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观光园的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西安浐灞生态区为例

2015-03-10 14:16石婷婷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5年5期
关键词:生态区观光园区

石婷婷

(西安外事学院,陕西西安 710077)

农业观光园是一种特殊的农业形态,它将旅游与农业相结合,包括观光、农作物采摘、休闲度假及农业教育等内容[1],是现代农业具有发展前途的特色产业。观光园作为现代农业旅游产业的重要载体,成为国内区域农业发展的热点。我国农业观光园的兴建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深圳开办了第一家荔枝观光园,随后北京、上海、广州、珠海、深圳等地相继开展观光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和经济效益。发展至今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建设规划,园区普遍存在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生态保护机制不健全,生态核心技术创新不足等问题,偏离了人地和谐发展的目标[2]。因此,运用科学方法,系统总结观光园建设理论,提供发展规划的具体措施是该文主要的研究目标。文章通过研究陕西浐灞生态园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运用相关科学理论,结合实际情况总结出适合我国农业观光园的发展路径,以期实现观光园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建设。

1 研究区概况

农业观光园将旅游和农业相结合,具有多种发展形式,常见的形式有观光、农作物采摘、休闲度假及农业教育等方面。浐灞生态区是集旅游休闲、会议会展、金融商贸、文化教育等功能于一身,现代化、综合化程度最高的一类农业观光园。2011年7月,浐灞生态区获批成为西北地区首个国家级生态区,同时也是全国惟一获得国家级生态区称号的开发区,为中西部区域加快城市生态建设进程起到了示范和带头作用。因此在研究农业观光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上,浐灞生态区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通过对西安浐灞生态区进行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建设,可以完善城市形态,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

浐灞生态区成立于2004年9月,是西安市政府重点发展的“四区二基地之一[3]”。生态区有六大发展板块:世园园区;湿地园区;雁鸣湖园区;浐灞总部经济区;金融商务区;商贸园区。在西安市城市总规划 (2004-2020)中,浐灞生态区担负着西安市生态补偿、建设绿色新城、完善市区功能等任务。

浐灞生态区位于西安城区东部,北到渭河,南到绕城高速,包括浐灞河两河四岸的南北向带状区域,规划总面积129km2,其中集中治理区89km2。整个生态区区域呈“一心三翼”的布局。一心是指:以浐灞半岛、广运潭生态景区为核心的浐灞中心区域,总面积约为50km2。三翼包括:绕城高速以北至灞河入渭口、总面积约34km2的北翼 (灞河下游段);陇海铁路华清路以南至三环与绕城立交,长约9.4km、面积约25km2的南翼;陇海线路至西康铁路的灞河段,全长约4.8km,总面积约18.3km2的东南翼。园区交通便捷,南临环城高速和长鸣路立交桥,西靠西铜公路及幸福路,东至西康铁路,距离主城区仅10km,可以实现与主城区的全面对接,有利于区域空间联系[4]。良好的区位条件和生态环境,以及政策支持,使得浐灞各项经济指标实现跨越式增长:2013年,园区固定投资323.92亿元,比2005年增加45倍;一般预算收入由初期710万元增加到10.45亿元,增加146倍;重点项目投资由7亿元增长到106.8亿元,增加14倍;融资由12.8亿元增加到76亿,增加5倍;实际利用外资累计2.542 5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累计198.94亿元。

2 园区生态建设现状与问题

2.1 生态环境建设现状

2.1.1 园区水文环境建设

水污染是浐灞生态园区水环境治理的重要难题。由于早期经济发展建设忽略环境保护,浐灞生态区一度作为西安城区污水排放地而存在,使得自然净化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园区治理前监测结果显示,浐灞两河中氨氮、高锰酸钾盐指数平均超标达5倍以上[5],且指标浓度变化呈现出自上游断面到下游断面不断增高的趋势,与排污现象吻合。为改善区域水质,营造良好的区域水文环境,园区以生态工程理论为指导,规划流域污染类型和成分,采用疏通河道、集中污水处理、构建人造湿地等措施治理水污染,实施效果显著。目前,浐灞生态区水域湿地面积保有量为1 180hm2,其中河流水域及河漫滩湿地面积993hm2,人造湖泊湿地791hm2。区内已建成污水处理厂4座,直接增加园区污水处理能力41.5万t/天。园区生态环境改善直接受益于水文环境的恢复,其带来的直接效益是园区生物多样性,其中鸟类种类由2004年的62种增加到2013年的206种,野生被子植物种类增加了37种。

