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工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

2015-03-10 07:09魏银霞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5年2期
关键词:电子科技桂林大学生

魏银霞, 黄 可, 郭 庆

(1.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高教研究中心, 广西 桂林 541004; 2.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3.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教务处, 广西 桂林 541004)



地方工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

魏银霞1, 黄 可2, 郭 庆3

(1.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高教研究中心, 广西 桂林 541004; 2.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3.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教务处, 广西 桂林 541004)

创新创业能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也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衡量指标。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作为一所地方工科高校,针对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以改革课程教学为重点,以搭建实践平台为核心,以建立服务保障体系为关键,深入开展适合高校特点的大学生创新实践教育。通过整合学校、企业和社会的教学资源,实现课内和课外、理论和实践、校内和校外的有机结合,构建了“三层次、四平台、四保障”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渗透到专业教育之中,对学生培养成效卓著。

地方工科高校; 创新创业; 教育体系

在当今世界,创新创业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创新创业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也是人才培养质量重要的衡量指标[1-3]。教育部2010年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各高校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通过整合学校、企业和社会的教学资源,实现课内和课外、理论和实践、校内和校外的有机结合,通过创新创业课程和各种创新实践活动等,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4-6]。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作为一所地方工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思路是围绕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改革课程教学为重点,以搭建实践平台为核心,以建立服务保障体系为关键,深入开展适合高校特点的大学生创新实践教育。构建了“三层次、四平台、四保障”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渗透到专业教育之中[7-10]。

1 构建分层次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第一课堂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渠道。高校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时,需要坚持与专业教育、素质教育相融合,通过整合各种课程资源,建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必修课,形成以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11]。

创新创业教育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分为3个层次目标。一是针对所有学生的教育:所有大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普及教育,进行创新创业基本素质的培养;二是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教育:通过与具体专业的结合,培养创新精神、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管理能力,使其毕业后能在企业中进行岗位创新创业;三是针对少数学生进行个别化教育:对部分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强烈的创业意识、敢于创新和勇于承担风险的学生,通过精英式的教育,推动、扶持使其实现自主创业[12]。

学校根据学生分类目标设置3个层次的创新创业系列训练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校培养计划,设置了3个不同层级的课程计划(见表1),实现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全覆盖和有自主创业意向的个体的全课程模块化选择。

表1 三层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2 搭建开放性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著名教育学家杨叔子指出:创新源于实践,贯彻于实践,而终结于实践。实践出真知,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作为工程应用型人才,实践是创新创业的基础,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至关重要,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主要依托相应的实践平台来实施。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主要分为4类。

2.1 创新教学平台

(1) 培养工程实践能力的“大学生工程训练中心”。该中心主要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进行普及性和基础性的培养。在这个平台上,由教师总体规划和设计,开设电子信息类学科基本实验,通过一定课时的强化和巩固,由学生设计完成课程选题,完成从学会操作仪器到运用仪器检测电路的转化,以及从课堂实验到项目设计的转化,最终实现全方位的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大学生工程训练中心面向全校20多个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开展工程训练教育。

(2)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大学生学科创新基地”。该基地是学校组织与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科学研究与设计创新的重要教学场所,主要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学校根据各学科专业特点,建设了“机械创新基地”、“电子设计培训中心”、“嵌入式系统与智能车创新基地”等16个校级创新基地。基地在组织机构、运行方式、制度管理、教学内容等方面,均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通过有效的组织和引导,使各项创新实践活动都尽可能由学生自主设计、自行组织,从而实现学生从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式学习。基地实行开放式管理,学生自主开发了门禁系统和基地网站,提升管理效率和水平。每学年有3 000余名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基地进行创新实践活动。

(3) 以“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为载体开展创新性活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重要举措。它倡导以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注重研究过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科学研究的锻炼。项目以本科生个人或团队的形式展开,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及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获批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单位。已实现了组织机构、项目申报、过程管理及表彰奖励的制度化。对项目按国家资助额度的1∶2进行配套经费支持,参与的学生可获得兴趣学分,在奖学金评定和本校硕士研究生录取时给予倾斜。

2.2 课外科技平台

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不但是学习的重要动力,也是创新的原动力。课外科技平台包括大学生科技协会、大学生竞赛训练基地和大学生创新基地。

(1) 大学生科技协会进行创新意识的启蒙。协会由学生主导,学校二级单位提供硬件环境,并配备指导教师,由学生团队负责协会的日常运作和管理。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进入各学院科技协会,进行周期性较短的项目设计、课程设计,强调高年级学生传、帮、带的作用,学生通过学习、交流、实践,在短时间内自我提升技术。学校目前拥有各类科技类社团30多个,主要职能是普及科普知识,开展科技创新、学术交流活动,营造创造科技文化和电子制作的学习氛围。

