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上第六单元写作·多角度描写景物

2015-03-10 17:29吴积兴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瓦尔登湖梭罗小木屋

吴积兴,浙江省温州二中海坛校区教科研室主任,省教坛新秀,全国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

描写景物,关乎技术,又并非完全如此。就技术手法而言,课文中所列举的已经够多够用了。但若仅止于此,总觉得少了一点什么。

说起景物描写,脑海里总会冒出几位作家。他们都是以描写景物著称,但是人们似乎很少关注他们的描写手法有多么高超,更多关注的是他们的行为,以及文字背后的意蕴。

一位是美国作家梭罗,为了写《瓦尔登湖》,他独居瓦尔登湖畔,借了一柄斧头,孤身一人,跑进了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自己砍材,在瓦尔登湖畔建造了一个小木屋,并在小木屋住了两年零两个月又两天。他在这里观察、倾听、感受、沉思,并且梦想。大至四季交替造成的景色变化,小到两只蚂蚁的争斗,无不栩栩如生地再现于梭罗的生花妙笔之下。

中国也有这样的作家,他叫苇岸,他喜欢投入大地的怀抱并细致地观察,进而从其中汲取创作的材料和灵感。为了观察大地上的事情,为了写二十四节气,在其居所附近的田野上,选一固定点,在每一个节气日的上午九点,观察,拍照,记录,最后形成一段文字,经过一年多的准备工作,形成了他的《一九九八:二十四节气》系列散文。

他在《惊蛰》里写道:“小麦已经返青,在朝阳的映照下,望着满眼清晰伸展的绒绒新绿,你会感到,不光婴儿般的麦苗,绿色自身也有生命。而在沟壑和道路两旁,青草破土而出,连片的草色已似报纸头条一样醒目。柳树伸出了鸟舌状的叶芽,杨树拱出的花蕾则让你想到幼鹿初萌的角。”或许只有真正投入大地,才有这样的文字,这样的描写其实已经无关角度与技术了。

台湾著名作家陈冠学,辞职还乡,隐居田园,带着一家六口——包括牛、狗、猫、两只鸡——过起了自食其力的农耕生活,写就了台湾文学的经典之作——《田园之秋》,他的文章便是这种生活的形象记录。在陈冠学的散文中作者时刻在张开视听去感悟大地上的生命,生命无处不在:“几十只麻雀落在新翻泥土上,一边吱吱喳喳吵着,一边在啄食其中的小虫;几只赤腰燕在土面上穿梭飞翔,划着优美的线条。”(《九月三日》)“听猫头鹰是一种味儿,听灶鸡是另一种味儿,而外边草中的铃虫声,又是另一种味儿,各有千秋,可是都同是夜里的美音。”(《九月二十一日》)在万千景物中体悟理解生命和生存的真正涵义,或许我们手中的笔会因此而不同。

对学生而言,学他们隐居山野,并不现实。但是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行为,学习他们对待景物的态度。于是,我策划了一次“触摸自然”的活动。要求每个同学自选一棵树或者一朵花,或者一棵草,总之花草树木都可以,只要你喜欢。这个植物可以在小区里的,也可以在学校里,也可以是每天经过的路上等等,地点不限,只为方便。要做的事就是每天为其拍一张照片、写一段文字,文字多少不限。类似于发微信,一图一文。坚持写一个月。一个月后,全部汇总起来,组织成文。

不必太在意角度的指导,关键是让学生真正用心投入到景物中。在一个月反复的书写中,学生自然而然会从不同角度描写,最终会有更多超越技术的惊喜。

猜你喜欢
瓦尔登湖梭罗小木屋
The hermit thoughts in Walden《瓦尔登湖》中的隐士情怀
师生共读《瓦尔登湖》
卷土重来
美丽的小木屋
梭罗的账单
瓦尔登湖不再“清净无垢”
200
还是那间小木屋
交友小木屋
红红的小木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