2.1.2 园区自然环境建设

园区自然环境建设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以浐灞三角洲地区为核心。浐灞三角洲是园区规划的中心地区,也是整个生态区建设的启动区,园区的重点项目建设大多集中于此,区内生态系统构架为整个园区设计提供了参考标准。

(2)湿地公园为园区净化点。浐灞河岸聚集了3个湿地公园,在整个生态体系中起到了净化空气、维护区域生物多样性、增强自然净化的功能。其中,浐河、灞河上游拥有大面积湿地,规划为生态区环境系统的控制区域,投资建设有两个湿地公园;灞河与渭河交汇处,以平坦的入河三角洲为基础,建设灞河生态湿地公园,为园区南部地区生态净化提供支持[6]。

(3)建设生态廓道为生态分区。以浐灞河岸和沿线交通路线为基准,规划400m左右的生态廓道,连同滨河绿廓和防护林带一同构筑网络生态走廊,形成园区多层次的生态体系。

2.1.3 园区景观绿地系统建设

浐灞生态区景观绿地系统是运用生态学、景观学的方法,通过对区域的界定和合理利用,构建三维网络生态体系,形成整个园区生态系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园区的生态景观构架基于两个方面的需求:一是区域景观品质的优化,区域环境质量的提升有利于提高园区土地价值,有利于新城吸引投资和建设开发;二是生态环境系统保护的需求,城市空间发展应当与生态环境想协调,这也是景观构架的目的之一。

以“一心三翼”的分区构架布局为基础,浐灞生态区景观绿地构架布局可以总结为“一心,两带,三片,点线结合[7]”:

一心即以广运潭生态区为绿地系统核心。广运潭生态区是园区规划的重心区域,也是西安“大水大绿”工程的组成部分[8]。随着后期工程的建设以及周边配套环境设施的完善,广运潭生态区将进一步发挥其核心作用,对区域产生辐射和带动作用。

两带即浐灞两河绿地景观带。浐灞两河是生态区建设的生态基础,是整个生态循环系统的源头,是自然与社会链接的纽带。合理规划两河绿地,充分利用区域地势带状分布的特性,使其具有连接各功能区,融合园区系统各要素的作用。

三片即灞河与渭河交汇口绿地、浐河水系涵养生态绿地和灞河水系涵养生态绿地。

2.1.4 园区循环水系统构建

浐灞生态区水循环系统的构建由两方面构成:

(1)雨污水再利用。根据不同水质,园区雨水利用分为以下类型:建筑物雨水收集用于景观绿化带浇灌、居住区冲厕、消防用水等;硬化路面雨水收集用于喷洒沿路景观带以增加区域雨水渗入量;规模化的污水回收处理管道在园区已基本建成,经过二级处理后排放入水体或流入园区建设用水再利用。

(2)污染控制[9]。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园区生活用水和人均生活用水排放量设定控制量,并逐年上调目标指标,实行定期监控;考虑园区承担西安城区部分排污功能,对区内灞河污水处理厂、新筑污水处理厂等设立环境目标值要求,以达到减少排污的目的。

2.2 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2.1 生态建设核心技术创新不足

近10年来,环保与生态建设成为社会经济建设的主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利益主体的关注和重视。但粗放型的经济模式依旧桎梏着社会思维,以至于相关技术和建设理念发展滞后,创新动力不足。浐灞生态区在面对国际会议规划标准的前提下,对园区废物资源化、生态资源功能化、生态能源开发与循环利用方面依旧处于保守状态,缺少对相关技术的引进与创新,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受制于技术和观念上的落后,当前园区生态循环系统依然不健全,如浐灞两河沿岸排水设施依旧按照生活用水与雨水合流制为主铺设置,片面增加了管道负荷量和污水处理厂工作强度,同时管道普及率不高,排水能力不足,都需要更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来解决。

2.2.2 生态信息网络建设不健全

湿地生态环境是一个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任何一环开发失当都有可能引发整体系统的蝴蝶效应,进而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这就需要园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各个生态点进行实时监控,对节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考量开发对区域环境的影响。浐灞生态园区目前在信息监控网络建设方面还未形成规模,现有的监控点仅仅是规划之初设立的,服务于规划蓝图的设计,这样既不能全面地反映整个生态区生态系统状态,更无法对园区开发进程中产生的生态效应进行评估,不利于园区生态系统的维护。

