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信息系统中疾病监测信息管理子系统的功能需求与探讨

2015-03-09 11:13:26西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科710054张雅娟龚建仁侯铁军
中国卫生统计 2015年2期
关键词:工作站传染病报告

西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科(710054) 张雅娟 龚建仁侯铁军

医院信息系统中疾病监测信息管理子系统的功能需求与探讨

西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科(710054) 张雅娟 龚建仁△侯铁军

目的探讨在微机软硬件和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成熟的条件下,医院疾病监测信息管理子系统的功能需求,为系统设计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对医院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调研,以及文献报导的对系统实际应用状况的研析,提出系统需具备的功能,并对实现这些功能的条件和应注意的技术问题进行讨论。结果详述系统运行过程和相应的功能,讨论了实现系统从医院内部运行状态转向与中国疾病预防信息系统联网的条件。结论按需求设计的系统,可解决疫情信息迟报、漏报问题,提高信息质量。未来可扩展为医院公共卫生管理子系统。

功能 设计 传染病 疫情信息 报告卡

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已在我国许多医院的实际工作中应用。但是,由于医院管理人员对在信息化条件下的传染病疫情监测和信息报告管理工作知之甚少,程序设计人员对此更是一无所知,因此在研发HIS时,不能提出全面、充分的系统功能设计需求。因而在HIS投入使用后,往往出现缺少监测报告传染病疫情信息的《医院疾病监测信息管理子系统》(hospital disease monitor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HDMIMS)模块,或者HDMIMS的功能不足的问题,从而影响疫情监测报告工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将HDMIMS运行过程、功能设计要求,以及应注意的问题探讨如下。因医院不重视传染病管理工作或经费不足等原因,未在HIS中集成HDMIMS的问题不予讨论。

资料与方法

1.HDMIMS的作用

从2003年发生“非典”疫情之后,医院做好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工作的重要意义已被充分的认识。国家则从法律的层面对医院开展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工作提出了要求。为了完成监测报告工作任务,各级医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经费,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使疫情信息迟报率、漏报率降至较低的水平[1-2]。但是在长期、连续性的疫情监测报告工作中,由于医院管理程式的原因,仍然无法在实际工作中完全解决疫情信息漏报、迟报,以及信息不准确的问题[3-4]。此外,在医疗过程中多次填写病人的信息,除了增加了工作量外,也增加了出错的概率。HIS的使用,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在设计HIS时,只要集成HDMIMS模块,就能从根本上彻底杜绝漏报、迟报疫情信息的现象,并且能够较为准确的报告传染病个案信息,有效地提高信息质量[5-6]。

2.对HDMIMS的基本功能要求

(1)主动报告

当医生登陆工作站时,HDMIMS同时向该终端开放,并导入登陆医生的姓名、科室等身份信息。当医生做出传染病诊断后,即可从HDMIMS调用疫情信息报告程序,HDMIMS根据患者挂号时被赋予的身份标识码(ID)对数据库进行检索,判别该传染病患者是否为本院初/首诊的未报告病例。当HDMIMS确认患者为本院首诊的未报告病例时,即为工作站的终端显示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以下简称报告卡)空白卡界面——黑色,同时调用挂号/收费管理系统中患者的基本信息,由医生完成其他项目的填写和提交。当该患者为该传染病的复诊病例时,HDMIMS则为医生工作站显示出已填写过的报告卡——蓝色,由医生选择是因患者的诊断信息发生变更,需要填写订正报告卡,还是患者为复诊病例不需要再次填写报告卡。当医生退出工作站时,医生本次登陆的身份信息被清除。

(2)强制报告

如医生在工作站录入患者的诊断病名但未启动HDMIMS,诊断病名在存入HIS的临床信息系统(clinical information system,CIS)数据库时,应对其进行检索和判别。在发现为法定管理传染病病名信息,且该传染病患者为本院初/首诊的未报告病例时,HDMIMS自行启动,医生按照前述程序完成报告卡的填报与提交。

在设计HIS的数据库时,应注意简写的传染病病名与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ICD)ICD-10编码表中相应病种的病名对等。

(3)程序拦截

当医生工作站出现报告卡界面时,HDMIMS应对HIS中的其他程序处于拦截状态,医生必须完成报告卡的填写并提交上报,或确认为复诊病例而且不需要对其诊断信息进行订正时,才能解除拦截,继续下一步的工作。应为医院高层行政部门和HDMIMS的系统管理员提供取消拦截的权限,以便在抢救病人等特殊情况下,工作站能够优先运行医疗工作程序。