(2) 大学生竞赛训练基地为参赛学生铺台阶。通过竞赛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由不同学院主导,构建了“竞赛训练基地”,通过提供学科交融、团队协作、 思想碰撞、实践提高、项目研制的环境,吸引全校学生参与。对于各级竞赛,学校提供相应的配套政策和考核办法,包括组织制度、指导教师培养制度、大赛考核制度和服务机制,建立了赛前有组织、赛中有跟踪、赛后有总结和考核、下一周期有反馈的长效机制。

(3) 大学生创新基地培养技术精英。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基地2000年建设,当时学生便以多学科融合创新团队携带项目的方式入驻。项目以科学性、实用性和创新性为主,一般项目周期为3个月到半年,实行流动式管理。学校提供必要的师资指导、资金扶持,鼓励学生自主完成项目研发全过程,指导教师主要对项目技术和方案评估给予指导。大学生创新基地至今已经有近2 000名学生先后在基地进行项目研发活动。2003年被共青团中央和全国青联授予“全国青年科技创新教育示范基地”荣誉称号。

2.3 科技交流平台

高校要切实树立起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将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贯彻到各学科、各种育人活动中去。在软环境上需要营造尊重创新、鼓励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发挥校园文化育人的功能,使创新、创业的理念深入每个学生心中。学校加强学生创业社团建设,组织模拟创业活动,营造浓厚的科技学术、创新创业的校园氛围。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信息化资讯服务。建立了创新在线、大学生求索网等校园科技网站,为爱好科技活动的大学生学习交流提供一个便利的网络平台。成立了微风映像视觉传媒,创造性地将现代传媒领域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到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在总结以往校园文化讲座的基础上启动了“花江论坛”,内容包括“校长讲坛”、“名家论坛”、“校友之路”、“学友论谈”。通过讲座的形式,积极邀请校内外、国内外、社会各界知名学者和成功人士来校,与广大在校师生“面对面”交流,使文化教育的思想内涵全方位融入校园文化。

2.4 创业孵化平台

创业孵化平台是以扶持大学生创业为核心目标,以公益性、示范性、专业性为主要特征,集政策理论研究、创业指导培训和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创业服务平台。创业园是创业孵化平台的主要形式之一,又称“孵化器”。国内有很多地方政府、社会与高校共同建设的大学生创业园,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支持与服务,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创业孵化平台包括大学生创业园和大学生创业服务基地。桂林大学生创业园是由桂林国家高新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东莞百分百公司联合创建的广西首家大学生自主创业平台。每家企业进园后,通过评估可获得5 000元至10万元不等的扶持资金,并在房屋租赁、工商登记、税收等方面享受一系列的优惠和指导。

大学生创业服务基地是为进一步完善和细化科技园的孵化功能而设立的初级孵化器。 其主要目的是帮助更多创业团队把握创业商机、转化科技成果。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建设了大学生创业服务基地,与“中国移动”、“中国银行”、“桂林市啄木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等全国36家单位建立了校企创业联盟,中国移动、国海证券等企业资助设立创业扶持基金。坚持每年开展暑期兼职招聘会,累计为大学生提供了超过6 000个名额参加暑期兼职见习机会。

创业服务基地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和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命名为“大学生KAB 创业教育基地”。基地探索了以学生社团为单位、模拟创业实践的新模式。建设了一批学生社团创业项目,目前影响比较大的有“微风映像视觉传媒”、“天涯社区人才培训基地”、“新浪微博协会手机应用开发者俱乐部”等一批创业项目。依靠在媒体、网络、软件、通信等方面的技术特长,学生团队成功实现了产品生产和盈利。

3 制定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措施

要实现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培养,除了硬件的支持及实践平台搭建以外,相应的保障措施必不可少。学校研究出台有利于创业创新环境长效机制,着力放在政策制定和配套的全面创新上,解决大学生创新的根本问题和深层问题。实施了4个主要方面的政策保障措施,包括 :创新创业组织机构、兴趣学分制度、创新创业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创新创业一站式服务。

3.1 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机构

机构建设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基础性工作,通过组织机构的建立,形成学校高度重视、多部门协调配合、师生积极参与的长效工作机制。在组织领导上,成立由校长亲自挂帅、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具体负责、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各学院、系也相应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学院、系的创新创业工作,包括创新创业教育激励机制、项目申报、活动开展等。建立了“大学生创业教育指导教师专家库”,组建创业课程教师、创新创业项目指导教师和创业导师队伍,满足创业教育多层次、多样化需要。

