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智慧
又到一年一度的报纸征订季,除了一些大报还能享有行政订阅的蛋糕,大多报纸都是抱着悲观的心态。随着一个个报纸休刊,说不定什么时候那把剑就落到自己的头上。如今报纸到了寒冷的冬季已经是不容置疑的事了。
热词:报业 电子报纸 转载收费 媒介融合
如今报纸到了寒冷的冬季已是不容置疑之事,因为我们的报纸实在是太多了。
我国共有报纸一千多家,期刊近万家,在广告被互联网媒体大幅度分流的今天,效益普遍偏差。即使按照一城一报来计算,我国也仅能支撑几百张报纸生存,而三分之二乃至四分之三的报纸都是过剩的。因此,从美国近些年来已经有近300家报纸停刊的事实来看,我国本就过多的、过于同质化的报纸也必将迎来休刊大潮。
既然大浪淘沙,优胜劣汰是必然的趋势。那么,怎么才能不被淘汰,才能胜出?很多媒体人都在一边思考,一边探索,一边总结。
第一,发行电子报纸
大家都知道,纸质报纸要经过印刷和发行环节才能到达用户手中,这两个环节都需要费用支出,这在报纸成本中所占比例很大,而电子报纸就不存在占用这两笔固定费用的问题。
相对于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电子报纸在信息传递速度上还有着突出的优势。传统报纸在编校完毕后,还要通过印刷和投递程序,才能到达用户手中,而电子报纸只要编校完成后,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就可以上传到网络上,用户就可以通过互联网及时点击浏览。《人民日报》电子版就有先于纸质报纸出版的特点。在纸质报纸到达用户手中之前,受众已经可以通过网络对《人民日报》电子报纸进行阅读。
目前的电子报纸存在着收费和免费两种。从媒体的操作实际看,免费的比较普遍。收费电子报纸需要订阅,通过注册登录来进行相应的阅读或浏览。对于大多数用户而言,很少有人去花钱订阅,他们更倾向于使用免费的电子报纸。报纸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广告收入。电子报纸的出现可以拥有更多读者,实际上是增强了报纸对广告的吸引力。
对于电子报纸的订阅收费的探索,国外同行走在了前面。
默多克旗下的新闻国际集团的《金融时报》是提出阅读收费的领头羊。《金融时报》网站作为全世界访问量最高的网站之一,2002年起开始对读者收费。想要访问《金融时报》的所有内容,每年需缴纳299美元的年费,由于费率的提高,《金融时报》的阅读订阅费收入也在不断攀升。在他们的报纸网站,非付费用户每月可免费阅读10篇《金融时报》网站上的文章,超过10篇则会被要求付费。新的支付模式,如针对单篇文章开发的微型支付模式,也已投入使用。有数据说明,到2012年底,美国1/5的报纸对数字访问收费。《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等名气大、专业性强的报纸早已开始对在线内容收费,而这种趋势已经逐渐蔓延到美国的一些地方报纸上。
日本报社不仅推出了收费的终端版网络新闻服务,如应用程序“朝日新闻Digital”和面向iPad推出的“产经新闻HD”,还发挥自身优势,整合信息资源,开发信息检索媒体,建立数据库供用户查阅。
数字报刊收费能成功吗?我们先来看一看美国的数字化传媒业。2011年3月,《纽约时报》的网络阅读权限收费,迄今为止,该报已有38万网络版付费订户,相当于其日发行量的一半。《纽约时报》曾宣称,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从广告主变成了订户——而这当中贡献最大的当属电子版用户。由此可见,在美国,数字报刊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在国内,2010年1月,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和人民日报宣布实行订阅收费,前者并没有对旗下的所有报纸收费,收费阅读的《新安晚报》《安徽商报》只是当天报纸收费,往期内容依然能检索、查看到。《人民日报》数字版一年的订阅费用是28元,是纸质版的1/10。物美而价廉,如此一来个人订户大幅度上升。
第二,新闻转载收费
百度新闻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中文新闻搜索平台,每天发布众多条新闻,据其公布,新闻源包括500多个权威网站。什么网站?大多是来自报纸,少数来自电视台的视频。有人点击某天的搜狐新闻,分析出这样的数据:报纸作为材料来源占到了86.7%。也就是说,报纸作为网站素材提供者发挥着重要作用。
世上没有免费的蛋糕,可是为什么报纸的记者编辑辛辛苦苦的劳动成果就可被众多网站免费转载?网络转载报刊作品是否需要付费?
国家版权局版权司曾对媒体表示,按照现行法律规定,报刊上已经发表的作品,只要作者不做“不能使用”的声明,网络可不经作者同意转载作品,但同时要支付报酬。
因而,网站随意转载报刊稿件并不付费的时代,该结束了。如果继续容忍网站无偿随意转载报刊稿件,报刊花费代价获得的成果都会从这个豁口流失,从而把报纸的路挤压的越来越窄。
中国的几大超级门户网站都不收费,是免费阅读的。它们的首页每天的浏览量均过了一亿人次。通过早期的免费转载纸媒报纸内容等方法,他们成为某种程度上蚕食中国报刊业所创造财富的“寄生蟹”。
这就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加强依法执法的力度,来保障报纸的这块利益。完善转载报纸新闻收费制度,无疑给报纸的生存增加了一个空间。
第三,媒介融合之路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已然成为一个不可扭转的趋势,报纸只有与时俱进,学习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借助新媒体的技术与优势,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价值。虽然就目前的技术发展手段来看,网络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较快,但是网络新闻和报纸新闻相比,在报道的深度和权威性上依然是有差距的。
考虑报纸和网络的各自优势,可以推动“报网互动”的资源整合。建立报纸、网络、手机等全方位的新闻报道体系,实现新闻信息报道的实时滚动发布。如,新华网与中国移动通信运营商联合,推出《新华手机报》,以免费赠阅的形式发送到手机用户的手中,既扩大了报纸新闻的受众面,也改变了报纸新闻的编辑方式和传播方式。
尤其是要推进各种媒介的多元化互动,形成传播合力。如今流行的是全媒体的概念,不仅包括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还包含互联网、卫星通讯等新媒体的传播方式。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选择最适合的传播方式,使每个人都能随时随地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
2014年年7月22日,澎湃新闻客户端正式上线。11月17日,澎湃新闻2.0版上线。“澎湃新闻”是上海报业集团改革后公布的第一个成果,有网页、Wap、App客户端等一系列新媒体平台。对此,一位资深媒体人说的好:“澎湃”有点理想,冲一冲总是好的。无论成败,对中国媒体转型都是一种有益尝试。所谓,勇气大于失败。
(作者单位系《新华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