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学笃
(神华新疆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厚基岩浅埋煤层开采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孙学笃
(神华新疆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以6-2101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现场实测,对厚基岩浅埋煤层开采矿压显现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煤层埋藏浅及厚松散层等条件下,岩层以后的周期来压表现为工作面前方出现裂隙,形成整体岩柱,岩柱发生回转,后方压实的运动,基本顶呈整体运动,基岩沿煤壁整体切落,随着煤层埋藏深度的增加,中部支架支撑压力变化较大,两端支架支撑压力变化较小,为地压控制和管理提供了现场依据。
厚基岩 浅埋煤层 矿压显现
煤层埋藏浅并不意味着矿压小,长壁工作面普遍出现有台阶下沉现象,矿压显现剧烈,浅埋煤层工作面顶板破断运动具有特殊性[1]。根据观测认识浅埋煤层顶板矿压基本特征与规律,为正确进行顶板控制提供依据。以纳林庙2#井6-2101综采工作面覆岩为研究对象,研究厚基岩浅埋煤层开采工作面上覆岩层移动破断规律,控制其运动,实现安全开采。
6-2101综采工作面位于纳林庙煤矿2#井一采区最东部,是一采区首采工作面,南起切眼(位于矿井东南角边界处),北至设计停采线(位于风井以南249 m处),西邻6-2102综采工作面(该面未采),东邻2#井二、四采区;煤厚为6.18~7.50 m,平均为6.69 m;可采煤层厚6.18~6.90 m,平均为6.38 m;煤层结构简单,不含夹矸或含1~2层夹矸,一般为泥岩和炭质泥岩;全井田可采面积为11.45 km2;煤层顶板岩性为砂质泥岩、泥岩、细砂岩、粉砂岩,底板岩性为粉砂岩、泥岩、砂质泥岩。
随着工作面的不断推进,上覆岩层悬露面积不断增大,在上覆载荷及其重力的作用下,覆岩开始弯曲下沉。在顶板破裂的过程中,悬露的顶板先从两端开裂,而后中部开裂,形成假塑性岩梁结构,当顶板沉降值超过假塑性梁的允许值时,顶板发生破断冒落,见图1。
当基岩厚度较大时,顶板上位基岩下部基本顶岩梁由于荷载的作用,两端首先出现拉裂隙,后梁中部发生破断,此时,基本顶初次来压[2-4]。在厚松散层作用下,上覆岩层不断垮落,直至地表。在工作面前方,顶板的上覆自基岩出现拉裂隙,形成较大厚度的整体岩柱,随着开采的继续进行,该巨厚岩柱与采空区后方的矸石接触,未出现剪切破坏的岩石则以抗剪力阻止基岩的垮落破坏。
图1 上覆岩层弯曲破坏发展过程
UDEC程序不仅能较好地模拟材料屈服、塑性流动、软化直至大变形问题,而且能对材料的渐进破坏进行跟踪,很好地应用于采矿研究。
按照6-2101工作面实际情况建立模型,忽略倾角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岩层及巷道取为水平状态。在模拟过程中将岩性相近的岩层合并,模拟的岩石物理力学参数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取,见表1。
表1 模型岩层物理力学参数
在模拟过程中,工作面回采12步,每步开采10 m,待上一次运算平衡后再进行下一次开挖。不同开挖距离时上覆岩层变形情况见图2。
图2 工作面开挖不同距离时上覆岩层垮落情况
由图2可知,在工作面推采到20 m时,直接顶发生冒落,基本顶没有变化;随着工作面的继续推进,基本顶岩层开始出现拉裂隙,仍没有破断冒落,
但基本顶的悬露面积增大,致使采空区两侧煤壁压力急剧增大;当工作面推进到80 m时,基本顶达到其破断步距,沿裂隙处开始破断冒落,此时,工作面发生初次来压,说明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在60~80 m;随着开采的继续进行,开挖100 m时,基本顶继续发生冒落破坏,拉裂隙继续往上延伸,直至地表;当工作面推进到120 m时,顶板的垮落加剧,破坏剧烈,发生来压破坏,通过分析得出工作面的周期来压步距为20 m左右。
综上所述,在厚松散层条件下的煤层开采,工作面顶板极易出现整体运动,基岩沿煤壁整体切落。岩层的周期来压表现为工作面前方出现裂隙,形成整体岩柱,岩柱发生回转,后方压实的运动。
通过矿压检测仪对工作面4个测区的矿压进行观测,分析矿压数据,得出工作面顶板来压规律。工作面在100~140 m基岩厚度、0~80 m上覆基岩层厚度、埋深仅为100~200 m的赋存条件下,周期来压步距在25 m左右,与数值模拟的结果基本吻合。
在分析矿压数据时,发现在煤层埋深不同的情况下,工作面的矿压显现情况也不同,工作面支架阻力情况见图3。
图3 不同埋深各支架工作阻力分布
通过分析支架的初撑力、末阻力发现,随着煤层埋藏深度的增加,中部支架支撑压力变化较大,两端支架支撑压力变化较小。在未来压时,埋深为185 m的中部支架支撑压力比埋深为110 m时中部支架支撑压力大488~2 569 kN,平均为1 460 kN(7 MPa)左右;在工作面来压时,埋深为185 m的中部支架支撑压力比埋深为110 m时中部支架支撑压力大108~1 269 kN,平均为653 kN(3 MPa)左右。这种情况符合浅埋煤层的矿压特征,随着煤层埋深的加大,支架的支撑压力也变大。
(1)在煤层埋藏浅及厚松散层等条件下,岩层以后的周期来压表现为工作面前方出现裂隙,形成整体岩柱,岩柱发生回转,后方压实的运动,基本顶呈整体运动,基岩沿煤壁整体切落。
(2)工作面来压时具有不同步性,先中部来压,后两端来压,表明顶板呈弧形破断。直接顶的厚度越大,工作面来压越大,但超过一定范围后,这种变化不明显。
(3)随着煤层埋藏深度的增加,中部支架支撑压力变化较大,两端支架支撑压力变化较小。
[1] 钱鸣高,缪协兴.采场“砌体梁”结构的关键块分析[J].煤炭学报,1994,19(6):557-563.
[2] 钱鸣高,石平五,许家林.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0.
[3] 潘立友,王彦伦,王春秋,等.采场支架围岩关系及应用[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8.
[4] 钱鸣高,李鸿昌.采场上覆岩层活动规律及其对矿山压力的影响[J].煤炭学报,1982(1):1-12.
2014-08-29)
孙学笃(1966—),男,高级工程师,硕士,830000 新疆乌鲁木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