3.传染病报告卡的填写

(1)初次报告

医生在工作站的终端上填写报告卡时,可利用病人的ID调用HIS中挂号/收费子系统中病人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民族、性别、年龄、职业、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就诊日期,以及从国标编码库中调用的省市、区县名等家庭住址信息)。报告卡中其他大部分项目可通过下拉菜单选择,医生需要录入的信息只有家长姓名(14岁以下患者需填写)、患者单位(14岁以下者和民工填写)、现住地址——发病时的地址——街道、社区/村、门牌号、病人属地、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死亡日期、病名以及备注项,系统自动调用工作站医生的姓名、科室,并自动生成填卡日期与时间。

(2)订正报告

当病例为本院曾经诊断过的传染病患者,但其诊断信息发生了变更,因而需要填写订正传染病报告卡。在录入患者的ID后,HDMIMS检索并给出已填报过的蓝卡界面。医生应首先选择订正报告卡项,改变报告卡的属性(仅流水号改变,但报告卡颜色和已填写的信息不变),使之成为一张可修改的新报告卡,医生对报告卡信息进行修订后提交上报。

4.报告卡的审核

(1)HDMIMS审核与逻辑校验

报告卡被提交后,HDMIMS应自动对报告卡进行审核与逻辑校验,当有必填项(上标“*”)漏填,或有其他逻辑错误时自动退卡——系统退卡,并提示出错原因,要求医生修订。

(2)防保科审核

报告卡提交成功后,即转归医院负责传染病疫情信息管理的部门——防保科处理,并在疫情信息管理人员的终端上显示出被提交的报告卡界面,由其审核HDMIMS不能自动审核的信息是否正确、完整。

在发现报告卡填写错误时,疫情信息管理人员对出错项进行标记,并向医生工作站退回报告卡,医生工作站的终端则重新显示这张报告卡,要求医生给予修订,HDMIMS同时进入对工作站其他程序的拦截状态,直至该报告卡提交上报。向医生工作站退卡时,工作站的终端应有警示音响信号提示有退卡。

(3)报告卡审核提示

①请求审核的提示

医生工作站提交的报告卡转归防保科处理时,在疫情信息管理人员的工作终端上除了显示出报告卡界面,还应以频闪或警示音提示HDMIAS已接收报告卡,便于疫情信息管理人员及时审核。

②提示信号的分级

对于甲类传染病和按甲类传染病采取预防控制措施的乙类传染病病种、以及不明原因肺炎等卫生行政部门要求及时报告的其他传染病种,提示信号必须明显区别于其他乙类传染病和丙类传染病。如条件具备,还可发送短信至相关人员的手机[7]。

(4)订正程序的运行级别

在一般情况下,HDMIMS退回订正的报告卡的运行级别应高于医生工作站其他程序的运行级别,以保证对报告卡信息及时进行订正。

(5)退卡的管理

医生必须及时对退卡进行修订。如同一张报告卡被退回订正3次以上,HDMIMS应向HIS发出信息,提示医院行政管理部门给予关注。

5.报告卡的上传

报告卡通过防保科审核,一经确认,信息将被存入HDMIMS的数据库并进行内部重卡查询。查询后如为重卡,系统提示删除,如为首次诊断报告病例,报告卡自动上传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子系统(以下简称“大疫情”)。当上传成功时,“大疫情”将给予相应的提示,如报告卡不能通过“大疫情”的审核校验,“大疫情”将提示出错,医院的疫情信息管理人员需根据提示信息修改错误后重新上传报告卡。

在出现HIS系统瘫痪,或HDMIMS与“大疫情”连接故障等特殊情况,造成报告卡不能通过网络传输时[8],由医生手工填写报告卡,或由疫情信息管理人员打印报告卡,并以手工的方式向“大疫情”录入报告卡信息。

(1)修改删除

对防保科审核确认并已上传“大疫情”系统的报告卡,医生只能通过HDMIMS浏览查询,不能进行修改或删除操作。

(2)报告卡的备注

无论以何种方式把报告卡上传到“大疫情”系统之后,HDMIMS都应向CIS的数据库发送该传染病患者已被报告的备注信息。

6.订正报告卡的处理

除了现住址外,患者的其他基本信息需要修订时,均应在挂号/收费系统中修改,并于修改后生成新的报告卡在工作站重新报告。修订诊断信息时,医生可直接在工作站调出蓝卡进行订正报告。

