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教育信仰的缺失及养成

2015-03-11 13:20汤晓敏
城市地理 2015年12期
关键词:职业道德信仰情感

徐 晓 汤晓敏 张 芮

(临沂大学教育学院,山东 临沂 276005)

一、教师教育信仰的内涵

雅斯贝尔斯这样讲到:“教育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为教育,而只是教学的技术而已。教育是一项极其严肃而伟大的事业,教师不能抱着投机的态度敷衍了事,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其中”。

二、教师教育信仰的特征

教育信仰有着信仰的普遍特性,同时它还有着独有的特性,其独特性大致为以下三点:

1.教师教育信仰的超越性。教师教育信仰的超越性,不仅表现为对教育现实的超越,也表现为对名利的超越。

2.教师教育信仰的教育实践性。教师教育信仰的实践性,体现在教育信仰是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中介,教育信仰产生于教育实践,教育实践以教育信仰为指导。

3.教师教育信仰的主观性。教师教育信仰是一种理想,是教师一种特殊的、强烈的心理状态,是对教师主观的情感体验,是教师在教育生活中结合自己的主观愿望,不断学习、不断体验、不断提升的结果。

三、教师养成教育信仰的意义

1.促进教育本真的回归。经济体制的转型带来了市场竞争、经济效益,部分教师的物质欲望掩埋了教育的公益性,逐渐蜕变成活脱脱的“工具人”、“经济人”,不仅使教育偏离了培养“人”的本意,也使得教师的价值理念和思维方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扭曲。

2.保障教育成功的实施。教育信仰是教师对某种被认定的终极价值的极度信奉和自觉追求。教师教育信仰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着教育的成功实施,确保教育任务矢志不渝的完成。

四、个体意义

1.引导教师追求、体验人生幸福。教育信仰就是最重要的内在精神,教育信仰不仅能够引导教师坚定地认同教师职业及与这种职业相关联的生活方式,教育信仰是教师享受理想追求过程中的乐趣,体验人生的幸福的重要途径。

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意识的提高。由于长期性的工作特点,教师需要依靠教育信仰不断进行学习,以此来推动自身专业化的不断发展。

五、教师教育信仰的养成策略

教育信仰表现在教育者对教育事业无比忠诚的热情和持久的动力,有教育信仰的教师占国家教师从业人数的比重大致可以衡量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师专业化程度,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事业的未来越来越需要坚定崇高的教育信仰,国家复兴的未来也越来越需要具有坚定崇高教育信仰的人民教师。

(一)外部敦促

1.强化信仰建设,构建信仰氛围。信仰是人类所独有的精神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自立和发展的意义支撑,共同的信仰是民族凝聚力的源泉,是民族前进的巨大精神动力,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的社会需要信仰,我们的民族更需要信仰。2.加强社会关怀,关注教师存在。职业关怀即是对教师在教育世界中的生存状态、专业发展和生命价值给予关心,使教师从繁复的生存状态中解脱出来,从“靠教育生存”转向“为教育而生存”。社会要充分利用大众传媒的力量,通过宣传树立模范榜样、利用多种形式加强信仰教育,以此达到对教师的职业关怀,坚定教师的教育意志,巩固教育信仰。3.以信仰为基点,完善职业培训。教育信仰是基于教师对教育职业和活动的理解、认可程度而形成的观念体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理性认识。因此,要养成教师的教育信仰,就需要教师借助社会外力自觉积极地学习教育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理论思维水平和理性选择能力。首先,严格职前教师资格审查,加强教育信仰观念建设。

(二)个人构建

1.学习理性教育理论。教育信仰的构建是一种理性思维的构建,它依赖于对理性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而教育理论的学习是掌握理性知识的直接来源,教师只有掌握且充实了自身的理性知识,才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科学把握和选择自身的教育信仰,为教育教学工作保驾护航。2.构建科学教育信念。“人”是信仰的核心,教师的教育对象是“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构建“完整的人”的观念,拥有坚定崇高教育信仰的教师,能更好的将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不断充实教育理论知识,提高教育教学技能,把困境看作是进步的台阶,全神贯注的把书教好,把人育好。3.培养热忱教育情感。教育情感有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之分,积极的教育情感对于教育者、受教育者均起促进作用,推动教育活动的正向发展。教师通过实践将所学教育理论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并不断检验、提升为有个性的教育方法,使教师感受到成功实践的快乐,升华教育情感。4.践行崇高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所遵循的基本规范,是教师的自觉要求,教师职业道德以敬业精神为基础,以协调师生关系为主要内容,主要包括爱岗敬业、热爱学生、诲人不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合作创新等,教师的道德形象被视为教师的最基本形象。实践职业道德要求教师以身作则、树立榜样,“身正为范,学高为师”,在践行教师职业道德的过程中相互监督、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努力做到“慎独”。

结语

“教育信仰”是人们对教育活动在个体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价值及其实现方式的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为教育行为的根本准则”,教师确立教育信仰,不仅是教师职业的客观要求,也是教师自身的内在需求,更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养成教师坚定崇高的教育信仰不仅能够促进教育本真的回归;保障基础教育稳定发展,同时,还有助于引导教师追求、体验人生幸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意识的提高;保障教育的成功实施。养成教育信仰可以通过外部敦促与个人构建两个方面展开,通过开展信仰建设,构建信仰氛围;加强社会关怀,关注教师存在;以信仰为基点,完善职业培训以此进行外部敦促。通过学习理性教育理论;构建科学教育信念;培养热忱教育情感;践行崇高职业道德等途径进行个人构建养成教师教育信仰。

[1]李德顺.价值新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184.

[2]刘次林.幸福教育论[M].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69.

[3]贺麟.文化与人生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90.

[4][加]克里夫·贝克著.优化学校教育— —一种价值的观点[M].戚万学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6.

猜你喜欢
职业道德信仰情感
信仰的旗帜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傅维利,于颖:教师职业道德具有独特品性
情感
浅谈新时期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论信仰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