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草
曾经被阶层、偏见限制的公主们,用自己的力量拆掉了那些无形中的高塔,同时写就了这个女性时代的传奇故事。
在前互联网时代,女人们的公共生活简陋得可怕,幸运者尚可以通过各种沙龙结交朋友,不时逛一逛高级定制店;落魄者却只有对着无形中的阶级高塔兀自叹息了。好在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那些曾经耸立天际的屏障已经被夷为平地,网络、技术、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不仅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为那些曾经的长发公主们,拆掉了高塔,使她们走向人间的遍地芳菲。她们用数字技术点亮生活,也用乐观智慧沟通世界,更在这个过程中成就了自己。以另一种方式,曾经被阶层、偏见所限的公主们,用自己的力量写就了这个女性时代的传奇故事。
安吉拉·阿伦德茨巴宝莉女爵士踏上苹果征程
2014年4月底,苹果CEO蒂姆·库克在公司财政大会上确认了一个令时尚界震惊的消息:安吉拉·阿伦德茨将辞去巴宝莉(Burberry)CEO职务,正式担任苹果零售业务主管。回想2013年底安吉拉刚刚因在时尚界的巨大贡献被英国女王封为“女爵士”,就传来了跳槽的消息,让巴宝莉的股价应声下跌6%,这也从侧面证实了她在时尚界的重要地位。虽然还没正式上任,但这场轰动全球的跳槽已被美国《GQ》杂志评论为“近十年来最受人瞩目的时尚X科技的天作之合”。
奢侈品的数字革命
自2006年加入巴宝莉以来,安吉拉在8年内成功将这家曾以雨衣著名的厂商打造为全球第五大奢侈品品牌。自入职第一天起,她就告诉员工们,如果巴宝莉不想沦为国内设计师口里的“老牌精品时装屋”,就得冲破传统时尚观念的藩篱,成为普通人能感触到的品牌。而这个突破,离不开数字技术的帮助。
为了扭转人们对巴宝莉的陈旧印象,安吉拉将伦敦旗舰店包装为全球最酷炫的时装店,为青年顾客们示范百年历史的老牌时装屋也能将数字科技玩得得心应手。店内被大显示屏幕包围,模特儿的影像不时穿梭于各个显示墙之间,炫美之极。安吉拉将精品消费的奢华与虚荣,加入耳目一新的眼球元素,达到娱乐的层次。
除了精品业者擅长的包装,巴宝莉在安吉拉的领导下,对任何科技的引入都不留余力。巴宝莉是时尚圈最早采用Google+、Twitter、Facebook等平台,将粉丝们凝结成社群的品牌,从而激发他们的认同感与购买力,如今形容巴宝莉是奢侈品业科技革新的标杆一点也不为过。
赋予科技性感品质
今年初,安吉拉曾接受了TED的演讲邀请,谈论了“人类能量的积极性和变革”。主题听上去有些宏大,但她绝对够格谈论。因为“积极”与“变革”是安吉拉一贯的风格:曾用数字技术挽救了百年奢侈品老店,如今又成为苹果高管团队中唯一的女性,那些由传统观念、性别构成的藩篱,被安吉拉用勇气和智慧轻松突破,带领人们的时尚观随时代升级。
她的下一步革新目标在哪里呢?