目前,接到蓝卡后医院的疫情信息管理人员需要以手工方式从“大疫情”中调出原始报告卡订正修改。如直接上传,则需完成蓝卡至黑卡的转换,并会在“大疫情”中形成重卡。

7.报告卡的删除

医生发现诊断错误,或患者的基本信息修订后,必须删除或覆盖HDMIMS中的错卡和被订正的原始卡,并向CIS的数据库发出备注信息,以免以后检索时两个系统按发现首诊病例的情况启动报告程序。医院的报告卡只能由防保科删除。

8.辅助功能

HDMIMS还应具备报告卡查询、统计和制表、制作全院和各科室登记簿以及打印的功能。要求可进行日、周、旬、月、年或指定时间段的查询统计。登记簿应按照ID的流水号依次列出传染病患者的信息。

讨 论

1.关于权限管理的问题

原则上,由医院行政管理层掌握HDMIMS的最高使用权限。在工作中,由行政管理层按照医院的HDMIMS管理规范向防保科和相关的行政科室授权。防保科为系统管理员,并按规范向临床业务科室和医生授予使用HDMIMS的相应业务权限。临床业务科室可按权限在HDMIMS上进行传染病的报告、查询和统计操作。各科室医生只能查询、统计本科室的传染病报告信息。

2.报告卡的签字

医生填报传染病报告卡后,必须在报告卡上签字对责任人进行确认。目前,在医生提交报告卡时,系统能够自动调用医生登陆工作站的身份信息。今后,HIS如具备了电子签名功能,要将报告卡上传至“大疫情”系统中,就需解决“大疫情”处理电子签名的问题。

3.报告卡的设计

为了实现与“大疫情”的联接,HDMIMS中报告卡的格式不仅要与“大疫情”上报告卡的格式一致,并且必须与《法定传染病报告基本数据集标准(2008)》一致。此外,还必须要求使用和“大疫情”同样的ICD-10的病名编码表与国标地区编码表(包括挂号/收费系统和CIS)。这样,通过HDMIMS自动审核与逻辑校验后的报告卡才能被上传。应注意,设计报告卡时需要为新增监测病种预留编码。少数病种还要包括附加卡信息。

4.各子系统的关联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中坚力量,宪法知识储备量的多少,宪法意识是否健全,以及是否会用宪法的权力来保障自身的权利不受侵犯,已经成为检验我们国家宪法教育及宪法实施成败的关键。虽然大学生的宪法意识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当前大学生宪法意识和宪法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宪法意识水平尚待进一步提升。

使用HIS后,对数据信息的共享和充分开发利用成为可能。实现HDMIMS与HIS中其他子系统如:挂号/收费管理系统、CI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影像信息系统(PACS)、电子病历系统(EPRS)的关联是必要的,在程序设计技术上也没有难以克服的困难。

实现各个子系统间的信息交互查询与交换后,可使HDMIMS定期自动检索这些子系统,及时发现与传染病有关的信息,向医生工作站做出提示。

5.功能扩展

戚晓鹏、钟初雷、杨长虹、易应萍分别报告了HDMIMS和死因报告系统应用研究的情况[8-10],钟初雷和符凌辉等报告了HDMIMS结合类似症状监测系统的开发应用工作[5,11],刘新建等则利用HDMIMS收集疫情信息的功能开发了预警预报系统[7]。

利用对CIS、EPRS等系统的定制查询功能,在HDMIMS集成症状监测模块,还可实现对聚集性发病的发现和预警。更为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在于,这是全面实现对疾病的被动性监测转向主动性监测的关键步骤。

此外,在HDMIMS中集成医院内感染监测[12]、慢性病和职业病的管理模块也需给予考虑。因此,对HDMIMS的设计要求不应只是使其单纯的用于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的管理工作,对系统的功能要求和设计还应为将其扩展成公共卫生管理子系统(PHMS)留有余地。

6.数据接口与数据交换

7.信息安全的问题

实现HDMIMS与HIS和“大疫情”的数据交换,除既往能够保护病人隐私等要求以外,还必须考虑HIS和“大疫情”系统运行安全问题。易应萍提出在HDMIMS与“大疫情”之间使用两级防火墙的技术方案[10],再结合其他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可能是较好的选择。

