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财务思考

2015-03-11 02:34叶根英
中国总会计师 2014年9期
关键词:所有制国有资产资产

叶根英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并强调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企业承担着重要责任,本文中笔者将结合国企改革的现状和实践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从财务角度谈点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混合所有制 财务思考

混合所有制是当下最热的舆论话题之一,有关专家学者、企业管理者从各个角度出发,对发展混合所有制的一系列问题展开讨论,得到一系列新的认识。

一、国有企业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三个难点

(一)与谁发展混合所有制,选择难

充分竞争行业的国有企业发展方向之一是走混合所有制的改革之路,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跟谁“混”、怎么“混”,“混”多少,如何不越“混”越差,都是摆在出资人和国有企业面前的大事、难事。当前,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一个很大的难点,就是国有经济决策者们不太敢和民营企业接触,因为政策性风险较大,把赚钱的资产拿出去“混”,老百姓会说国有资产流失了;把不赚钱的资产拿出去“混”,民营企业和其他资本肯定不愿意进来,根本“混”不了。同时,由于有的民营企业财务不透明,运作不规范,国有企业不敢“混”。像中石化油品销售板块进行重组(中国石化旗下最为赚钱板块之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当然不愁民营企业不参与,但对于投资大回报低的行业、过剩行业和资源性行业来说,选择难度就会增加。比如,川南城际铁路经过长达半年的引资窗口期,直到2014年2月底成立之日均无民间资本加入,令地方政府和铁路部门深为尴尬。

(二)文化差异和财务理念不同,融合难

在实际工作中,“混”难不仅难在产权融合,更难在文化融合。众所周知,无论国际还是国内企业联合重组,融合失败者不乏其例,究其原因,大多数发生在文化理念冲突上。由于文化的融合不到位,致使发展理念产生分歧,在企业运营机制、金融策略、财务战略、企业家精神方面难以融合,导致矛盾难以协调,直至分道扬镳。如何让不同所有制、不同文化背景的企业融合成为一艘“航空母舰”,而不是众多“小舢板”的捆绑体?文化融合、财务理念融合是关键,也是难点。这需要融资环境、社会法制环境等宏观层面的不断改善,也需要各所有制企业的企业家精神逐步趋同,需要财务管理理念适应新体制的需要。

(三)国有企业的资产多,合理估值难

国有企业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绕不过去的就是资产价格,但资产价格如何确定是个难题。以宝钢股份为例,2013年12月31日每股净资产6.71元,而股票的收盘价是每股4.09元,搞混合制,资产以何种价格来定,是个难题。若这个难题没解决好,混合所有制发展要取得成功是一句空话。还有国有企业掌控了大量的矿产、土地和各类社会资源、无形资产,这些资产如何合理确定价格,则更难。

二、当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三个问题

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存在难点,民营企业状况又如何?据德勤中国的统计,对于目前提出的混合所有制,有60%以上民营企业家选择“暂不进入,等待制度明朗或先完善自身条件”;担心“开放股权比例过低,民营企业难有话语权”的企业家占66.7%。究其原因,固然有能否保护私有财产方面的顾虑,但也与两种所有制间不同的财务管理理念、监管模式有关。

(一)管资产为主的财务管理模式,不适应混合所有制企业追求价值最大化的特点

多年来,国有企业经营目标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监管部门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体系;国有企业围绕这一体系要求,建立起确保这一目标实现的财务管理体系,即以资金管理为核心、资产管理为主线的财务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对保护国有资产,发挥了很好作用,但随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资产保值增值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和自身的局限性。会计资产静态与经营的动态矛盾,资产营运、调整的不确定性,使资产保值增值不可能有一个科学和准确的标准。企业为了发展,有时要退,也要舍弃一些东西,时点上看,这时国有资产可能要减值。而一项战略投资,投资效益的释放有个过程,有的要三至五年,甚至更长时间。

二是仅提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不重视其他股东利益的嫌疑,不利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三是以资产管理为主线的财务管理不能适应市场化、国际化要求。实际上,资产只是资本的一个方面,仅从资产的角度对企业进行管理是不全面的,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价值目标的实现。