据《华尔街日报》透露,安吉拉很喜欢手表,这可能意味着她将参与苹果智能腕表的开发项目。时尚人士们对该消息纷纷表示喜大普奔。“多数可佩戴产品毫无性感可言,希望安吉拉能为这些‘宅男专用品注入性感与品味。”一位设计师说道。
简·麦格尼格尔:用游戏改变世界
谈到电子游戏你会联想到什么?沉溺于《魔兽世界》的宅男?喊是对未来毫无计划的上班族?总之,主流态度对电子游戏的态度是一致的:废柴才会热爱电子游戏!来自世界顶级未来趋势智库“未来研究所”游戏研发总监——简·麦格尼格尔决定要打破这种歧视,她认为,游戏能赋予人类改变世界的力量。自从2010年在极具影响力的TED Talk大会上发表演讲起,麦格尼格尔才正式被普通人所熟知。一位《赫芬顿邮报》的评论家说,“作为一个女性,多年来致力于为男性工作者及用户为主的游戏行业正名。她跨越的不仅有性别的障碍,还有人类偏见的藩篱。”
游戏中的治愈力量
2009年夏天,正在撰写《游戏改变世界》一书的麦格尼格尔,意外地脑震荡了。常规治疗一个月仍不见好转,她甚至还陷入了“脑震荡一焦虑和抑郁一病症加重”的恶性循环。这时,游戏成了她唯一想到的能自救的方法。于是,她为自己设计了一款保健游戏,通过设定一系列有利于病症康复的目标和激励奖惩机制,使自己更快乐地参与到自身痊愈的过程之中。不到一个月之后,她就“差不多完全恢复了”。
“当我们不得不面对难以好转的严峻现实时,优秀的游戏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麦格尼格尔用了整整十年时间研究,她更加坚信——游戏不会带我们走向文明的灭亡,相反它们会带领我们重塑人类文明。
游戏挖掘了人内心真实的善
麦格尼格尔通过调查,为普通人举出很多游戏带来成就感的例子。
2009年6月24日,两千多名普通英国人联手在网上调查英国议会史上最大的一件滥用公款丑闻,这次调查导致数十名议员辞职,而这一切都归功于由《卫报》开发的一款游戏——《调查你所在地区议员的开支》。这款游戏以简单、有趣、实时隋感奖励的形式,在短时间内成功吸引大量民众处理了超过100万份未经分类的政府文件,并最终从中找到议员违规的证据。
离我们生活更近一点的一个案例是,在一些地方的男卫生问里,小便池里会放上一个昆虫的标志物,这时人们会下意识地尿到昆虫上,而不会尿到便池外面去。
在麦格尼格尔看来,说教往往效果不佳,游戏化才能事半功倍,因为“游戏遵循了人的天性,挖掘和激发了人内心真实的善”。如今,简·麦格尼格尔正继续从事激发人类正面力量的游戏研发工作,她期待在未来的25年内,能在游戏行业内诞生一名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苏珊·莱恩:早安,Fashion!
苏珊·莱恩是时尚界的教母级人物,自从她成为美国奢侈品闪购网站Gilt Groupe的掌门人后,她所创造的的奢侈品限时团购模式,已经成功打破阶级的壁垒,引发了各个行业和年龄的女性对于时尚的狂热。是她通过Gilt Groupe,让普通女性也能通过平价享受到奢侈品带来的美妙体验。追逐品牌的生活endprint
在美国西海岸,Gilt Groupe闪购的启动时间是每天上午9:01。大学女生索菲亚一边吃着自己做的三明治一边守在电脑前不断刷新,她想要买一个KateSpade的女包,“折扣很不错,我可以消费得起。”与此同时,好莱坞的女制片人多恩正在开车送孩子上学的路上,她将车停在路边,通过手机试图抢到几件名牌套装。
对于全球成千上万的女性来说,GiltGroupe上价格可达五折、三折甚至更低的奢侈品,是凝聚了她们原本无法触及的梦想的。在很长的时间里,那些“有门路”的纽约潮人们犹如到处嗅闻的狸猫,寻找着某某奢侈品店处理样品或尾货的内部消息。他们为此通宵达旦,疲于奔命,“在商店外排起长队,只为从名牌商品的尾货中淘得一两件宝贝”。
苏珊·莱思改变了这一切,“我希望女孩不用等到四十岁才终于能买得起自己二十岁时迷恋的红裙,却悲哀地发现已经穿不下了。”
给每一个梦成真的机会
通过电脑和手机APP,以往横亘在时尚达人和年轻女孩之间的经济鸿沟被莱思填平了,橱窗里遥不可及的高跟鞋和柜台上触碰不到的名牌包,通过物流被送往一双双焦急等待的手中。即使是刚刚上班不久尚且囊中羞涩的姑娘,也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梦想成真的不只有平民女子,还有那些在纽约布鲁克林的单身公寓为梦想而拼搏的年轻的设计师,在时尚界尚未注意到他们的这段难熬日子里,他们可以挑选自己的杰作,放在Gilt Groupe售卖。一方面解决温饱问题,一方面轻易跨越所有的屏障和阻隔,连接消费者与买手。
“很多潜力设计师的作品卖得比大牌更好,他们中的佼佼者也因此受到瞩目。”莱恩如是说,“我很高兴GiltGroupe打破了行业壁垒,成为普通人、独立设计师、奢侈品品牌问的桥梁。”莱思一直相信:时尚不该是阶级壁垒,而应该成为普通人也能享受到的权利。如今,她和她的Gilt Groupe已经做到了。
凯特·哈特曼:姑娘们,闪亮起来!
