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玥 赵世龙
[内容提要]近年来,学术剽窃与学术腐败行为屡屡出现,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制订相关的学术道德规范文件。沈阳药科大学对药学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药学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体系
严格的学术道德规范是科学研究工作公平性和严肃性的有力保障,是从事学术活动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药学研究生是祖国医药事业的后备军和主要力量,其道德品质的好坏和学术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沈阳药科大学非常重视对药学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的教育,从制度建设、培养方案、宣传教育、经费投入等多方面入手,积极探索建立药学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体系,制订和出台了一系列学术道德规范文件,以保障药学学术研究的健康良好氛围,尽力摒除学术不端行为的出现,培养药学研究生积极肯干、求真务实、科学严谨的科研态度,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一、具体举措
(一)建立健全药学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的相关制度。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的意见要求,沈阳药科大学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规范研究生学术道德行为的规章制度,包括《沈阳药科大学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关于学位论文独立完成和内容创新的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的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管理的通知》、《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要求》等一系列通知与文件,这些规定为我校药学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指导与制度保障。
(二)组织学术道德规范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大环境。根据教育部《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沈阳药科大学一直十分重视在研究生中开展学术道德规范的教育和宣传,自2011年始,每年10月份,研究生处、各学院都要为入学的研究生新生举办“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报告”,邀请学院知名教授结合自身的科研经历和工作体会,倡导广大研究生同学继承和发扬我校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以务实和创新的态度对待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科研工作,并从专业角度为新生讲解引用论文、论文署名及尊重数据等方面的注意事项,对研究生日后科研工作的开展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
同时,各学院责令各班委会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传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细则及文件复印件分发到各个实验室,并组织大家以实验室为单位进行集中学习,各位研究生导师还与学生进行交流谈心活动,倡导学生以导师的言行操守为榜样,以导师严谨的治学和科研态度要求自己。
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一系列宣讲教育活动,对于刚刚开始研究生生活的新生们来说意义重大,引导青年学生树立科研诚信意识,对推动形成风清气正、求真务实的优良学风,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和人才成长的科研环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将学术道德规范教育列入研究生培养方案。随着近年来专业学位硕士的扩招,沈阳药科大学根据学科要求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及时地调整了药学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将研究生学术报告纳入到专业培养方案当中。因此,从2012年起,各学院相继开设“教师学术论坛”活动,每学期邀请资深教授为研究生举行8—10场学术报告,在对药学专业知识进行讲授与交流的同时,各位教授还结合自身实际,将学术道德规范的培养贯穿其中,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每一位青年学子,论坛活动受到了学生的极大好评,活动现场气氛热烈。今后,该活动仍将继续邀请国内外药学领域的名师与我校研究生共享做学问之道。
(四)加大经费支持,发放学术道德规范的相关读本。我校高度重视药学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的教育、学习活动,研究生处每年都拨付专款,为学生购买学术道德规范的相关书籍,如《学术道德学生读本》、《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学术规范指南》等。同时学校投入大量经费对研究生教育网站进行规划建设,通过网络平台向广大研究生推广学术道德规范的案例及要求,宣传药学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在学生当中引起了很大反响,效果良好。
另外,在每年新生入学发放的《研究生文件汇编》当中,也将我校有关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的要求编入其中,方便学生随时查阅,并在新生见面会时进行重点讲解和说明,使研究生在入学之初就了解今后科研工作的规范与要求,努力践行。
今后,学校仍将继续拨付经费,支持鼓励各学院开展与学术道德规范相关的活动,保证将学术道德规范教育贯穿于药学研究生的各类学术活动当中,开展相关的项目研究,继续探索药学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的有效机制。
二、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虽然目前我校在药学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的探索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实践的过程当中仍有一些现实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总结。
(一)重药学专业知识训练轻科研道德培养的现象仍然存在,应培养全面发展的药学研究生。在当前的科研产出评价模式下,克服浮躁的学术作风、坚持维护药品安全有效的职业操守,是社会对药学研究生的核心素质要求之一。[1]但从药学类高校的培养要求来看,现在仍然侧重于对药学研究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训练,缺乏科研道德方面的培养。实际上,药学研究生应是一个全面发展、综合素质与能力很高的群体,不单要具备良好的专业学习能力,更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与沟通表达能力。为此,仍要加强学术道德规范的教育,在药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增加此类内容,并将此作为必修环节。
(二)药学研究生科研课题任务重压力大,应当建立健全研究生的学术评价制度。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的高校仍然将发表论文(药学硕士一般为CSSCI,药学博士一般为SCI)与评优、评奖、毕业答辩挂钩,一般的药学研究生培养年限为3年,在短短的学习时间里,既要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又要发表水平很高并达到一定数量的论文,科研压力的确很大,这样可能就会使研究生滋生学术造假、捏造数据等行为。完全无视学术道德规范的要求,与鼓励研究生专心科研的初衷背道而驰。这些现象的出现提醒我们,要建立健全药学研究生的学术评价制度,评价的指标应当多元化,如文章的影响因子和转载情况、参加校内外学术沙龙、讲座情况、毕业就业情况、评优情况等等,应当建立一个综合的考量数据库对目标进行评价。科学合理的学术评价机制可以激励研究生自觉遵守学术道德,所以,建立合理的学术评价制度对研究生学术道德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
(三)监督处罚力度不够,要完善监督反馈机制,加大处罚执行力度。当前,很多高校虽已经认识到学术不端行为给科研工作带来的严重后果,但当论文抄袭、一稿多投等现象真的出现时,学校并没有给出太多的处罚措施,这在很大程度上纵容了学术不端行为的出现,当“学术造假者的预期收益远大于成本,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动机驱使下,必然会出现大量的学术不诚信行为。”[3]因此,想要杜绝研究生学术失范行为的产生,必须要有健全的监督机制与足够的处罚力度,否则学术道德规范就如纸上谈兵,形同虚设,没有任何保障。所以要加大违约成本,对违反者课以重罚,严重的要处以刑事惩罚。这样才能减少研究生学术失范行为的发生。[4]然而,目前我国并没有关于学术不端行为的专门立法,更勿论刑事处罚,这就会给科研造假者带来严重的投机侥幸心理,我国高校现在最常见的做法就是利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TMLC)加大对科研论文的检测筛查力度,目前这种方式确实对规范研究生学术道德行为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舒丽芯、和蕾、周东.药学研究生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分析[J].药学实践杂志.2010(3)
[2]郭德侠.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与制度构建[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0(1)
[3]贾德奎.研究生学术失范与道德缺失现象探析[J].探索.2003(5)
[4]江新华.美国是如何防止剽窃的[J].科学管理研究.2004(3)
基金项目: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课题《药学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与学术规范体系研究》(课题编号2013Y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刘顺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