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育明++倪庆萍
摘 要:职业化是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如何构建培养职业人才的教育模式将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职业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该文以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的信管专业为例,经分析提出了41个适合的职位目标,同时将学历教育与职业认定教育结合,从校企深度合作、全程职业化培养的两个视角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信管职业化人才培养的模式和路径。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信管专业人才 职业化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2(c)-0030-03
1 背景
受传统办学模式的制约,应用型大学在定位上存在以下弊端:过高、模糊、没有特色、忽视根基等,尤其是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诸多不合理因素,这些因素共同导致培养的人才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1]。
在2013、2014连续两年的上海教委发布的预警专业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都排列榜首。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被预警的专业,签约率和就业率都相对不高。但这并非代表社会的需求少,相反,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简称信管专业)的人才渴求,呈现了迅猛增长的态势。但关键在于目前高校培养的信管人才还难于满足市场的需求。另外,从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经管类连续两年的大类分流来看,第一志愿选择会计专业的较多,而第一志愿填报信管专业人数则很少。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到学生在选择专业时主要考虑毕业后的就业方向明确,能掌握岗位职业需求的知识和能力。而我校多年来信管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主要侧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信息技术基础能力的培养,课程体系的职业指导性不强、学生行业实践经验严重缺乏,使得学生毕业后难于适应社会,就业信心不足,竞争力较弱。
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在社会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的时候,我们的人才培养定位没有及时改变,使得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的是社会职业岗位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目前,教育部的改革方向已渐趋明朗,在现有的1200所普通高等院校中,近600多所地方型的本科院校将朝着高等职业教育方向转型。如何构建培养职业人才的教育模式将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职业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该文将以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为例,探讨信管专业人才职业化培养的模式和路径。
1 应用型本科职业教育的定位
应用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是一种集实践性、技术型、职业专门化为一体的高等教育类型,不仅仅是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层次而存在。它承担着培养一线人才的责任,使学生具有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这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应用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作为一种职业教育,以培养高层次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为发展目标,属于高等教育的本科阶段,在教授内容上,包括抽象的理论知识和具体的相关技术训练。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十分看重工程师基本素养的形成,在人才培养计划方面,同工程教育和高职专科层次教育比较,类型和级差区别明显[2]。
从教育理论角度而言,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研究生、本科与专科三个层次的教育水平应该相对完善,共同存在。只有这样,才能够形成高等职业教育的完整体系。 着眼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目前定位于专科层次的现实状况,高等职业教育的体系建设仍有很长的路要走,顺应教育事业发展规律,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成为了必然需求。2005年,厦门大学潘懋元教授,在其论著中提出了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高等职业教育完整体系构建理论;2011年,潘懋元教授答记者问,针对“高职要不要升本科”的问题,再次强烈表达了构建高职教育独立体系的迫切性,认为这是客观形势的必然结果。
应用型本科与高职教育相比,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和关联性,从而二者的沟通与对接是一种合乎规律的发展。具体而言,二者的共性特质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在教育内涵与定位特征上,都是职业定向性,定向的学习技能、定向的工作方向;其二,在培养目标定位上,都是高级应用型人才,拥有技术、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其三,在服务定位上,发力于地区经济。
高等职业教育和应用本科在本质方面的共同特征,深刻地体现了二者沟通、对接的必然性;发展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正确发展的必然结果,更是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的大势所趋。