2.2.3 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失衡

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既包括生态环境建设,还包括经济环境建设与人文环境建设,这其中需要政府的引导,更要求居民、企业、学术界和非政府环保组织的通力配合与协调。但在浐灞生态区发展建设的十余年中,政府依旧占据主导地位,更多的是企业与政府的互动,其他多方主体参与程度低,涉及面窄,未形成社会整体联动效应,影响园区整体规划。而园区生态系统的维护则更多依赖园区居民及游客的认知能力及社会活动的影响。浐灞生态区目前尚有一部分原住居民,他们虽然在农业生产方面经验丰富,但是缺少一定的环保意识;此外,对生态文明建设有益的生态价值观、生态伦理观标识在园区覆盖率还不够,这都将影响到未来园区生态环境的维护。

2.2.4 缺乏对基础自然资源现状的利用

生态区六大板块发展中因为有经济贸易区和住宿休闲区,为了满足人们生活上舒适度的要求,在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时,兴建了大量的人工景点和建筑,造成很多特色的自然景观被破坏或忽略。人工景观的大量兴建破坏了生态区的自然生态特征,使生态区丧失了农业观光园的本质特色。

3 园区生态环境建设优化的战略分析

战略分析依据主体现有的条件,综合考量主体未来决策的内外部影响因素,通过定总量、划分量的方式,从复杂的信息和线索中理清重点因素,以便进一步的战略制定和执行[10]。生态区规划与建设受到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如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竞争对手的挑战;又如内部生态系统开发承受度,都将直接影响生态区建设和发展。从发展生态旅游的角度看,通过内外部因素评价矩阵,直观的罗列影响生态区建设的各项因素,并根据各要素对园区建设的影响程度进行评分加权,有利于刻画园区生态建设吸引力,定位园区优势和劣势,以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实现生态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

3.1 内部因素评价矩阵

统合各方意见,对影响园区的生态建设的优势和弱点进行评分。如表1所示,园区生态建设的优势在于其丰富的自然资源条件以及多样化的生态环境资源,为园区景观多样化设计提供了发展空间。园区发展弱点在于核心技术创新不足以及失衡的生态文明建设,这会影响园区未来可持续发展。内部因素评定总加权分数为2.95高于平均分,表明园区具备生态建设的内部优势。

表1 浐灞生态区生态建设内部因素评定矩阵

3.2 外部因素评价矩阵

外部因素评价矩阵评定结果显示 (表2),浐灞生态区面对政府的大力的支持,同时作为世园会的举办地以及欧亚经济论坛的永久会址,为园区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也为园区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标准,但园区居民环保意识不强以及相关人才的匮乏成为威胁园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矩阵总评分为2.65,表明浐灞生态园区的现状能够对外部机会和威胁做出反应,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利用有利机会并避开不利威胁。

根据矩阵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浐灞生态区生态旅游开发中优势优于劣势,机遇高于威胁。因此,充分尊重园区生态系统完整,利用政府和国际会议资助的重要机遇,开放园区建设理念,注重相关技术和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有利于园区生态环境建设的进一步优化。

4 园区生态环境建设优化的对策建议

表2 浐灞生态区生态建设外部因素评定矩阵

建设兼具生态效应和美化环境的观光园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如何实现生态与人文和谐统一,将山水与城市相结合,成为浐灞生态区未来建设的方向。要实现园区可持续发展,应打破陈旧思维,引进先进技术和理念;完善园区监控网络,实现园区信息化管理;以生态建设为动力点,以环境建设推动区域价值升值;开发建设中合理规划土地储备,以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提升土地价值,通过分层出让来获得增值回报,并进一步投入到园区生态治理中,从而实现园区循环生态建设机制。

4.1 注重技术革新和人才引进

园区生态环境的优化重在先进技术的革新和专业人才的引进,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园区规划的目标。面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更高标准,浐灞生态园区可以开放园区规划合作平台,引进国内外有经验的机构参与园区建设,同时考量现有技术下园区设施状态,及时更新相关设备以满足发展需求。园区应与国际各大技术公司进行合作,在园区废物资源化、生态资源功能化、生态能源开发与循环利用等方面学习先进技术,对园区设备进行更新。在人才发展上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科研力量,定向培养相关人才以满足园区发展需要。

4.2 建立园区信息实时监控体系,实现信息化管控

应着力铺设园区监控点和信息网线路,在生态系统的重要节点如园区湿地公园、水源涵养区、水循环系统入口设立监控站点,实现园区生态状况监控信息化和实时化,以便及时改进园区建设方案。