如今,可穿戴电子产品不仅是菲姬、凯蒂·佩里、Lady Gaga等时尚女魔头用以博眼球的演出道具或红毯噱头,更是时尚界最“闪亮”最流行的时尚元素之一。钻、亮片、嵌金丝固然可以让你在一秒钟内从灰姑娘变身白雪公主,不过,与凯特·哈特曼设计的那些可以“闪瞎人眼”的发光二极管外套或光纤胸花相比,这些传统配饰统统都弱爆了!
开辟设计新维度
安大略艺术设计学院助理教授凯特·哈特曼看上去有点像是传统实验室里的女研究员,但她干的活儿其实超级酷!导电线、传感器、电池组、迷你微处理器……这些听上去很宅很科技的物件,在她手里可以让平淡无奇的大衣、手袋乃至晚礼服瞬间变得明亮生动起来。
实际上,哈特曼已经是全球可穿戴电子领域的领军人物。“过去,设计师们习惯于在质地、颜色和造型方面大做文章,而如今,电子潮服代表了时装设计和制造的新维度。”哈特曼说。
在过去十年中,凯特·哈特曼一直致力于将柔性电路植入服装的技术,随着导电布料、线纱及柔性微处理器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她所研发的技术也从实验室走向了T型台,譬如,在2013秋冬女装秀上,华丽的照明装饰被融入大衣、罩衫、披肩及围巾等8款新设计中,散发出“罂栗般的迷幻气息”。这些都与凯特·哈特曼的研究与技术分不开。“我对导线管之类的从不感冒,当它出现在秀台上时,却让我觉得妙不可言。”—位时尚评论家说道。
显像管也能时尚起来
此前,可穿戴电子技术原本只是存在于行为艺术或是实验性服装,真正的潮人对其敬而远之,“这些电子玩意儿看起来既复杂又臃肿丑陋。”这正是哈特曼想要突破的难题。“随着电子技术的改进,我们会让应用更简单化。我希望重新塑造科技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届时,一个全民DIY——从鞋履到手袋、从T恤到晚礼服的时代或将很快到来。”
为了这个目标,如今的哈特曼每月不遗余力通过TED演讲,或是接受著名媒体访问,来普及与之相关的各种知识,希望能打消普通人对可穿戴电子技术的“复杂”印象。她甚至带上了早些年自己做出的那些可穿戴电子设备的试验品,比如能和自己对话的帽子,既轻松帮自己理清复杂心事,又兼具美观与实用。
总之,在哈特曼柔看来,可穿戴电子技术前景光明,但要出现在普通百姓的衣柜中,必须依靠时尚的力量。
阿里安娜·赫芬顿:创造没有围墙的花园
阿里安娜·赫芬顿是21世纪的新媒体女皇,她的卓越才华使她成为政治活动家、评论家、电视主持人,甚至加州州长候选人。她一手创立了时下炙手可热的新闻博客网站——赫芬顿邮报,一个全民参与、没有边际且真正24小时不间断更新的传播平台。这个宏大的花园没有围墙,却容纳了全世界最值得一看的风景。
今天,你如何读新闻?
