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方清
提名理由
在民间智库多遭遇资金“瓶颈”时,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以国际主流智库的收入模式实现收支平衡,在走向国际化智库的道路上迈出坚实一步。“中国布鲁金斯”的梦想或许仍远,但中国民间智库加速跑的脚步声已清晰可闻。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市场一改国营企业一统天下的局面,向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开放,搞活了经济,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同样的道理,在政策研究市场,为什么就只能有官方智库,不能有民间智库呢?”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50岁的王辉耀和太太一起,带领着几个人的团队,在疑惑声中,又一次成为“率先吃螃蟹的人”。
上世纪70年代,很多人在忙着“打倒资本主义”时,王辉耀躲在角落里啃着英文书;1984年,25岁的王辉耀主动打碎当时人们眼红的“铁饭碗”,放弃对外经贸部(商务部前身)的工作,前往加拿大读大多数中国人还没听过的MBA,是最早一批去北美读MBA的大陆留学生;1993年,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风靡全国,掀起一轮“出国热”大潮,已在海外跨国公司做到副总裁的王辉耀却选择回到快速变革的中国创业,先后创办了三家公司以及多个社团。
已经积累了多次办企业和社团经验的王辉耀,在“知天命”的年龄,有了新的目标,创办一个民办的国际化智库。“这是我的新‘中国梦”王辉耀说。
2008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即“千人计划”),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从2008年开始,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学科、实验室以及中央企业、国有商业金融机构、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等,引进2000名左右人才,并有重点地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来华创新创业。
“千人计划”的出台,王辉耀是参与者之一。这一年里,作为中组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国际人才竞争战略研究专题组组长,王辉耀做了大量国际人才方面的研究,并参与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起草工作。在此之前,王辉耀已关注和研究海归人才十余年,出版过十多部中国海归研究著作,被称为“中国海归研究第一人”。
慢慢的,王辉耀将国际人才研究定为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成立后的两个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另外一个则是企业的国际化。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最初的名称为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2010年改为现在的名称。
在2010年之前,相较于“智库”,人们更熟悉的称谓是“思想库”“智囊团”等。虽然智库在西方的发展已有百年的历史,但在中国,人们对于智库仍知之甚少,不少人将智库与咨询公司、智囊等混为一谈。
即便在现在,王辉耀也要时不时跟人解释智库与咨询公司、智囊的区别。而他创办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之初,这样的解释更是家常便饭:智库不是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以影响公共政策为目标。另外,它是一个现代化的集体作业,不是简单的智囊人物,不是诸葛亮。
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发布的《2013 年中国智库报告》中,将智库定义为:以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以影响政府决策为研究目标,以公共利益为研究导向,以社会责任为研究准则的专业研究机构。
2014年4月,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在北京举办了一场主题为“智库与中国发展”的专题座谈会。虽然主办方的身份是民间智库,但座谈会上却由中国官方智库和国外智库唱起了主角。应邀到会的十多位发言嘉宾中,鲜见来自民间智库的代表。
座谈会刚一结束,两位参会的企业界人士成为多家智库追逐的对象。一位被媒体拦住要求采访的民间智库代表,连声抱歉后,直言不讳称要赶紧去认识一下企业界人士。在座谈会上,两位企业界人士在发言中表示了要向民间智库进行捐款的意愿。
中国民间智库虽然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但和官方智库相比,在整体影响力上仍处于明显弱势。自2006年开始,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与公民社会项目”(TTCSP)每年都会发布一份全球智库排名报告。如今,这份报告成为公认的衡量全球智库水准的重要参考。2014年1月22日,《全球智库报告2014》在全球55个城市同时发布,中国共有429家智库上榜,排名第二,而位居榜首的美国,上榜智库达1830家。其中,7家中国智库上榜全球排名前150强,全部是官方智库,无一家民间智库。
对于不吃财政饭的民间智库来说,经费来源困难是首当其冲的问题。有民间智库因为工资偏低,领导只能经常教育工作人员要有奉献精神。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从2008年创办,一直到2012年,基本都处于亏损的状态。王辉耀每年都要自掏腰包上百万元人民币,作为智库的运营经费。“我没把它当成一个企业来做,而是当成公益来做。没指望能有多大的商业回报,目标是社会影响力以及政策影响力的汇报。”王辉耀说。
1999年,王辉耀曾为其母校广州外国语学院捐款建立了王辉耀奖学金,而后,又在北京延庆县捐资修建了一所希望学校。在创办了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后,他的公益行动更多是捐助在自己的智库,“捐一所希望小学,解决了一个学校的问题;进行一项好的教育政策或人才发展的研究,智库建议一旦被采纳,将影响政府决策和惠及千千万万的学校和无数的人才”。
除了资金,民间智库也解决不了职称和户口。因此,对于王辉耀来说,在吸引和留住人才上,在保证有竞争力的薪酬之外,还要靠专业化程度和职业成就感。
从2012年开始,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共发布了《中国国际移民报告》《中国企业国际化报告》《中国留学发展报告》等10余部蓝皮书。“每一本蓝皮书都是开创性研究,这让我们的员工有很强的参与感,参与其中就是在创造历史。”王辉耀说。
2012年之后,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基本能做到收支平衡。此时,智库的员工数量也从最初的不到十个人迅速发展为五六十人,并逐年增加。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摄影/董洁旭
据王辉耀介绍,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现在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承接多个部委的研究课题,获得科研经费;二是每年出版多本研究著作,举办大小论坛等活动取得收入;另外则是获得企业捐助。
“三个收入来源的所占比重都差不多,比较平衡,已经基本上是国际主流智库的收入模式。”王辉耀告诉《中国新闻周刊》。2010年,王辉耀曾在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做了半年的访问研究员,一年后他又前往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任高级研究员,专门研究国际新型智库的建设。2014年,基于他的这些研究成果以及其他智库同事的对30多家全球一流智库的实地考察和研究,出版了《大国智库》一书。该书研究和分析了全球智库发展概况及中国智库发展所处的地位,对如何在中国建立智库提出了可操作的思路和方案。
如今的发展势头超出了王辉耀在创办智库之处的预期。“当时的顾虑主要是,不知道国家对于智库尤其是民间智库的政策会有什么变化,没想到智库发展会被写进十八大大报告。”王辉耀说。
2012 年11月,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作用”。一年之后,2013 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更加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
在中央的推动下,国内对智库的关注和探讨迅速升温,2014年被很多国内智库人士看作中国的“智库年”。
2014 年10 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性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2015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
在王辉耀看来,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专门针对智库出台意见,标志着十八大提出建立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后,我国真正开始着手发展智库。中国智库的发展已经在政府推动下,进入了“真刀实枪”的实践阶段。而“社会智库”的概念也在官方文件中首次正式提出,可以预见,民间智库也将成为未来中国新型智库大格局中的重要一环。
2014年也是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的重要一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与公民社会项目”发布的《全球智库报告2014》和国内发布的《2014中国智库影响力报告》中,均入围中国民间智库三甲。此外,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中国入世谈判首席代表龙永图成为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席。
“现在中国具有国内视野的智库并不缺,但缺少具备国际视野的。”王辉耀说。龙永图的加入,将会推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在成为国际化智库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的发展规划中,已经写进了两项新内容:金融国际化研究和国际问题研究。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
是由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和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共同组成的国际化研究智库。秉持“国际化、影响力、建设性”原则,专注于中国人才国际化和企业国际化的开创性研究,提交《建言献策参考》40余篇,发布4部国际人才蓝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