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纯雅
逻辑学为何诞生?
就是因为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语义世界,误解随之而来,罗马先贤妄图发明一套符号来澄清和弥合彼此沟通的鸿沟,但逻辑学哪怕最终催生了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也没有实现最初的目标。
谈判中的大奥秘
“清官难断家务事”,“你不要和一个生气的人讲理”,这些俗语,在感叹沟通之难的时候,似乎又同时否定了沟通的现实价值。从智商到情商,再到“社会商”的心理学研究中,彰显出这样的事实:成功者总是共情能力很高的人,也是让别人十分舒服的人,但毕竟我们大多数人依然平凡和鲁钝,即便参禅百遍,依然还会在日常的分歧和矛盾中各执一词,为了一些无关紧要的“鸡毛”难以达成共识,继续前行。
因此当两年前,笔者头一次看到这本《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谈判课》时,一种奇妙的感受随之而来,原来谈判是可以学习的。两年后,终于与本书作者斯图尔特·戴蒙德教授会面并得以采访之际,第一件事情就是深深表示感谢。这两年中,多次与沃顿商学院毕业的学员会面,他们也对这位传奇教授抱有深深的敬意和感激之情。而这并非廉价的溢美之辞,从如何面对要求苛刻的商务伙伴,到怎么和拼命哭闹的孩子达成共识,从购买一件化妆品到组织一次旅行,从周末决定去哪里吃饭,到究竟在哪个城市生活,有人的地方就有分歧,就有利益的冲突,就可能产生矛盾。
“你可以得到更多,如果你设身处地从他人的角度思考,你真正了解他的需要,而不仅仅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你必须着眼最终目标而不是当时的感情判断,你需要不断反省和联系从而提升。”
戴蒙德似乎把采访也当成了一次讲课,20年教学中上千名学生的智慧贡献,让这本书的价值背后,也是戴蒙德毕生的良苦用心。
成功谈判就是引发共鸣
在中国,此书之所以两年多销售40万册,恐怕也是因为国人为沟通成本高企的怪圈所苦。亚洲文化相对而言会压抑个体的个性表达,人们常常很少坦诚直说自己的感受,特别是向上沟通,向“强”沟通时,效果更差。
本书的意义正在于,让你换个角度想问题,谈判并非需要剑拔弩张,也并非要压倒他人,而是要像书中多次强调的那样:时刻坚持你的目标和利益最大化,理解和感悟对方而非持续对立,甚至必要时要给予对方情感支持或者说也可以情动人,然后循序渐进地对分歧采取包容开放的态度,坦诚相对并找到最合适的解决之道。
以上的表述看似非常简单,但具体到不同的事情和人,还必须进行切实的综合分析。毫无疑问,有些谈判终究会失败,但也会不断磨练你的技巧,戴蒙德一直试图告诉大家的是,很多时候我们痛苦的根源在于,我们没有提出自己真实的需求或者实现自己内心早已预设的目标,但无论是需求还是目标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需要在复杂的人际关系网中建立自己和他人的良性反馈机制,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赢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