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晓慧,宫瑞松,姚 茜,侯亚静,黎颖欣,赵长鹰(.暨南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0级,广州 5063;.暨南大学医学院口腔医学系0级,广州 5063;3.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 5063)
随着社会的变化、人们生活与工作模式的改变,中成药的使用变得越来越普遍,已成为中药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品种[1]。如何安全使用中成药,避免或减少中成药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已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在本研究中,笔者对广东省不同地区居民中成药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希望以此了解人们对安全用药知识的认知及日常的用药习惯,探讨用药安全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而提出合理化建议,旨在为更好地保证民众用药安全提供参考。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广东省部分市区及农村的居民,调查时间为2013年2月-2014年3月。共选择3个市即广州市、肇庆市、惠州市的居民小区、街道,根据各城市的人口大致比例,采取随机抽样方式向小区居民及行人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1.2.1 调查人员的培训 对协助本次调查的调查员进行统一的培训,内容涵盖询问方式、沟通技巧及对问卷中各问题的解释等,使得在所有调查点开展的调查都能够做到认识统一、标准统一,以确保调查的可靠性与真实性。
1.2.2 调查问卷设计 参考以往类似的调查研究所使用的问卷,并结合广东省实际情况与最新研究进展设计调查问卷,内容涵盖受访者基本情况、受访者对中成药的认知、使用习惯、用药安全意识、获取中成药相关信息及购买的途径等,所有问题均为选择题(包括单选题及不定项选择题)。
采用SPSS 13.0 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和描述性统计分析。同时采用计算机逻辑检错和利用频数分布查错,对可疑的错误及时修正。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30 份,根据人口大致比例,广州市分配300 份,惠州市分配130 份,肇庆市分配100 份,共回收问卷530份,其中16份未填写完整被剔除,回收有效问卷514份,有效回收率为96.98%。
本次调查受访者中男性占46.69%,女性占53.31%;年龄<20 岁占14.40%,20~40 岁占71.01%,>40 岁占14.59%;初中及以下学历占17.32%,高中学历占7.98%,大学及以上学历占74.70%,详见表1。
表1 受访者的基本情况Tab 1 General information of the respondents
2.3.1 对中成药的认知情况 几乎所有的受访者都购买过中成药,其中70.04%的受访者知道所使用的中成药的适应证。但有64.01%的受访者不知道所使用的中成药的药物组成;50.39%的受访者不知道所使用的中成药的禁忌证;48.44%的受访者不知道所使用的中成药的不良反应,详见表2。
2.3.2 使用中成药的习惯 中成药的用药安全与使用中成药的习惯息息相关。81.91%的受访者使用中成药前会阅读药品说明书,81.71%的受访者使用中成药时会注意药品的保质期,87.94%的受访者没有用过茶水送服中成药;但仍有23.74%的受访者掰开过药片后服用,详见表3。
表2 受访者对中成药的认知情况Tab 2 Cognition of the respondents about Chinese patent medicines
表3 受访者使用中成药的习惯Tab 3 Habits of the respondents about using Chinese patent medicines
2.3.3 对中成药的用药安全意识 在使用剂量方面,86.77%的受访者知道不能加大剂量服用中成药,91.44%的受访者知道小儿与成人中成药使用剂量不一样,但有65.18%的受访者不知道老年人中成药使用剂量要小于青壮年;82.30%的受访者知道不能缩短中成药的二次服药间隔时间,89.30%的受访者知道中成药对孕妇、小儿可能有一定的危害,但有44.75%的受访者不知道某些中成药不能与西药一起服用,详见表4。
表4 受访者对中成药的用药安全意识Tab 4 Consciousness of the respondents about Chinese patent medicines safety