3.2 实施兴趣学分等教学管理制度

在国外,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很早就创设了本科研究计划,鼓励支持达到一定条件的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项目,并冲抵一定的学分。我校从2009年开始,学校为扩大学生受益面,将兴趣学分纳入本科生培养计划,大学生在校期间需要获得至少6个兴趣学分方可毕业。兴趣学分可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包括学科竞赛、科学素养训练、技能训练等。实施全面的兴趣学分激励了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保护和发掘学生的科研潜力,充分体现了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培养学生个性、开发创造力的本质特征。

3.3 配备专业化的创新创业指导教师

高水平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是推进创业教育向深层次发展的核心所在,是培养高素质创业型人才的根本保障。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逐步形成了校内优质师资与企业兼职导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通过整合商学院、法学院、公共事务学院和其他工科学院等优质教学资源,紧密围绕创新、创业主题,将所有创业实践所需要的知识分类,按照技术创新、市场营销、项目管理、团队管理、财务投资、法律、创业实践课程建设动态进行聘任。学校成立了青年博士工作站,为大学生创新提供方向引领和技术支持,为创新基地带来“创新种子”。另外,面向国内外聘请优秀专家学者来讲课。聘请优秀校友和企业家成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和创业导师,参与课程教学,到学校举办讲座等。

3.4 提供创新创业一站式服务

为更好地给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专业的服务,学校通过整合校内、社会、校友企业等优质资源,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一站式”服务平台,为大学生创业在技术挖掘、作品创作、产品孵化、商品运营等方面实施全程配套服务。2011年,校团委启动包括“创新创业生涯规划工作坊”、“创新创业课程中心”、“创业事务代理中心”、“社团创业管理中心”等多功能中心在内的创新创业“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组织开展各种创业赛事和创业文化活动,加强创新创业服务管理。组建创业指导团队,为创业学生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指导等综合服务;建立创业保障激励机制,通过增加经费投入、完善服务体系等措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4 实践成效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构建了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三层次、四平台、四保障”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丰富的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提升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创业品质,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竞争力不断增强。近年来,学生踊跃参加各种科技活动,取得了优异的创新成果,在历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奖成绩始终保持在前五名。学校为电子信息行业培养了一大批创新创业能力强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学校为地方工科高校开展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和培训工作积累了经验,并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References)

[1] 丁立群.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功能[J].中国高等教育,2004(22):14-15.

[2] 刘伟,张旭.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J].教育科学,2011(5):72-76.

[3] 周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规划[J].新远见,2011(12):55-62.

[4] 黄晓玫,李鸿飞,黄涛.强化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2):1-4.

[5] 严薇,袁云松.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2(9):78-80.

[6] 王利芬,李吉明,王文先.大学生实践平台建设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8):22-23.

[7] 马慧敏.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三位一体培养体系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6):12-14.

[8] 刘玉荣,张进,涂铭旌,等.搭建创新创业平台, 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6):138-140.

[9] 李辉.内涵发展视界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向[J].高教探索,2013(4):133-136.

[10] 安勇,倪志英,李雷鹏.创新性实验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影响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9):124-127.

[11] 高树昱.工程创业能力:概念框架、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4):28-33.

[12] 黄林楠,丁莉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6):158-160.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system of lo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ies

Wei Yinxia1, Huang Ke2, Guo Qing3

(1.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Guilin 541004, China; 2. School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Guilin 541004, China; 3. Teaching Affairs Office,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Guilin 541004, China)

The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is an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as a lo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according to training of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talents, taking to reform the course teaching as the focus, to build practical platform as the core, to establish the service system for the key, carries out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education for university characteristics in-depth.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in-class and after-class, theory and practice, bo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various resources require the the college-enterprise society cooperation. To integrate various resources of the university, enterprise and society ,to build a “Three-level, Four-platform, Four-guarntee” syste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o make the training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throughout the process of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talents training, and to penetrate into th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re needed. Finally, the outstanding results are obtained.

lo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ystem

2014- 07- 30

广西教改工程项目“基于卓越人才培养的高校产学合作教育运行机制的研究”(2012JGZ115)研究成果

魏银霞(1978—),女,湖北黄冈,硕士,副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E-mail:34221212@qq.com

G642.0

A

1002-4956(2015)2- 0014- 04

猜你喜欢
电子科技桂林大学生
西安展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宝鸡市普瑞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桂林行
2S1广州弘傲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13B广州市码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乐!乘动车,看桂林
大学生之歌
桂林游
居住桂林很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