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墨重彩的“十二五”即将结束,这是江苏水利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五年来,江苏水利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按照水利部与江苏省政府关于共同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合作备忘录要求,加大投入,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圆满完成“十二五”各项水利发展目标。
回眸“十二五”,江苏水利改革发展进程历历在目:全社会1 800亿元左右水利建设投入再创新高,民生水利普惠于民,河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水生态环境日趋向好……这是值得纪念的五年,更是令人难忘的五年。
流域治理工程有序推进。淮河治理入江水道整治、洪泽湖大堤加固、新汴河治理及世行贷款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工程基本建成,分淮入沂整治、川东港拓浚等工程加快实施;长江治理新一轮江堤能力提升工程启动实施;太湖治理、走马塘延伸拓浚工程及东太湖综合整治工程全面完工,新沟河延伸拓浚工程全面实施,新孟河工程开工建设;海堤巩固完善工程加快推进,流域防洪能力进一步提升。
区域治理加紧实施。列入国家专项规划的中小河流治理、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大型灌排泵站改造等项目基本完成,江河支流治理及大中型病险水闸加固有序推进,黄河故道干河治理稳步实施,区域减灾兴利条件进一步改善。
城市水利建设加快推进。大部分省辖市中心城区的防洪体系基本形成。防汛防旱指挥系统实现省市二级互连和省、市、县三级防指视频会商,全省水旱灾害应急反应系统基本建成,防汛防旱预警能力进一步增强。
依靠完善的防灾减灾工程体系,江苏多次成功抗御了干旱、洪涝以及台风等自然灾害,累计减免灾效益近600亿元,有效保障了全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利用江水北调、江水东引和引江济太三大跨流域调水系统,成功实现江河湖库水资源互济互调。五年来,全省累计调水量达820亿m3,为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水资源保障。2012年,十年磨一剑的南水北调东线一期江苏段工程全面建成,保证了一江清水源源北上,彰显了江苏立足自身、服务大局的治水风范。
独具江苏特色的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体系初步形成。建立了省、市、县三级考核评估体系,2013、2014年蝉联全国水资源考核优秀等次。全省用水总量稳定在500亿m3左右,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由“十一五”末的135 m3、24 m3下降为2014年的73.8 m3、17.4 m3,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提升到0.59,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63.5%,地下水超采面积占土地面积比例控制在6%以内。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8%,2/3以上的市县建成第二水源或应急水源,大大提高了供水安全保障水平。
水生态文明建设全面铺开。试点数量居全国之首的9个国家级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启动实施,50个国家级、63个省级水利风景区如诗如画,百镇千村的“水美乡村”和新兴的“美丽库区 幸福家园”等各类水生态文明建设载体如闪耀宝石,在江淮大地熠熠生辉。7个国家级、21个省级节水型社会示范市以及数以千计的节水型载体成功创建,节水型社会建设蔚然成风。
太湖水环境逐年向好。通过积极落实调水引流、生态清淤、蓝藻打捞、湖泛防控等水利措施,近年,太湖湖泛与蓝藻暴发次数和面积明显减少,水质状况明显改善,实现了湖泛防控和饮用水安全保障目标,太湖这颗“江南明珠”重现碧波美景。
河湖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137个列入省保护名录的湖泊全部落实了管理机构,建立了分管省长担任召集人的全省湖泊管理与保护工作联席会议,成立了7个省管湖泊管理与保护联席会议,8个省管湖泊实施退圩还湖,恢复湖面碧波万顷。覆盖省、市、县三级“河长制”管理组织体系基本建立,97%以上省骨干河道实现“河长”到位、管护到人。以地方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水库大坝安全责任制严格实施。下猛药清除洪泽湖非法圈圩293处、6.9万亩(1亩=1/15 hm2,下同),恢复调蓄库容1亿多m3。
水利工程管理进一步规范。江苏以水利工程管理考核作为提升工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积极开展国家级和省级水管单位创建工作。成功创建国家级水管单位17家、省级水管单位200家、省级小型水库规范化管理单位291家,国家级水管单位数量居全国之首。河湖与水利工程管理保护范围划界确权全面展开,重要河湖巡查监测实现全覆盖,每年发布重点河湖健康评价报告,河湖空间管理和保护水平不断提高。
始终将改善民生福祉作为江苏水利工作的发力点。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村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农村水利投入大幅度增加,持续推进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小农水重点县、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等项目建设,全省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6 039万亩,旱涝保收农田面积达到5 365万亩,节水灌溉工程控制面积达到3 402万亩,占耕地面积比例分别由“十一五”末的81.6%、68.9%、30%提高到89%、79%、50%,保障和促进了全省粮食生产十一连增。
农村居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在提前两年完成国家“十二五”规划1 776.7万人口饮水安全任务的同时,江苏自加压力,超前推进新一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惠及1 200多万农村居民,农村饮水和城市用水实现“同网、同质、同源”目标。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和中小河流重点县项目加快实施,有效改善了农村引排条件与水环境,再现了“水流清畅、岸绿整洁、人水和谐”的乡村美景。水库移民和“两湖”搬迁群众帮扶工作稳妥推进,保障移民群众生产生活稳定有序。积极投入黄墩湖滞洪区等苏北六大重点片区水利帮扶工作,建成了一批惠及民生的工程项目。
法治水利建设取得实效。率先出台《省水利厅关于全面推进法治水利建设的实施意见》和《江苏省法治水利建设指标体系》,健全水法规体系,省级制定、修订水库管理、水土保持、水域管理等9部地方性法规和省政府规章,出台31件厅规范性文件;推进简政放权,行政审批事项由55项精简到12项,制定行政权力清单与责任清单,健全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体系。
水政执法力度不断加大。全面推进水利综合执法,率先出台《水利部门移送涉嫌刑事犯罪案件标准(试行)》,建立重大水事违法案件省级挂牌督办制度。重点实施洪泽湖、骆马湖全面禁采,强化长江等重点河湖非法采砂治理。
江都水利枢纽
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深化。洪泽、高淳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太仓等5个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运行管护机制创新,高邮、宿豫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等一批国家级试点改革任务相继完成并逐步推广。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不断规范,实行全过程电子化招标投标,工程代建制、区域集中监理制试点推行,省、市、县三级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监督体系基本形成。全省90%的乡镇水利站明确为水利部门派出机构,65%明确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水利行业管理和服务能力建设不断提升。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水文基础设施不断提升,19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江苏智慧水利框架基本构建;以队伍建设为支撑,强化人才培训,实施“六大人才工程”,水利人才队伍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以资金投入为保障,水利公共财政投入持续增长,金融支持水利建设、社会资本投资水利稳步推进。
“十三五”时期,是江苏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和积极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要阶段,江苏水利将全面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以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构建水安全保障体系为总揽,以服务和保障民生为出发点,以水生态文明建设为抓手,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坚持大中小工程配套建设,坚持城乡水利协调发展,坚持建设与管理均衡推进,努力实现防洪除涝安全、水资源供给安全、水环境安全和水生态安全。
展望“十三五”,蓝图已绘就,奋斗正当时。江苏水利人将以只争朝夕的精神风貌和敢为人先的勇气魄力,以改革的锐气领航江苏水利跨越发展,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奠定更加坚实的水利基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