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时期造物设计的文化考量

2015-03-11 10:42王健
艺术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造物时期装饰

王健

六朝时期造物设计的文化考量

王健

本文将通过考量六朝时期造物设计的文化元素,从器物的功能、造型、装饰、材料与技艺等角度进行分析,以此来反映六朝时代思想文化的变迁。设计文化的发展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具体器物所体现的技艺与尺度构成了人与物关系的和谐空间,反映了当时人们社会生活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

六朝时期 造物 功能 设计文化

前言

六朝时期战乱频仍、政权更迭迅速,社会经济、文化遭受到极度的摧残与破坏,而此时外来文化大规模涌入后与本土文化的重组,给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将通过考量六朝时期造物设计的文化元素,从器物的功能、造型、装饰、材料与技艺等角度进行分析,以此来反映六朝时代思想文化的变迁。设计文化的发展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具体器物所体现的技艺与尺度构成了人与物关系的和谐空间,反映了当时人们社会生活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

一、实用功能

实用是造物设计的源泉,也是反映人与物之关系的本质。从石器时代开始,人类就开始有目的地创造着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所形成的物质文化是维系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六朝时期诸多文化相互影响、交相渗透,同时也促使这一时期造物设计风格的转变。汉代的凝重、浑朴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形秀神清、初发芙蓉。宗白华先生在中国美学史上提出“初发芙蓉,自然可爱”之美学风格,正与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一脉相承,也深藏着他们的审美人生态度。当然,美如果离开了实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六朝时期,北方连年战乱,马具作为战争中不可缺少的器具逐渐走向成熟。其中 1965年在辽宁省北票县北燕宰相冯素弗墓中出土的制工精美的鎏金双马镫,是六朝时期北燕的鎏金工艺品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马具发展史上发现的最早的一副双镫。英国科技史学家怀特认为:“很少有发明像马镫那样简单,而又很少有发明具有如此重大的历史意义。马镫把畜力应用在短兵相接之中,让骑兵与马结为一体”。马镫是半环型平底物,用绳或皮带固定,悬挂在马鞍上的两边,供骑乘者放置双脚,也可帮助骑乘者上下于马背。马镫不仅能够解放骑乘者的双手,更利于控制马匹,使骑乘动物在交通、通信和军事上开始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因此,马镫的发明和使用促进了现代文明的传播。由此可以发现,实用功能在反映人与物的关系的本质时,最先促使造物的动机就是对人是否好用,随后反映的是人们的生活方式。“用”虽然仅限于物质方面,并未涉及到生活的各个层面,但生活却是物与心的交流。因此,功能就充分的体现在两者的结合之中。自先秦以来,我国古代思想家一直有注重实用功能的传统,儒家思想下的“六艺”,法家思想中重实用功能的技艺观,道家对技艺的深刻解释——“大巧若拙”,以及后世经由儒家思想影响下的“经世致用”,均体现出造物设计的实用功能。

二、形神兼备

形式作为人造物的一种外在表现,是以一定的文化做为中介,而这一定的文化更是与当时的历史传承、地域、宗教等密切相关。六朝时期由于诸多外来文化的融入,其内涵复杂多样、互动重组。佛教的传播、玄学的兴起、东罗马文化与波期文化的输入均对这一时期的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扬弃与变革的过程中,形成了兼收并蓄的新的文化模式。以南京狮子冲陵墓雕刻造型为例,作为陈文帝陈蒨(527-566)之墓,此处石兽造型生动、雕刻精美,整体造型动态重心向后,四足前爪上翘离地,有顿足欲飞之势。兽身两侧似云纹,但更似于佛教造像中飞天周围的飞云纹饰,这也正是从佛教艺术中吸取的养分。纵观六朝时期的陵墓石刻,挥散自如的曲线充分的展现了物体造型的韵律美和节奏美,同时也充分地展露出这一时代的精神及文化风尚。在佛道基础上发展兴起的玄学促成了这一时期艺术风格的转变,形秀神清、个性张扬、以及对人的生活的重视,已成为当时的主流风格。人们饱受战乱之苦,从而更加重视人的价值、人的本体生命、强调生活的各个方面。刘岱在《中国文化新论》中提到:“其实,严格地说,任何一个文化的高度发展,其外在的有形事物的创造,都与其内在心灵世界的开拓相呼应。器物工艺也好,典章制度也好,科学技术也好,文学艺术也好,都可以说是人类思想智识、价值意义和精神情操的具体表现。两者息息相通,互为映照。”①

三、装饰纹样

杭间在《中国 工艺美 学史》里说:“当 社 会 处 在 动 荡 时 期 ,‘ 装饰’这种对生活的‘奢侈’追求会造成因艰难而来的痛苦,它首先源于民族性格内部——思想的痛苦,然后才体现在具体的形式上。”②可以说,一个时代的装饰艺术风格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生活方式。前文提到六朝时期战争频繁、社会动乱,人民饱受战争的痛苦与赋税徭役的剥削和压迫,精神上的压抑和对现世的悲观绝望给予了佛教传播和玄学兴起的机会,以此来寻求精神的自由与解脱。另外,统治者们为了巩固政权,需求利用宗教的传播来麻痹人民的意志,进一步的促使佛教广泛流行。譬如北方石窟寺的兴起正是佛教文化影响体现,窟内的莲花纹是六朝时期主要的装饰纹样之一,穹窿窟顶中部藻井中的莲花纹与四周环饰的飞天图纹相应成彰,形成了美丽的华盖。散瓣状的莲花和流动的云纹相组合,营造出飞扬流畅的艺术氛围。另外,卷草纹也是六朝时期主流的一种装饰纹样,常装饰于石窟的边缘,以枝蔓构成二方连续的卷曲状,枝干周围配以多样而丰富的叶子。邯郸响堂山石窟中的浮雕卷草纹为其代表。当然,莲花卷草等纹样不仅只运用于建筑装饰中,还大量的运用于器物设计,如北朝的青瓷莲花尊、南朝的青瓷莲瓣纹托碗等。