获取中成药相关信息的途径有多样,其中主要信息来源是医师和药店的药师,分别占67.70%和57.98%,另外还有38.72%的受访者从亲戚朋友那里获得中成药相关信息,有8.95%的受访者从电视报纸获得相关信息,详见图1。购买中成药的途径也有多种,90.08%的受访者从药店购买过中成药,其次有49.02%的受访者从医院购买过中成药,详见图2。
图1 受访者获取中成药信息的途径Fig 1 Ways of the respondents to obtain Chinese patent medicines information
图2 受访者购买中成药的途径Fig 2 Ways of the respondents to purchase Chinese patent medicines
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材为原料按照规定的处方、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生产的制剂,因其疗效确切、使用方便而成为当今医疗实践中广泛应用的治疗手段[2]。根据调查结果,大部分受访者通过看药品说明书和其他途径知道所使用的中成药的适应证。但大部分受访者不知道所使用的中成药的药物组成、禁忌证和不良反应。这一方面说明市民对用药安全意识不强,没有主动去了解中成药的药物组成、禁忌证和不良反应等基本信息;另一方面,可能与中成药自身的“宣传不足”有关——中成药说明书缺项较为严重[3],中成药相关不良反应方面研究不够[4]、不良反应标注不客观[5],不能让人们较全面地了解中成药。
根据调查结果,大部分受访者使用中成药前会阅读药品说明书和注意药品的保质期,并有较好的用药行为。但仍有18.09%的受访者没有阅读药品说明书的习惯,18.29%的受访者不注意药品的保质期,12.06%的受访者用过茶水送服中成药,甚至有23.74%的受访者掰开过药片后服用。据报道,某些中成药禁与茶水同服[6],原因可能是茶叶中的鞣酸、茶碱、咖啡因、可可碱等有可能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造成药物失效或难以吸收。另外,并不是所有的药片都可以掰开服用的。这也证实了居民的用药行为和用药习惯仍有待改善[7]。
根据调查结果,在用药剂量方面,有少部分受访者存在以下错误观念:小儿与成人中成药使用剂量一样,老年人中成药使用剂量与青壮年一样,可以加大剂量服用中成药。还有一些受访者对服药时间、药物危害性的认知不足:有17.70%的受访者认为可以缩短中成药的二次服药间隔时间,有10.70%的受访者认为中成药对孕妇、小儿没有危害。另外,对于中成药是否能与西药一起服用,选择“是”与“否”的人数很接近,说明这是困扰大多数人的用药问题。
由于患者大多没有专业的医疗知识,对剂量把握不好,对安全服药的意识不足,对药物危害性的了解不够,极容易出现不合理用药,由此可能延误病情或者造成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大部分受访者是通过医师和药店的药师来了解中成药及其相关信息。有一部分人是在药店自行购买中成药,缺乏医师指导;药店虽然有药师,但药品的管理和指导用药方面显然没有医院那么规范,这部分患者的用药安全主要由其自己掌控,因此存在较大的用药安全隐患。
中成药用药安全是受多个因素影响的复杂问题,但影响居民用药安全状况的主要因素包括居民安全用药的认知和意识、用药的习惯和行为、外部环境影响等。其中,安全用药的认知和意识决定了用药的习惯和行为;外部环境主要由医院、药店组成,医师、药师是对患者造成影响的主要人群[7]。为从根本上解决居民的用药安全问题,应从3 个方面采取干预策略:首先是基于居民的干预策略,即加强对居民自我药疗知识的科普教育,通过居民的自我管理,降低自我药疗的风险;其次是基于药店的干预策略,主要包括加强药店的处方药管理[8]及发挥执业药师的药学服务功能;最后是基于社会的干预策略,即加强药品广告的监督管理与规范药品说明书的内容,倡导正确使用药品说明书[8],在药品说明书中要给予患者明确的信息,特别是使用注意事项、禁忌证等方面要有明确的标注,以降低患者的用药风险。
[1]梅全喜,曾聪彦.对中药安全性问题的探讨[J].中国药房,2007,18(12):881.
[2]解海,朱林峰.中成药安全风险相关因素浅析[J].中国药房,2011,22(15):1 436.
[3]杨洁江,马鹏辉.92 份中成药说明书和61 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28(2):148.
[4]陈伟,穆秀珍,马金兰.110 份中成药说明书的调查分析[J].中国药师,2009,12(5):676.
[5]陈冬裕.对现行中成药说明书的调查和思考[J].中国药房,2009,20(9):718.
[6]李光明.中成药使用时应重视的几方面问题[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8(15):50.
[7]许尉,周冠宇,胡明.北京市居民用药安全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药房,2013,24(28):2 064.
[8]陈文滟.北京市药品零售企业销售处方药的过程中对处方管理的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