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荀子“圣王之治”思想

2015-03-10 14:21石敏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经济思想政治思想荀子

作者简介:石敏(1988—),女,汉族,山西省五寨县人,历史学硕士,单位: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历史学专业,研究方向:专门史。

摘 要: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在儒家的立场上,批判地继承了当时诸子的思想,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成为先秦儒家的集大成者。荀子“圣王之治”思想主要阐述了政治思想、经济思想和军事思想这三大内容,其最终目的是实现社会的有效治理。

关键词:荀子;政治思想;经济思想;军事思想;圣王之治

荀子继承了孔孟“內圣外王”的思想,并且在前人思想的基础上他更注重“外王”,即实现圣王之治,圣王之治是荀子思想的终极归宿。为达到圣王之治的终极目标,荀子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给出了具体指导。

一、政治思想

(一)君主应遵循“为君之道”

首先,要让具备圣贤品质的人充当君主,因为《荀子·君道篇》曰:“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即君主是百姓的源泉,源清那么支流也清,源浑浊那么支流也浑浊。其次,君主要公开实情,把各种政令措施都明白公开,这样才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荀子·正论篇》曰:“故主道明则下安,主道幽则下危。”,即君主的治国之道明朗那么臣下就安定,君主的治国之道隐蔽那么臣民就不安。再次,法制是治理好国家的开端,君子是施行法制的根本,英明的君主应当积极寻找能治理好国家的人才。即《荀子·君道篇》所说的:“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明主急得其人,……急得其人,则身佚而国治,功大而名美,上可以王,下可以霸”,如果得到好的人才,那么君主自身就安逸而且国家也能治理好,这样才可以称王称霸。最后,君主要以礼义治国。《荀子·君道篇》曰:“请问为人君?曰:以礼分施,均遍而不偏。”,即用礼义治理国家,均匀普遍地推行礼义。

(二)为臣之道

《荀子·君道篇》曰:“请问为人臣?曰:以礼待君,忠顺而不懈。”,说明作为臣子,一定要用礼义对待君主,而且要忠心顺服、不懈怠。臣子有善恶之别,君主一定要谨慎地记住并慎重的亲自选择任用臣子。劝谏、苦诤、辅助、匡正的人,是维护国家政权的大臣,是国君的宝贵财富,是英明的君主所尊敬优待的,即《荀子·臣道篇》所说的:“故谏争辅拂之人,社稷之臣也,国君之宝也,明君之所尊厚也,而闇主惑君以为己贼也。”。此外,《荀子·臣道篇》还提出:“事圣君者,有听从无谏争;事中君者,有谏争无谄谀;事暴君者,有补削无挢拂。”即对于明君,大臣只要顺从其意即可;不得已而事奉暴君,大臣则应言君主之所长,不言其所短,做到柔而不屈,有机会则晓以为君之道。

(三)“法后王”而达“一天下”

《荀子·王制篇》曰:“王者之制:道不过三代,法不二后王;道过三代谓之荡,法二后王谓之不雅。”即王者的制度是治理国家的方法使用不能超过三个朝代,治国用的法度不能违背当代帝王。这句话标明了荀子的“法后王”,尊近世帝王的思想,他认为先王时代久远,事迹简略,难以考订,不如近世的后王之迹粲然可鉴。那些脱离现实、穿凿附会地谈论先王而舍弃后王的人,犹如背己之君而事人之君,即《荀子·非相篇》所说的:“彼后王者,天下之君也;舍后王而道上古,譬之是犹舍己之君,而事人之君也。”

二、经济思想

经济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经济活动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活动。欲达到民富国强的目的,就要大力发展经济。荀子高度重视经济活动,亦即农业生产以及工商活动,他关于经济的大量论述,成为《荀子》一书中的重要内容。

(一)节用裕民、减田赋

《荀子·富国篇》曰:“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即荀子提倡要节省用度,把多余的物资妥善地储藏起来,这才是使国家富足的途径。此外,《荀子·富国篇》又提到:“轻田野之赋,平关市之征,省商贾之数,罕兴力役,无夺农时,如是则国富矣。”,意思是要使人民富裕还需减轻赋税、勿夺农时,这也是安抚民心、使人民安居乐业的好办法。

(二)民富才能国富

《荀子·王制篇》曰:“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筐箧,实府库”,以王道治国的人能使百姓富足,实行武力称霸的人只能让武士富有,只能保存自己的人只能使士大夫们富有,将要灭亡的国家只能装满国君的筐子和箱子,使国库充实。所以人民富裕,统治者才能得民心,国家才会长久地富裕、强盛。

(三)分工合理

要按照人的能力授予他力所能及的事情,《荀子·富国篇》说:“量地而立国,计利而畜民,度人力而授事,使民必胜事,事必出利,利足以生民,皆使衣食百用出入相揜,必时臧余,谓之称数。”,即要考虑一个人的能力来安排所做的事情,让老百姓胜任自己的工作,这样才能产生效益,从而满足百姓的生存需求。

三、军事思想

荀子生当战国末期,以民富国强、一统天下为志向,“兵”这一对内可保家卫国、对外可攻城掠地的利器,便自然进入荀子的视野。他对当时齐楚秦赵诸国的军事,进行过详细的考察和认真的研究总结,从《荀子·议兵篇》可以看出他的军事思想。

(一)善附民

《荀子·议兵篇》曰:“臣所闻古之道,凡用兵攻战之本,在乎壹民。弓矢不调,则羿不能以中微;六马不和,则造父不能以致远;士民不亲附,则汤武不能以必胜也。故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故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这句话说明用兵作战的根本是统一人民的思想,让人们诚心归附自己才是善于用兵之人。

(二)行“礼义之道”

《荀子·议兵篇》道:“隆礼贵义者其国治,简礼贱义者其国乱”,礼义之道既是治国的大政方针,也是军队的政治和军事路线,仁人之兵的根本在于礼义之道。推行礼义于天下,才会赢得民众的拥护、归附,从而稳操胜券、称王称霸。

(三)强弱之常

《荀子·议兵篇》曰:“赏重者强,赏轻者弱;刑威者强,刑侮者弱;械用兵革攻完便利者强,械用兵革窳楛不便利者弱。重用兵者强,轻用兵者弱;权出一者强,权出二者弱,是强弱之常也。”,即赏罚得当、刑罚严酷、兵器完备精良、重视兵事、权力统一,这些都是强者的必备要素。

总之,荀子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思想都是为实现“圣王之治”服务的,荀子思想虽然没有被当时的统治者所接受,但是他的思想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值得我们后人一代代的去学习和借鉴。

参考文献:

[1]王先谦.《荀子集解》[M].中华书局,1988,9.endprint

猜你喜欢
经济思想政治思想荀子
荀子“道心”思想初探
《荀子》的数学成就初探
荀子的“王道”观念
和谐
影视语言与政治思想在微电影中的体现与应用
浅述梁启超政治和经济观点中的民族主义思想
从中国传统政治智慧中汲取政治营养
从中国传统政治智慧中汲取政治营养
元代畜牧业经济思想的探析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