8.诊断权限的问题

一些学者认为,有阳性检测结果时,检验室、影像等医技科室需要做传染病疫情报告[6],实际上,这并不符合我国现行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因为医技人员没有对疾病的诊断权。对在LIS和PACS中检索出的阳性检测结果,应该向医生工作站发出提示信息,由接诊医生对病人进行诊断。

9.建议

由于HIS的研发部门不同,编程、构架、工作方式各异,相当一部分投入使用的HIS中没有集成HDMIMS[13],将来再由各医院自行对自己的HIS进行改造,使之能够与“大疫情”系统交联,技术难度和经费消耗将极为巨大。如果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发可以直接与“大疫情”交换数据的标准化HDMIMS,并向医院开放其与HIS的接口标准,让已使用HIS的医院只需改造与HDMIMS的接口部分,其他医院则使用开放的定制标准设计HIS与“大疫情”的接口,既可降低医院改造HIS的风险,也可扩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功能,更易于于HIS和“大疫情”系统的安全管理。

随着HIS普及应用速度的加快,对研发功能完善的HDMIMS的要求愈加迫切。为此,疾控机构和医院应当配合协作,使医院信息化管理工作得以全面的发展。

1.彭琦,伍英,白晓蓉.2003年湖南省法定传染病疫情漏报调查报告.实用预防医学,2004,11(5):968.

2.刘立,高贵军,刘继敏,等.河北省法定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前后报告情况比较.实用预防医学,2005,12(5):1124-1125.

3.施小明,马家奇,王丽萍,等.2005年全国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情况调查分析.疾病监测,2006,30(9):493-496.

4.霍云艳,姚林燕.传染病漏报原因分析及对策.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5):515-516.

5.钟初雷.借助信息系统提高医院公共卫生管理水平的探讨.疾病监测,2008,23(5):265-267.

6.刘建明,凌莉,彭丹心.医院传染病报告信息化对疫情报告质量影响的评价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2009,19(24):3330-3332.

7.刘新建,方健,沈定华,等.疫情自动报警系统的功能与作用.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7,14(2):100-114.

8.杨长虹,周祖宏,许军红,等.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8,24(8):616-617.

9.戚晓鹏,王丽萍,郭岩,等.传染病和死亡网络直报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连接初探.疾病监测,2009,24(2):141-143.

9.钟初雷.医院信息系统与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接口开发与实现.疾病监测,2007,22(10):696-698.

10.易应萍,张发明,涂志炜,等.传染病和死亡病例网络直报系统与医院HIS系统连接系统与实施.现代医院,2007,7(12):1291-129.

11.符凌辉,卢鸿.医院传染病监测报告系统应用.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8(7):635-636.

12.蒋景华,陈文光,陶映,等.医院感染管理系统在医院信息管理中的应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4):419-421.

13.张妮,蒋德娴,白珊,等.基于HIS系统中的医疗机构传染病信息管理系统应用情况调查分析.首都公共卫生,2013,7(2):87-88.

(责任编辑:郭海强)

运行上述程序后,能得到如表2结果(显示结果仅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表2 两两比较q检验实现结果

如表2所示,除组1与组2、组3与组4外,其余组对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讨 论

与文献[1]相比,本文所得结论与之相同,但所计算的q值有稍微差别,为计算精度不同而导致的误差。此外,利用文献[3]提供的算法,还可以很方便地得到任一概率下的q界值。当所计算的q值大于qα界值时(α为检验水准,本例为0.05),可以通过减小α的值,来增大qα界值,从而得到对实际概率范围更为精确的估计。

参 考 文 献

1.孙振球.医学统计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0-133.

2朱世武.SAS编程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周诗国,胡良平.q临界值、值和值的含义及其计算.中国卫生统计,2012,29(1):27-30.

(责任编辑:郭海强)

△通信作者:龚建仁,Email:oldgong415@163.com

猜你喜欢
工作站传染病报告
左权浙理大 共建工作站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11-09 23:18:44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信息(2022年3期)2022-07-15 08:25:08
传染病的预防
肝博士(2022年3期)2022-06-30 02:48:50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今日农业(2021年8期)2021-07-28 05:56:08
戴尔Precision 5750移动工作站
电脑报(2020年32期)2020-09-06 13:55:22
呼吸道传染病为何冬春多发
基层中医药(2020年3期)2020-02-13 02:48:50
一图看懂十九大报告
报告
南风窗(2016年26期)2016-12-24 21:48:09
报告
南风窗(2015年22期)2015-09-10 07:22:44
报告
南风窗(2015年7期)2015-04-03 01:2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