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颢
摘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我国对科学研究越来越重视的背景下,科技经费在科研院所中的应用越来越常见,如何让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工作能够越来越规范,发挥应有的巨大作用,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是针对目前科研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根据科研管理的工作实践,提出一些改进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科研经费 使用问题 科研院所
随着新技术的推进,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表现更为突出。温家宝曾在世界经济论坛2011年新领军者年会上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依靠科技支撑和引领”。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与规范运作是支撑研究所发展的重要前提。
一、科研经费违规使用案例
2012年2月13日,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计算机地球化学学科组长段振豪,因违规使用科研经费,寻找虚假票据假以各种名义从科研经费中报销,其秘书车春兰为其提供辅助性工作。
检方提出了三起指控事实:1.2002年至2011年7月间以报销科研经费为由,使用虚假的票据报销差旅费等共计124万余元;2.2011年5月,段振豪与他人签订虚假的网站开发合同,使用虚假的票据报销网站开发费,骗取科研经费5.85万元;3.车春兰于2003年至2010年间用假票据报销17.85万。
科研经费的违规使用反映了财务管理中的漏洞。涉案手法主要是:1.找虚假票据以各种名义从科研经费中报销。报销名目包括差旅费、复印装订费、劳务费、租车费以及网站开发费等。2.假借课题组成员的名义将票据从财务报销,拿到这些虚假单据后,通过他人名义报销出来。
二、科研经费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根源分析
造成科研经费违规使用的因素很多,但根本原因在于科研项目申报管理和科研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疏忽。
(一)科研项目预算申报中存在问题
1.科研经费申报预算脱离实际
科研经费在实际申报预算中,存在预算内容不合理、预算申报不科学、预算监管不到位的情况,导致预算不能正确地反映项目所需资金数目。
首先,课题经费全额预算管理应体现权责发生制的特点,与科研院所属于事业单位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之间相互矛盾,这种政策冲突导致管理费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间接费用分摊缺乏合理依据。其次,在预算管理体制上,对科研人员的重视仍然不够。
2.预算编制随意性较大
按部门职能分工原则,一般预算编制和执行涉及到三个部门:一是课题组控制科研经费的支出;二是科研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的申报、立项及合同管理工作;三是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下拨及日常收支核算。由于预算编制仅由课题组单部门完成,缺乏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的指导,导致预算编制过程缺乏沟通,预算管理大多流于形式。这样编制出来的预算随意性较大。例如科研人员不了解从财务核算原则,一般对于科研过程中将发生的间接费用(如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不清楚,造成间接费用申请很少或不申请,这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实际耗用的水电能源不能体现在科研成本中。
3.预算变更缺乏严肃性
按制度规定,预算方案不得随意变更,但部分科研人员无预算意识,在课题实施过程随意支出,一旦超越了预算范围,就会导致科研经费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存在较大偏差,使得原有的预算失去了严肃性。
(二)项目执行中存在问题
1.科研经费的会计核算不够规范
按照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应对不同的科研项目分别核算,但是,一些单位仅将科研经费按课题申报人进行归总核算,各项目的明细不能很好反映,仅仅在需要上报数据时再进行结题审计处理,致使科研项目上报数据的明细与财务报表不符。
2.存在虚假违规现象
在当前,很多科研经费是由项目负责人申报的,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争取。而大部分科研项目负责人对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方面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仅仅是该专业的领域专家。在科研经费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不合理甚至违反财经法规的问题。如科研经费用于汽油费、招待费、人员的劳务费、学生助研费等方面占大部分,真正用于实地调研、案例分析的方面并不多;且项目负责人通过虚开发票等手段,进行财务报销等。
3.成本管理未考虑单位因素
因科研院所本身有财务预算和相关费用支出。如水费、电费、试验场地费等,全部由单位自有经费负担,实际在科研项目的支出中并没有被列支。直接导致科研项目不能真实反映全部研究成本,增加了单位本身的财政负担。同时,还存在配套经费不落实、固定资产购置而闲置不用的问题。
三、完善科研经费管理的措施建议
(一)规范科研预算申报管理工作
首先,针对科研院所(事业单位)核算的收付实现制与经费管理办法的权责发生制的矛盾,应出台具体衔接办法。其次,要在单位内部课题组、财务部门、科研管理部门之间完善的沟通机制,各部门协同,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课题组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编制经费,提高预算的准确性;科研管理部门要建立有效的考核预算管理办法;财务部门要掌握科研业务的基本内容,提高对科研经费的管理能力。通过部门之间的完美沟通,实现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并规范科研预算申报工作,做好前期的管理工作。
(二)监督项目执行的财务核算工作
2011年财教[2011]434号文件,对经费开支范围进行了重新调整,调整后的科研经费开支范围包括间接费用和直接费用,且建立了课题间接成本补偿机制。首先,在会计核算上,一方面要根据实际资金使用,细化科研经费支出的明细,按实际发生数核算。全面反映经费的收支状况和预算完成情况;另一方面,要严格执行科研经费的使用范围,明确各项明细和标准。其次,为应对当前科研院所项目多、经费量大的问题,需充分利用会计电算化带来的便利条件,在课题立项时即对每一个科研项目设置专门的项目编号,并且实行科目控制和动态管理,这样在课题使用过程中,既可以做到自动监管,又可以随时沟通信息。再次,针对不按规定的开支范围或违规使用经费的问题,院所应加强资金使用的全流程监控,通过定期检查、特设账户、绩效管理等方式,降低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确保科研经费使用的规范性、合法性和合规性,将项目经费的使用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杨锦彤,王文杰.医院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卫生经济,2012(4).
[2]赵云云.高校科研经费风险防控管理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2(4).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