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霏 贠永刚 郑葵阳
摘 要: 本文对高等学校“质量工程”在本校实施情况和取得成效进行了概述,分析了“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提高“质量工程”项目申报层级;规范“质量工程”项目过程管理;实现“质量工程”优质资源共享;加大“质量工程”项目经费投入力度。
关键词: 质量工程 现状 措施
实施“质量工程”,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决策和部署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高度重视,紧紧抓住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在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质量工程”建设的显著成效。为及时总结成败经验,更好地推进下一阶段的“质量工程”建设,现将我们的做法与经验总结如下。
一、“质量工程”实施基本情况
(一)健全组织机构,加强对“质量工程”建设的领导
1.学校成立“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领导小组”,全面指导和统筹“质量工程”的各项建设工作。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亲自任组长,是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第一责任人。领导小组下设“质量工程”办公室,主要负责“质量工程”实施的具体事务,办公室设在教务处。
2.学校成立“质量工程”检查验收工作小组。主管教学工作的校领导亲自任组长,通过定期检查与评估,进一步了解学校各级各项“质量工程”建设情况,总结经验并找出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工作小组多次召开“质量工程”建设工作协调会、现场会,有力推动“质量工程”建设和具体任务的落实。
(二)制定“质量工程”规划和实施办法,加强过程管理
1.出台激励政策,调动教学人员实施“质量工程”的积极性。
为保证“质量工程”顺利实施,学校设立了“质量工程”专项基金,用于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同时制定或修改有关政策,对在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中做出显著成绩和突出贡献的集团和个人给予奖励。
2.加强过程管理,加强对已获批项目的评估督导力度,实现“质量工程”项目管理常态化。
学校非常重视“质量工程”申报成功后的规范管理。对“质量工程”建设状况、成效进行跟踪,对建设成效好的及时进行表彰奖励,对建设不力的采取相应的督导、惩罚措施,以评促建,整合资源,提高效益。
具体到各个项目,要求每个申报成功的国家级、省级和校级“质量工程”建设类项目必须按要求填报《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任务书》。学校要求每个“质量工程”项目组先进行年度进展情况自查,并写出年度检查报告,然后学校组织专家对每个项目进行系、校两级年度检查。检查内容包括:项目是否按任务书的计划开展工作,工作进展如何,取得哪些具体成效,经费支出是否合理等。对年度检查不合格或者没有实质性开展研究工作的“质量工程”项目,学校停拨该项目下一年度建设经费,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撤销该项目。被撤销的项目,学校追回已经使用的经费,取消项目负责人两年内申报“质量工程”项目的资格。
(三)广泛动员全员参与构建“质量工程”建设体系
1.以项目为依托,纵向建设“质量工程”国家、省、校三级体系。
在认真学习文件的基础上,我校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文件精神,构建了我校“质量工程”建设体系。我校设计了包括:特色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点、双语课程建设点、教材专项建设、教学研究项目、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教学成果奖、实践(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学生学科专业技能竞赛、教学团队、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等共十二类校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在“质量工程”建设思路的指引下学校在建设校级“质量工程”项目的基础上,构建了国家、省、校三级“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体系,并在三级建设体系的基础上开展了分级建设。
2.打破行政壁垒,整合优质资源,横向推动项目集群发展。
“质量工程”是一项系统化建设工程,各分项项目互为建设条件和基础。例如,教材对于精品课具有重要支撑作用,而精品课程又是申报名师的重要影响因子,名师可以增强教学团队的竞争力等。因此,学校在申报和培育项目时为了更好地发挥集聚效应,强调教学资源“部门管理、整合利用、资源共享”的原则,打破学校内部行政壁垒,有力整合全校师资、设备、教学和科研成果等,对优势和特色项目进行系统化培育和建设,以形成优势特色项目群,发挥各分项项目建设成果之间的相互支撑作用。
二、取得的成效
我校按照建设要求,认真组织学习,深入贯彻落实文件精神,积极稳步推进“质量工程”,强化内涵建设,成果丰硕,教学工作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一)加强专业建设,优化专业结构
专业建设是学校各项建设的核心,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向导,合理设置学科专业,适时调整专业结构,积极拓宽专业口径,专业结构不断优化。目前,我校本科专业已达22个,基本覆盖医学主要学科专业。
与此同时,我们还进一步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按照“质量工程”的文件要求,努力打造品牌、特色专业。目前已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品牌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重点专业(类)建设点4个,国家及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各1个。
(二)打造精品课程,提高课程质量