从装饰纹样中可以看出六朝时期审美观念的转变。汉代的神兽云气已不占主流,莲花卷草、山石树木等植物纹样已逐渐成为装饰题材的主体。与此同时,汉代的凝重浑朴已被六朝的形秀神清所取代,反映当时人物品藻、宇宙观等题材倍受青睐,它体现出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南京西善桥的“竹林七贤和荣启期”砖画,对魏晋名士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以及春秋高士荣启期八人的形象刻划,田自秉先生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中 写道 :“ 如嵇康 的‘引 琴而弹 ’,‘声 调绝伦 ’;阮 籍 的‘嗜酒能啸’;山涛的‘饮酒至八斗方醉’;王戎的‘如意棒’;向秀的‘雅好老庄之学’;刘伶的‘止则操卮执觚’;阮咸的‘妙解音律’,‘善弹琵琶’;还有荣启期的‘鹿裘带索,鼓琴而歌’”,③生动的呈现出当时名士的风骨气韵和人物品藻。由此也看出六朝士大夫阶层在社会背景下的心态变化以及对生活方式的选择,同时他们的生活方式也影响着这一时期的造物设计,将自然、清秀、空疏的“美”注入到造物艺术之中。

四、材料与技艺

六朝时期的工艺美术种类已经日益丰富,在造物的材料与技术上都有了新的创造,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瓷器制品已成为人们生活器皿中不可缺少的一个主要品种,根据瓷的呈色分为青瓷、黑瓷和白瓷三类。从艺术造诣上来看:六朝时期瓷器的制造工艺已相当成熟,具有着较高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如颇具特色的青瓷羊,全身施青色釉,匀净无瑕,光彩晶莹,造型优美,整体作卧伏状,形态自若,全身装饰划纹、圆点纹,卷曲纹,其头顶部为烛台。它是实用与装饰的典范结合,反映出六朝时期工艺造型的高度水平。从装饰方法上来看:早期的瓷器装饰多以堆贴、印花呈现,随后出现褐彩,进而出现刻画花纹。另外,河南安阳北齐武平六年范粹墓出土的一件白釉绿彩长颈瓷瓶,其造型类似于当时的波斯银壶,并且瓷瓶腹部以绿釉装饰。而当时北齐与波斯国交往频繁,由此可以看出北齐瓷瓶的烧制融合和借鉴了西亚的釉彩技术,反映出当时外来文化的输入对造物设计艺术的影响。再从技术创新上来看:六朝时期的科学技术也在迅速的发展,众多发明创造争相涌现。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记载的农业机械为我国农业耕作技术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还有南齐的祖冲之更是在机械制造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发明的指南车、水转连磨、千里船等,创造了我国古代社会机械设计与制造方面的辉煌。

五、造物思想

中国古代造物设计以适应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选择为前提,在对生产工具的改进与造物规律的总结过程中,逐渐形成中国传统的哲学观、自然观、思维方式等一致的造物文化心理。六朝时期社会动荡、变迁,以致产生对生死存亡的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对人生价值观的怀疑,这些在意识形态与文化心理上的表现,直接导致在两汉占据统治地位的儒家经学的崩溃。而道家思想理所当然的渗透到这一时期当中,道家的无为给予了当时人们精神的解脱,其中魏晋玄学是最明显的复兴思潮。这种转变促使魏晋人“士”的哲学观、思维方式由环境转向内心,由社会转向自然,由经学转向艺术,由客观外物转向主体存在。同时他们的生活方式影响了这一时期的生产方式、造物行为以及对器物的认识与理解,表现出对造物艺术的文化心理和价值判断的态度。但是,玄学并非完全的颠覆儒学,而是想把儒学中的“礼乐”、“仁义”与道家的自然无为进行调和。另外,玄学还与佛学融合,两者相互补充,促进了二者的各自发展。宁稼西在《魏晋风度》里提到:“作为代表魏晋时代思潮的玄学,其本身虽然不是宗教,但却充满了神秘的宗教色彩。佛学的空无与玄学的虚无是二者在认识论上的根本共同点,由此而产生二者思想学说的许多相通或相似之处。”总之,六朝时期的造物设计思想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之中,并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文化,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六朝时期造物的设计文化,体现出物化的外表与内化的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以此来链接人们需求的实用与审美的两端,并体现出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本元统一。

注释:

① 刘岱,《中国文化新论》

② 杭间:《中国工艺美学史》,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③ 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0.

[1]杭间.中国工艺美学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2]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0.

[3]夏燕靖.中国艺术设计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诸葛铠.设计艺术学十讲[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

[5]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6]张晶.中国古代多元一体的设计文化[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

[7]【日】柳宗悦.工艺文化[M].徐艺乙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8]宗白华.艺境[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

猜你喜欢
造物时期装饰
鲤鱼旗装饰坠
“与造物游”: 第二届晚明艺术史学术研讨会召开
装饰圣诞树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造物新语——重组材料与构造
开心一刻
清代时期
造物美学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
以木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