4.3 加大力度宣传学习生态文明

政府及企业在进行发展决策的制定时应多对原住居民进行调研,了解居民的需求和想法,使政府、企业、原住居民三方达到协调统一的状态,为生态区的发展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为提高生态区的文明水平,政府应定期举办各类型的生态保护讲座,宣传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奖励文明度较高的居民。

4.4 综合考量区域特质,适度利用与开发

在坚持保护性开发的理念指导下,应当因地制宜,以最小的开发实现最大的景观环境营造。首先,要充分利用园区现有的自然景观带和人造道路带,结合区域水文网路,营造园区“点、线、面”的景观旅游效果;其次,园区建筑建设应避免过大过高,应综合考虑园区自然环境特点和历史文化特点,设计力争自然、生态、人文的相互相应;最后,园区植被景观可充分考虑地方历史文化特色,如浐灞生态区在植被营造中巧妙地在浐河、灞河湿地中恢复柳树和芦苇,重现当年“灞流风雪”和“芦荡惊鸿”的美景。

5 现代农业观光园可持续发展路径构思

在对西安浐灞生态区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分析的基础上,将生态区发展中好的方面和需要改进的方面进行全面组合,为全国现代农业观光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规划措施。

5.1 以现有环境为依托建设特色农业观光园

通过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扩大区域土地升值空间,进而吸引投资和人才,进一步促进园区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打造园区生态景观休闲区,向游客展现多样化生态原貌,由此深刻体验自然之美。现代农业观光园规划应当立足于园区环境特色,围绕优势环境,规划园区生态建设,进而推动园区可持续发展。

5.2 以生态理论为指导,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的开发原则

生态理论包括景观生态学、水文生态学、湿地生态学、污染生态学等微观方面,在园区规划中坚持科学指导,考量观光园区域结构、景观特征、水文特点以及自然承受水平,确定各功能分区,有助于未来景观区域的开发与建设;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园区建设应充分考虑原有植被的生存环境,以扩大其生存空间为首要目标,实现区域环境效益最大化;以保护性开发为理念,严格区分旅游区、过渡区、生态区的开发限度,将区域环境保护职责落实到个人,严格园区环境保护责任制。

5.3 规划园区产业生态链建设园区资源循环系统

农业观光园区项目招标中充分考虑企业关联度的契合,注重企业之间资源共享的产业组织构建,使园区工业代谢实现循环利用[11];现代农业观光园可持续发展应当注重园区技术门槛和生态门槛的设立,防止过度引资带来低质量企业影响未来发展。同时,关注引资项目之间资源共享与生态互补,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地降低园区废物排放[12]。

5.4 加大园区环保宣传力度打造园区生态友好型氛围

园区生态系统维护是多方主体共同作用的基础,其中,园区居民居于主要地位。一个良好的农业观光园,可以通过雨水循环利用、垃圾分类安放设施的建设、环保宣传栏等方式向居民灌输园区生态保护意识。因此,农业观光园可持续发展应当注重园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园区常驻居民纳入园区生态建设体系之中。此外,园区生态文明建设还需要综合社会各级利益主体,包括政府、公众、企业、环保等组织共同参与。

[1] 杜姗姗,蔡建明.北京市观光园发展类型探讨.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2,(17):167~175

[2] 王锋.环太湖生态农业旅游圈综合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南京农业大学,2010

[3] 梅雅茹,许军.新光生态农业观光园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江西林业科技,2011,(05):51~56

[4] 刘昭.生态视角下西安浐灞生态区空间发展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5] 孙旭,宋孝玉.西安市浐灞河流流域水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9,(05):45~48

[6] 王崑,王彻.黑龙江特色浆果观光园景观规划设计初探.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4,(06):124~130

[7] 冯利芳,范弘颖.浐灞十年绿色之路——西安浐灞生态区创建绿色生态示范城区的调查报告,城市发展研究,2014,(08):1~6

[8] 王文文.生态环境建设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成都理工大学,2014

[9] 赵敬源.绿色生态城区规划的技术路径——以西安浐灞生态园规划为例.城市问题,2013,(12):45~49

[10] 陈钰.基于SWOT分析的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以张掖市国家湿地公园为例.中国农学通报,2011,(04):483~487

[11] 李晓颖.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南京林业大学,2011

[12] 尹昌斌,程磊磊.生态文明型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01):15~22

猜你喜欢
生态区观光园区
黍稷种质资源的经济系数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适合观光采摘的主要果树品种
山西省黍稷高抗倒种质资源的丰产性和适应性鉴定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盐城地区观光果园增值对策探讨
荡秋千
关于在西安浐灞生态区建立“亚欧大陆经济贸易合作组织”的策略研究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