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飞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21世纪是一个充满视觉文化也称为图像文化或视觉图像,是以图形、符号等形象的视觉语言来表达文化的内涵。视觉性目前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文化现象,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尽管在可以语言传递的时代,人类对世界的理解还主要是依赖自己的视觉,并且可以清晰的看到视觉性已经在我们文化的各个方面突显出来了。视觉文化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而到来,如今已经涵盖到了人类文化与生活的各个层面,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当然也同样的影响着美术教育。
美术教育是当代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的存在具有很大的社会意义,其担负着为社会文化事业培养人才的重任。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已经朝着视觉文化倾斜,在中国,当代对于美术教育的解释,已经不再局限于过去所界定的范畴,不再仅仅局限于技能的培训,更多的则是采取“视觉艺术教育”的定义。
我国的美术教育,无论是纯艺术还是应用艺术,似乎仍未充分看清视觉文化这一概念的意义和价值,没有充分看清视觉文化教育超越了美术的局限,没有充分看清视觉文化为美术教育提供了一个更高、更广的视角,它能使我们摆脱狭隘的务实技能训练,是我们追求宏观意识的有效途径。
当代美术教育经历着的巨大变化,纯艺术教育和应用艺术教育是今日专业美术教育领域内的两大主流,而在当代意义上作为视觉文化教育的公共美术教育也已起步。在视觉文化的影响下,美术教育该如何了解多元化的世界、如何把握经典艺术和大众艺术的比重的同时,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也成为美术教育的重中之重。
每一个历史时期都存在着能够代表时代特点的教育技术,但当我们反复考察和研究会发现:任何一个时代,美术教育与视觉文化都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美术教育作为我国国家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专业的学生都可以从视觉文化的角度来培养视觉感知、审美判断能力去欣赏艺术作品,这是对艺术概念的扩展。大学里的专业美术教育偏重理论专业的讲述,学习范围广,涵盖各学科知识,主张在视觉传播活动中,创造出有思维性和深刻文化内涵的艺术作品。
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需要通过现象看本质,充分将视觉文化贯穿到美术教育的发展中,联系艺术作品将其与视觉文化的认知感和发展多元文化的认同感相结合。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视觉阅读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使其具有广阔的艺术视野与鉴赏的审美灵性,时时刻刻接受视觉文化形式的“真、善、美”,这往往就是教育之本,文化之根。
美术是诉诸于视觉的艺术,想要感受到“美”,最首要的就是借助眼睛观察美术作品,从其中的形态、色彩、构图形式来敏锐的感知各种视觉语言形态。因此我们需要借助视觉感官:眼睛,它可以接收和分析视觉影像,随之产生知觉,进而对事物进行外貌和空间形象的辨认。
视觉审美能力是指从各种事物中区别出好坏真伪的能力,也成分析和阐述,包括对视觉对象的形式和内容的审美判断。每个学生个人美术鉴赏和审美能力的水平不同,因此,美术教育很重要的目标就是: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在视觉文化的语境下,更需要的是一种现代文化心态。
视觉解读能力是通过视觉获取信息后对事物进行深刻的鉴赏能力和批评能力,是能够正确解读其中的文化讯息的能力。每一个艺术作品都蕴含着特定的思想,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作品都可以激发“眼睛直达心灵”的视觉感受,我们需要从视觉艺术的研究视角分析研究,通过所具有的视觉文化素养来发现作品深处所透露的文化特征。
美术教育是时代的产物,它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步是完善和发展。有了视觉文化的研究,有助于与美术教育结合搭建起一个新的学术平台,通过视觉感受,有利于美术教育人才扩宽视觉,提升视觉素养和文化品位,把我们的注意力引向生活中视觉经验的中心真正实现教育、艺术和视觉的完美融合。作为教师,要想将艺术中蕴育的文化传授给学生,应从视觉形象入手,经过长期的培养训练和文化熏陶,充分进行剖析,进而予以传递,真正培养出视觉信息的“读、解、用”的修养和能力。
总体来说,视觉文化大大影响了传统的美术教育,它涵盖了多种形式的文化生产,把并不具有多少艺术特质的流行艺术也归纳到艺术教育中去。在大学中其意义在于专业课程与通识课程的联系,扩展了美术教育的领域。应当做到及时更新教育观念、积极创新,开创视觉文化时代中国美术教育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