靠性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变电站集控是当前急需开展的工作,而更好地将集控建设作为解放人力资源、提升运行管理的手段,则是建设中关注的重点。随着文山电力电网的快速发展,变电站集控建设已经在工作中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取得的经验可以给电网相对弱小的供电企业变电站集控提供参考依据。虽然过程中有一些新问题不断出现,但是只要我们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变电站运行管理工作一定会从专业化、信息化、集成化中走向更高的管理高度。

作者简介:宁波(1979-),男,供职于文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文山分公司,研究方向:变电站运行、维护、检修管理,电力企业变电站、配电网安全运行。

(责任编辑:秦逊玉)

猜你喜欢
文山变电站电网
诗与象
诗与学
穿越电网
关于变电站五防闭锁装置的探讨
超高压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探讨
220kV户外变电站接地网的实用设计
电网也有春天
一个电网人的环保路
电网环保知多少
变电站,城市中“无害”的邻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