课程建设是教学基本建设的中心环节,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我校按照“重点建设、以点带面”的原则,不断加强精品课程与教材建设。目前,我校有8门省精品课程,1门省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7部省级精品教材,3部“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三)重视教学实验室建设,实践教学得到加强
努力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实施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目前,我校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省级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点2个。有300多项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获得省立项,学生已发表论文300多篇。endprint
(四)教学管理得到加强,质量监控体系日趋完善
按照教学管理规范要求,进一步制定和修订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完备和完善各种教学文件,并初步建成了教学管理网站,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积极探索教学管理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模式,逐步转变管理部门职能,坚持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强化服务意识,更好地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为教学服务,逐步完善质量监控组织结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初步建立校、系(院)二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制定和修订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经常开展有目的、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教学质量评估和检查,并逐步健全和完善评估指标体系,使之更加科学、合理、易于操作。教学质量评估与检查制度化,质量保证机制长效化,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三、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建设的建议
(一)健全体制机制,加强对已获批项目的评估督导力度
“质量工程”建设初期,各高校对“质量工程”项目非常重视,工作认真踏实,成效比较显著。随着“质量工程”项目在高校影响力的增强及标志性特性的显现,部分学校出现功利性倾向。当前,“重项目申报、轻项目研究,重申报结果、轻建设过程”已成为较普遍的现象。项目一旦申报成功,由于后续建设跟不上,往往造成项目进展停滞甚至瘫痪,建设工作无法进行。另外,由于目前“质量工程”项目只有评审指标,没有最终完成期限的指标,使得“质量工程”项目失去后续发展方向,最终造成“质量工程”项目日常管理不善或轻视项目建设等现象。立项部门应健全体制机制,加大对已获批项目的评估督导力度,使各个项目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进一步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加强精品教学资源建设,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在“质量工程”建设目标中,曾提出通过信息化手段与技术在人才培养中广泛应用,改变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课程、图书、实验设备等优质资源的全国共享。然而实际情形是:除了国家级精品课程有一个权威的展示平台,其关于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都没有分类展示其成果。已经展示的国家精品课程网站内容很多都仅停留在申报时的状态,缺少优势资源的二次开发与利用,没有做好及时更新。网上作业和答疑系统更没发挥实质作用,甚至有些精品课网站根本进入不了。以教育部对国家精品课程教学支撑网站两次抽查结果为例,访问故障率分别达18%和14%。已经建成的精品课程大多过分注重网络与课件,追求形式上的现代科技含量,忽视教学实际效果,削弱精品课程的示范作用。
(三)拓展项目类型,激发广大学生的参与热情
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及管理最终目的是学生成长和发展。“以学生为本”是“质量工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广大学生是“质量工程”的最终受益者和最大受惠者,同时也是“质量工程”的主体与重要参与者。目前,“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大部分都是针对教师、教学团队、教学建设的,直接针对学生的只有大学生实践创新实验项目,学生在“质量工程”建设中参与度不高、参与面不广。“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应进一步直接向学生延伸,可设置大学生创业资助项目、大学生科研资助项目、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资助项目、本科生国际国内交流项目等,构建学生科技创新与实践资助项目体系,加大资助范围和力度,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宽广的平台。
参考文献:
[1]谢大蓉,刘克林,刘利般,等.质量工程视野下高校教学建设项目化管理模式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3):34-35.
[2]杜宝贵,徐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持续发展[J].中国冶金教育,2010(1):4-6.
[3]田红娜.地方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培育机制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1):4-5.
基金项目:徐州医学院2012年校级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编号Xjy2012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