应用型本科转型职业教育后高等教育体系将分化为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将包括中职、高职、应用本科、专业硕士等层次。
2 信管专业职业教育的定位
信管专业职业教育的定位自始至终都是处于摸索状态,尽管一些学者一直致力于信管专业的教学体系、职业定位等方面的研究,但是鲜有文章能够从职业定位的视角出发,对学生的知识体系与专业水平进行系统化的论述,教育体系的改革与学生就业之间难以平衡化发展,专业培养与就业之间沟壑难填[3]。以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信管专业为例,和其他院校一样,对专业的职业定位一直没有明确,课程体系设置也是尽量考虑将来更多的职业可能,导致课程数目多,学生负担重,就业方向不明确,因此明确信管专业的目标职位,并据此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早在1998年,教育部设立信管专业伊始,就设定了其基本内容,在培养目标上,致力于“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在就业目标上,致力于“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在具体内容上,致力于“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三个层面的规定体现了信管专业的发展活力,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和良好的职业成长性[4]。
进入21世纪初,《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正式颁布,规定企业信息管理师是“从事企业信息化建设,并承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系统开发、维护、管理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复合型人员”。具体而言,其职业标准体现在6个层次模块:信息化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信息网络构建、信息系统维护、信息系统运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通过这几个层次可以看出,该专业人才塑造的基本方向:一是培养能够进行信息系统开发设计的人才;二是培养能够实行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人才;三是培养能够开发利用企业信息资源的人才。endprint
从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就业领域、职业功能等可以看出,信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很多,可以设定多样职位诉求,如黄传峰(2010)将信管专业人才可能有的就业目标职位体系可以分为5大类14小类计约114个职位。当然这也形成了该专业广度培养和深度教学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些因素导致该专业学生在学习方向和就业目标上难以定夺,处于摇摆犹豫状态。因此,各院校就需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有侧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方向。
综合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信管专业发展现状、以往毕业生的主要去向以及国家各级职业资格认证,我们选取了41个目标职位,如表1所示。根据这个目标职位我们将对信管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进行针对性的调整。
3 信管专业职业化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
基于前面的信管专业目标职位的分析研究和我们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信管专业办学现状,人才培养方案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进行调整和完善。
3.1 将学历教育与职业认证教育结合
在1994年,国家政府机关提出了“在全社会实行学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熏制度”。然而在现实中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之间转换困难,这一要求实现的结果并不理想。肯定学历证书,而忽视职业资格证书的现象屡禁不止。相对西方,如英国和澳大利亚,较为健全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我国的职业资格教育和学历资格教育没有形成有效的衔接机制,在校生为了得到较高的学历证书不得不重复性的学习和再培训,在这反复学习深造的过程中,体现的是人力和财力的双重浪费[5]。为此,将学历教育与职业认证教育结合,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是目前我们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具体做法详见下文。
(1)要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职业认证教育。要求在校期间,学生要取得两个及以上的职业资格,将通过的职业资格统计在学分系统中,学生可以凭此获得学分,从而代替其他选修课成绩。在这样的规定下,可以督促学生提高自身技能,学到自己所需知识。
(2)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并举,强化其关联性。首先,要适当削减不利于满足社会需求的学习内容,同时有目的添加和完善与职业认证相关的学习内容;其次,对于那些应知、应会的职业内容要深入学习,设定为专业学习必修内容,真正地走进课堂,同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技术模块、专业技能模块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技能训练相互融合。通过这种方式,在毕业后,学生将不仅收获了职业资格理论知识,同时还能够运用相应的技能进行操作,学以致用,将学习与实战结合,实现教学内容和职业设定的平衡。
(3)由于信管专业就业方向的宽泛性,所以在学生进入学校后就要进行职业认证的教育和宣传,使学生早点确定学习的目标、想要实现的就业类型以及与之对应的职业技能要求,让学生能够有方向、有效率地进行学习,从而缓解学习的盲目性。
