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尧 薛 里
(1.海南省跨海工程筹建办公室;2.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
爆破飞石、滚石多元立体防护控制技术*
郭 尧1薛 里2
(1.海南省跨海工程筹建办公室;2.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
结合重庆至涪陵段铁路二线紧邻既有线爆破施工实例,介绍了紧邻既有铁路高陡边坡控制爆破的爆破参数优化、表面覆盖防护、边坡岩体防护、特殊对象的专项防护和爆破振动监测方法,提出多元立体防护控制技术,实现了施工有序、快速、安全的目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爆破飞石 爆破滚石 多元立体防护 控制爆破
通过对紧邻既有铁路线周边爆破区域环境的调查,分析对既有铁路线运营安全的主要危害是爆破振动、飞石和滚石。因此,在紧邻既有铁路线的爆破设计中,需考虑设计减小振动、预防飞石和滚石、阻碍滚石速度和严防滚石弹跳等问题[1]。
多元立体防护体系主要针对上述危害,实施空间上封闭、时间上连续的防护技术系统:①主动技术措施,对能量源的释放和作用过程进行控制,即优化爆破技术方案;②被动防护技术措施,通过一定的防护措施,控制可能产生的爆破危害效应或趋势,降低其危害程度、危害时间、危害区域,确保不对周围环境构成危害;③信息化技术措施,对爆区周围既有铁路线设施进行爆破振动监测,利用监测结果对施工方案和安全防护措施进一步优化,保障既有铁路的运营安全[2]。
重庆至涪陵段铁路二线ZDK34+007.45-YDK52+570.5段工程环境特别复杂,为保护既有铁路在爆破时行车安全,拟在该爆区与既有铁路之间设置多元立体防护体系。
通过对爆破参数与爆破效果之间关系的分析比较,确定了渝涪二线扩堑岩石的合理爆破参数,包括孔网参数(最小抵抗线、孔排距、孔深等)和装药参数(装药密度、单耗、堵塞长度等),选择有利于提高爆破破碎质量的起爆网络,确保施工质量[3]。
2.1 主控爆区防护
岩墙内部主控爆区全部采用表面覆盖防护,以防止起爆时个别飞石的飞散,大大降低滚石和飞石的初始速度,减少飞石距离,避免跳跃现象。具体做法是:为每个孔口上压两张由废旧胶皮带做的炮被,面积1 m2,炮被上封压1个约30.0 kg的砂包。沙包用尼龙绳系好,反扣在炮被上,见图1。
图1 主控区爆破体表面覆盖防护
2.2 预留岩墙地段爆破施工
为控制飞石,炮孔顶部采用柔性防护层覆盖,在爆破体上设置同主控区一样的沙袋和炮被;由于预留岩墙自身特点,为保证其爆后自稳,设置封闭刚性防护体系(由布鲁克网、钢丝网、绳网组成),稳定岩墙,为确保防护体系自身牢靠,在内侧边坡采用0.5 m 长锚杆固定。该体系刚柔结合,既给出了爆区膨胀空间,又控制爆区过度膨胀失稳、防护强度高[4]。见图2。
图2 预留岩墙爆破体表面覆盖防护
为确保既有铁路行车安全,本段工程均采用立体防护进行路堑边坡爆破作业。
3.1 布鲁克网防护
布鲁克网分为被动网和主动网。被动网防护系统由钢丝绳网+锚杆+上下拉锚绳+高强度钢丝格栅网+消能环+上下支撑绳+工字钢柱+底座等部件构成,通过钢绳网和钢柱联结成一个整体,阻止爆破滚石下坠,见图3;主动网防护系统通过钢丝绳锚杆+支撑绳+缝合绳+钢丝格栅锚固在边坡坡面上,该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将集中荷载均匀向四周传递,降低单根锚杆的锚固力要求,从而使系统能承受较大的荷载,达到局部受载整体作用的目的。见图4。
图3 布鲁克网被动防护系统
图4 布鲁克网主动防护系统
3.2 拦石排架防护
拦石排架必须自身可靠且能抵御外力,采用钢管+竹夹板排架搭设。钢管选用φ50 mm无缝钢管,竖向、横向间距均为1.0 m,采用扣件搭接交叉钢管;满铺竹夹板于钢管架外侧,采用8#铁丝绑扎牢固;排架植入岩层混凝土浇注,深度不小于1 m,为保证排架的稳定性,每隔1.5 m设一根钢性斜撑,形成拦石栅栏。见图5。
3.3 人工土埂防护
为防爆破滚石危害,常在爆区设置高于保护区地段、爆区抛掷方向的土埂。采用人工装填沙袋,垒砌而成一个底1.8 m宽,高1.5 m人工土埂,以保证爆破施工安全,见图6。
为防滚石砸压接触网支柱,采用立柱+砂包+木枕的形式防护。立柱采用16#工字钢,每根长3 m,嵌入部分不小于1 m,间距不大于1 m,距离接触网杆塔外侧底部不少于1 m;工字钢之间采用不小于直径25 mm钢筋或45#角钢焊接,接缝处按相关要求满焊,连接角钢(钢筋)数量每处不应少于4根。枕木与立柱用铁丝绑扎,砂袋单层高度1.5 m,枕木间距不能大于30 cm,立柱基坑长宽不小于30 cm,深度不小于1 m,用C20混凝土填充。如现场有条件在线路侧增设斜撑或外侧增设地锚拉杆,见图7~图9所示。
图5 拦石排架(单位:m)
图6 人工垒砌土埂
图7 接触网支柱防护平面
通过爆区附近的岩墙、轨道、站台和民房地面质点振动速度监测,分析爆破振动强度及其对既有铁路和周围民房的影响,并对其进行安全评价,同时为以后的爆破提供设计依据,达到信息化施工的目的[6-7]。具体监测示意见图10~图12。
图8 接触网支柱防护立面
图9 接触网支柱防护
图10 轨道振动监测
图11 站台振动监测
图12 民房振动监测
本段工程爆破历时1.5 a,涉及高陡边坡8处,爆破次数超过千次,清除石碴超过200万m3。通过采用多元立体防护体系,整个爆破过程安全可控,没有因滚石、飞石和振动危害对既有铁路线运营产生影响,爆破施工效果良好。实践证明,多元立体防护体系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1] 李夕兵,凌同华,张义平.爆破震动信号分析理论与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 阳生权,周 健,刘宝琛.爆破震动作用下公路隧道动力特性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s2):5803-5807.
[3] David E, Siskind Mark S, Stagg. Environmental effects of blasting and their control, In Pro. Of 13 Symp. On Explosives and Blasting Research[R]. Las: 1997.
[4] Ngoma J C, Grobler H P, Neethling P C. Smoothwall blasting at Finsch diamond mine using the EZ-Tronic electronic detonator system,In Fragblast-6[R]. Johannesburg: South African Institute of Mining and Metallurgy,1999.
[5] 张敏江,郭 尧.直剪试验中对土抗剪强度的一种修正方法[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5,21(2):96-98.
[6] 卓效明.厦门仙岳山公路隧道爆破振动测试报告[J].现代隧道技术,2002,39(2):59-64.
[7] 杨年华,刘 慧.近距离爆破引起的隧道周边振动场[J].工程爆破,2000,6(2):6-10.
*铁道部重点科技项目(编号:2011G016-L)。
2015-04-27)
郭 尧(1983—),男,助理研究员,硕士,570204 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海府路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