(二)未能充分发挥管理会计创造价值的作用,使得股东各方更加关注企业的控制权问题

管理会计(Management Accounting),又称“内部报告会计”,是旨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并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及其他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和报告,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能据以对日常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并帮助决策者作出各种专门决策的一个会计分支。管理会计是企业战略、业务、财务一体化最有效的工具。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国有出资人履行股东权利和义务存在层层委托代理关系,使得管理会计往往注重为管理层服务,为管理层实现经营目标提出建议,增强管控。而企业内部人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实质上掌控了管理会计行为,使得短期利益最大化成为大部分企业会计工作的基本导向,而对决策层战略财务管理缺乏支撑。

(三)当前会计信息满足不了不同投资者的需要

当前的会计信息基本可以满足单一所有制状况下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等报告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但在混合所有制情况下,如何满足不同方面对会计信息的使用,还有待于会计主管部门和理论界及实务界的探索。

混合所有制不等同于股权多元化,也不等同于股份制。首先,“混合”前提需要产权清晰,其特征是要求通过企业会计准确计量和报告企业产权,以保护各个投资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尤其是国有出资人不再直接管理企业,国有母公司也以管资本为主线的情况下,就更要通过企业会计报告来了解企业产权中国家权益的存量和增量情况。其次,“混合”有效运行的保障是权责明确、政企分开,其特征是要求通过会计信息系统准确量化产权投资人和债权投资人的权利和责任,从而使企业的法人财产权和债权人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强调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和企业投资者的双重身份对企业的不同影响,作为前者只能通过有关法规和政策间接地对企业会计进行规范;作为后者,则要求与其它投资人一样通过会计得到利益上的保护。第三,“混合”成功的关键是管理科学,其特征要求建立科学的会计管理、财务管理制度上,为企业优化战略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核心竞争能力提供有用的信息和管理支撑。endprint

三、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建议

(一)培育良好的社会和舆论环境,促使财务管理理念创新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又是一项急需推进的工作,要进行正确的宣传和引导,让社会公众和企业都能认识到单一国有制或私有化都不符合中国国情,发展混合所有制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选择;让广大财务会计人员意识到以管资本为主线的现代财务管理,有利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同时,也要以宽容的态度对待改革中出现一些失误,多提建设性意见,不要一味指责和批评,为国企改革发展创造一个好的环境。

(二)抓紧做好顶层制度设计,早日出台《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指导意见》

制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实施规定,明确发展混合所有制的具体思路、发展重点、实施方式和配套措施;进一步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为发展混合所有制提供依据和执行规范。以管资本为主,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有效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加快出台财务管理指导意见,加强业务培训,引导广大财务人员转变观念,提升现代财务管理水平。

(三)做好资产的审计和评估工作,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资产的审计和评估是发展混合制经济的基础工作,资产的审计和评估要全、要实、要真。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和一整套公开透明的流程,及时向社会和公众公开资产评估结果和跟谁“混”、“混”多少、什么价格“混”等情况,自觉接受监督,使国有企业既能卖出好价钱,既能实现保值增值,又能实现更大的发展。让改革在阳光下推进,是保证混合所有制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加强相关制度建设,保护产权,搭建交易平台,降低交易成本,通过市场手段引导混合所有制经济发挥协同效应。

(四)以管资本为主,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

国资层面的管资本意味着国有资产管理将从参与企业的日常管理中退出,站在资本投入者的角度对企业的资本使用效率进行管理和监督。企业层面以管资本为主线,以投入资本回报率作为最主要的考核指标,将有利于统一不同投资者的价值取向,有利于保护各方股东的权益,有助于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适应市场化国际化新形势,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五)加强审计监督,重构内部审计监督体系

混合所有制经济同样需要加强审计监督,但是监督的方法和内容应与监督国有企业有所不同。在国有资产评估和国有资产交易阶段,国有企业出资资产的真实性应由政府审计机关负责审计。在正常生产经营阶段,必须减少重复监督,要坚持“混和”人自行监督的原则,由企业出资各方联合组建审计机构,加强出资人监督。重构的审计监督管理体制应与混合经济体制相适应,要超越传统内部审计所强调和偏重的监督职能,逐步接轨现代国际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发挥内部审计的评价、鉴证和服务职能。

(作者单位:浙江省省属企业外派监事会)endprint

猜你喜欢
所有制国有资产资产
浅析新形势下的国有资产管理
关于国有资产资本化改革
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
混合所有制
混合所有制医院:到底走多远?
所有制结构
把维护作为一种资产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所有制政策的演变与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