(4)针对上述表1列示的不同目标职业群,如ERP职位目标群、网站开发职位目标群、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职位目标群,构建分类的实训平台,强化职业技能。每个实训项目都跟职业认证相对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就业方向选择相应的实训项目。分类实训项目可以设计开发类的和创新类的。开发类的适合动手能力相对较强的偏理的学生,创新类的适合偏文的动手能力较弱的或准备考研的学生,同时将实训项目也可以和毕业设计对接,在大四的第一学期开设[6]。
3.2 校企深度合作,全程职业化培养
校企合作是应用型本科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可靠方式。一段时间内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仍将凭借企业支持。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信管专业在校企合作的办学已有一定积累,与用友公司合作建立了ERP实验中心、ERP沙盘模拟课程和ERP软件的应用认证,引进行业企业专家进入课堂等。尽管在校企合作方面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如何真正实现校企深度合作、培养企业所需人才,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现实性问题,亟待解决。
纵观国内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有二种主体模式,一种是德国的以企业为主的双元制模式,另一种是以学校为主的新加坡教学工厂模式。我国基本是以第二种模式为主。尤其对信管专业的学生企业实践有很大的困难,一方面企业没有那么多的岗位,另外一方面是一些重要的信息管理工作学生很难参与进去。因此信管专业学生需要大量的校内时间进行实践技能的培训。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我们可以采用分段式实施人才培养,企业全程参与,确保人才培养符合职业要求。
以ERP实施人才的培养为例,将培养期分为基本能力培养期、核心技能培养期、企业实践期和创新能力培养期。
3.2.1 基本能力培养期
职业基本能力是指进行某种职业活动所必备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是从事该职务应具备的实用性工作能力。ERP职业需要的基本知识主要是企业经营的管理知识。ERP基本职业技能的培养可以从引入企业沙盘课程中开始,在学生掌握企业管理基本知识内容之后进行企业沙盘的实训,让学生在企业经营的环境中完成职业角色的转换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3.2.2 职业核心技能培养期
为了实现职业能力培养更加明确和完善,国际职业教育领域提出了职业核心技能这一概念。核心技能是现代企业和服务业核所必需的,是职业能力的核心、基础和支柱。对于ERP人才而言,一方面他们应掌握管理思想和原理,另一方面他们更要熟悉管理流程,具有诊断和优化不合理流程的能力,能够用ERP系统实现企业的业务,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ERP人才核心技能的培养可以通过引入企业产品课程如用友ERP U8、NC产品。通过企业产品课程的学习和实训,学生可以熟悉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物料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等知识和业务管理能力。通过企业ERP实施案例仿真,可以培养学生解决企业实际ERP实施问题。另外在产品课程中可以与ERP认证结合,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获得ERP软件的应用技能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3.2.3 企业实践期endprint
利用校企联盟的资源,让学生在企业实习,真正地利用ERP软件处理相关业务;观察学习企业ERP管理人员的操作,参与ERP项目的实施过程,在企业管理的实战中得到锻炼,学习ERP硬件和软件的运用。
3.2.4 职业创新能力培养期
归根结底,企业需要那些能够认识ERP系统的价值,并具有发展潜力的专业人才,因此创新能力培养是提升ERP人才价值的关键。学生可以将企业实践过程发现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将客观的软件效率和管理数据的挖掘所得到的经验进行总结,进行ERP的二次创新。此过程的培养可以与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结合完成。
4 结语
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怎样实现社会对信管专业人才的需求最大化,实现教育与就业的近距离对接,构建培养职业人才的教育模式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职业教育面临的严峻问题。从信管专业职业定位入手,研究适合信管专业的社会需求,将学历教育与职业认定教育结合,从校企深度合作、全程职业化培养的两个视角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是应用型本科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新方向,同时也是解决教育与社会就业脱离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 甘德安.跨界创新_应用型大学脱颖而出之路[J].江汉大学学报,2014(2):103-107,128.
[2] 张弛,张磊.我国高职教育层次高移的必要性分析[J].职教论坛,2012(19):43-46.
[3] 沈文琴.论以就业为导向的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企业家天地,2013(2):68-69.
[4] 黄传峰.应用型本科院校信管专业学历教育与职业认定教育相结合的实施方案研究[J].科技信息,2010(35):674-675,744.
[5] 李兵.国外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衔接的比较及启示[J].职教论坛,2008(6):60-64.
[6] 刘松.基于分类实训平台的信管专业建设规划[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3(2):37-42.
[7] 何福贵,张梅.校企深度融合的五阶段职业化培养[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报,2012(2):54-56.
[8] 荣新艳.高校ERP应用人才的职业化培养[J].改革与开放,2010(8):117-118.
[9] 李毅.基于ERP的企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2(11):194-19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