在几十年前,欧美上班族们早晨可以没有面包和咖啡,但绝不能缺少手中的报纸。不过,生活在2014的美国上班族斯蒂安可从来不订报。这并不意味着他是个不问世事的Out Msn,相反,在他的生活里,新闻不是以每天,而是以每小时、每分钟甚至每秒的速度在更新和传播。不仅如此,当读到“保罗·沃克(《速度与激情》男主角)因车祸去世”的新闻后,他撰写了博客表达自己对偶像的缅怀。很快,这篇博客就出现在消息的相关链接里,与新闻一起被人浏览和关注。
“如今,人们从追求获得最新的消息,发展到不仅仅要看几分钟之内发生的新闻,还要求深度的报道并且能自由阐述观点。”斯蒂安说,这是他选择赫芬顿邮报的原因。这也是赫芬顿创造赫芬顿邮报的目的。
走过泥泞的网媒女王
赫芬顿的经历堪称传奇,她曾是家喻户晓的评论家和电视主持人、畅销书作者。2005年,她创立了“赫芬顿邮报”。这是一个集合了新闻报道、个人博客以及视频发布的新型网络媒体。它还拥有1.2万名“公民记者”,他们都是分散在各个行业的普通人,24小时为网站撰写各类稿件。这意味着,几乎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事件,赫芬顿邮报都有目击者直播报道。“我们不能在21世纪中生活在一个有围墙的花园里。”赫芬顿曾这样说过。她要凭借赫芬顿邮报的聚合力量,将分散在世界各个角落的普通人的力量凝聚起来,让普通人也成为新闻的生产者,并推动历史的前进脚步,而不再是个旁观者。endprint
赫芬顿邮报取代了多年来早晨餐桌上的报纸,以及夜晚床头柜上的杂志。同时也为那些妙语连珠的专栏作家,身在现场的新闻经历者提供了发表平台。最有意义的是,它为像斯蒂安这样的普通人,搭建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赫芬顿本人也实现了自己多年来的梦想:打破了那些边际与规则,整合一切资源,让普通人参与到改变世界的进程中来。
克里斯汀娜·巴赞:网络里的美丽新世界
在网络上搜索克里斯汀娜·巴赞这个名字,你会得到数百页新闻。2014秋冬米兰时装周、秀场外街拍、2014科契拉音乐节……到处都有她的身影。此时她的粉丝早已遍布全世界,连远在中国的网络社区“天涯”上都有关于她的帖子。若时光倒退几十年,她依靠社交网络成名的方式根本不可想象。比起那些蛰伏于时尚圈数十年才最终出头的大师,巴赞是个例外。
从博客到《VOGUE》
注册博客前,巴赞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姑娘。她在穿衣搭配和美妆方面有着极高的天赋,但一直苦于没有地方展示。毕竟专业模特与时尚设计师的门槛太高,—般人迈不进去。
“是那些社区、推特、博客,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巴赞说。起初她在博客上发布自己的照片,与网友们分享化妆、穿衣和搭配的经验。男友詹姆士是她的专属摄影师,凭借他卓越的摄影和构图技术,她的街拍照片总是精致到无可挑剔,闪耀着活跃的生命力。几乎每一张都可以直接拿来充当时尚大片。借助于社交网络近乎病毒式的传播速度,这个博客很快引来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粉丝。她们在各大网络社区发帖讨论她,在朋友圈里分享她的新造型。当她博客的照片开始出现在一些主流媒体上时,时尚界的大门已经向这个平民女孩打开了。
不久,《VOGUE》在东京举办的时尚活动“Fashion Night Out”向她伸来了橄榄枝。那天夜里,站在全球知名的时尚博主与社交名媛们中间,巴赞犹如走入了一场幻梦。
世界上一切明亮的梦想
“Fashion Night Out”成为巴赞的成名起点,在平民化时尚深入人心的当下,民间的时尚达人比明星们更加深入人心。巴赞借助这股力量将自己的博客从私人化的经验分享转型为专业的时尚媒体,不仅诸多品牌合作,更利用清新文图与诸多新媒体社交推荐,来达到传播影响力扩大化的目的。她牢牢把握住时尚传播的秘籍:社交媒体大行其道的当下,高高在上的冷傲时尚不再受宠,有态度又兼有私人分享性质的时尚态度,才能受到粉丝的支持。
这个才满21岁的女孩,以一种她的长辈们绝对想不到的方式走红世界,正朝着她的未来一步步迈进。在她眼里,美不仅是一个形容词,更是一种与科技俱进的敏感度。这也是传统时尚潮人在科技浪潮中惨败的主要原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